麻柳镇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2022-04-03周伯泉
周伯泉
摘要:玉米是麻柳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全年大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8.3%,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玉米生产中发现农民采用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不断提升农民科学种植玉米的技术水平,提高单产。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积极摸索和大力推广运用玉米生产的先进适用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关键词:玉米生产;主要问题;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麻柳镇位于达川区东南部,地形主要是低山丘陵和少部分浅丘平坝,户籍人口13.8万,是达川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常年种植玉米0.23万hm,2012~2021年统计玉米产量在430~454kg/667m。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近十年来,我们加快玉米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结合本地实际摸索出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在指导玉米生产中发现,我镇玉米生产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单产的稳定提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玉米品种过多,农民选用品种不科学
我地玉米种子市场销售品种超百个,农业技术部门推荐的主推品种农民采用率在50%左右,农民选择品种只注重丰产性,特别偏好大穗品种,忽视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1.2 培育壮苗不到位
直播玉米播种质量不高,出苗不整齐。移栽玉米育苗操作不规范,移栽前不施用底肥底水,大小苗混栽,苗期管理不及时,造成苗不全、苗不齐、幼苗弱小。
1.3 密度普遍不够
据多年的调查,我镇多数农户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密度在2100~2500株/667m,单位面积株数偏少,穗数不够,造成单产较低。
1.4 肥料施用不合理
有机肥施用量极少,主要施用化肥;化肥施用总量过大,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微肥缺少,玉米容易倒伏;底肥不足,只重视提苗肥和攻苞肥;肥料施于土表,深施覆土少,肥料利用率低。
1.5 玉米生长期间旱情频发
玉米主要种植在海拔300~600m的坡耕地,土层瘠薄,保水保肥力差。玉米种植区域内没有修建蓄水和灌溉设施,只有少量蓄水凼(池),基本靠天下雨灌溉。从播种到收获期间春、夏、伏旱多发,自然降雨难以满足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
1.6 病虫草害防治不及时
农民对病虫草害的防治不能把握最佳时期,往往是病虫草害危害较重时才施药,农药选择不对路,施药技术不规范。还有少数农户根本不防治病虫草害,造成玉米减产损失较大。
2 高产示范推动玉米单产逐年提高
2.1 高产创建充分挖掘增产潜力,树立了高产典型
近十年以来,我们在达州市、达川区农业部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大力开展玉米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综合运用种子、栽培、植保、土肥、节水等农业技术,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出现了小面积的高产样板,单产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在海拔560m的阳家坪村连片实施了15hm玉米高产攻关片,种植华试9528、同玉11号等品种。经达州市农业局田间测产验收,平均产量为698.01kg/667m,最高田块产量为776.46kg/667m(见表1),位列全市前茅。
2.2 高产示范带动农户玉米单产稳步提高
我们采取良种统供、技术统训、物资统配、病虫统防等技术措施,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要求,每年开展玉米高产示范栽培100~150hm,示范片玉米单产明显增加,2020年平均产量突破547kg/667m(见表2),比农户当年大面积单产提高20%左右。示范片带动农户学习效仿并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全镇玉米生产得到均衡发展,农户大面积玉米单产逐年稳步提高。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麻柳镇玉米单产从2012年430kg提高到了2021年的454kg(见表3)。
3 采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在高产示范片选用抗纹枯病、青枯病,耐高温,穗大粒多的耐密性品种同玉11、华试9528等品种。指导农户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栽培模式等选择搭配适应的1~2个高产稳产型品种。
3.2 合理布局种植区域
我镇种植玉米的土地多为坡耕地,保水保肥力较差,多数年份常发生季节性春、夏、伏旱,为减轻干旱对高产的不利影响,把玉米主要种植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质含量较高,光照充足,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地段。
3.3 精选种子及种子处理
使用精选的包衣种子,播种前晾晒1d,播种时每1kg种子用500g旱育保姆进行拌种处理。
4 培育壮苗
大力推行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力争苗全苗齐苗壮。
4.1 苗床选择
选用利于管理、排灌水方便、背风向阳、肥沃疏松的菜园地作苗床,移栽大田准备苗床5~7m/667m。
4.2 营养土配制
用30%的腐熟有机渣肥加70%的肥沃细泥土作基质,加入1%的过磷酸钙和少量锌肥,混合均匀后加清粪水,让营养土保持适宜的干湿度。采用肥团或肥土方格育苗。
4.3 适时播种,保温育苗
根据天气预报,常年安排在3月5~10日播种,撒细泥土盖种子厚度1cm以上。播后用竹片在苗床上起拱盖上农膜,膜四周用泥土压严实。
4.4 做好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前期以保温为主,出苗后控制温度防烧苗。膜内温度应保持在25℃以内,超过30℃就要通风降温。水分管理,在播种时把水浇足,以后不再浇水,苗床保持湿润状态,晴天中午苗子不卷叶,移栽前一周断水炼苗。
5 种植模式
实行麦、玉、豆旱三熟带状套作宽窄行种植和净作等行种植。高产栽培的地块,带状套作宽窄行种植的有两种方式,一是小麦带宽、玉米带宽各83cm;二是小麦带宽100cm、玉米带宽83cm。宽窄行种植模式玉米窄行距50cm,宽行距116~133cm,窝距20cm,每窝栽单株(或者窝距40cm,每窝栽双株);净作等行模式的行距70cm,窝距20cm,每窝栽单株(或者窝距40cm,每窝栽双株)。普通农户稳产栽培的地块,适当扩大行距株距。
6 规范移栽,合理密植
玉米苗二叶一心开始移栽,三叶期栽完。实行地膜覆盖,侧膜栽培;采取单株分级定向移栽(或者每窝双株分开移栽),幼苗要栽正栽稳,每行两端各栽备用苗2株。
高产栽培的地块,带状套作宽窄行种植的栽3600~3800株/667m,确保收获3500穗/667m;净作等行种植的栽4300~4500株/667m,确保收获4200穗/667m。普通农户稳产栽培的地块,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7 加强田间管理
7.1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利用达川区土肥站有关麻柳镇的测土数据资料,科学制定施肥方案
7.1.1 重施底肥
在移栽玉米前翻挖玉米空行,清除杂草,欠细整平。在两行玉米之间开挖施肥沟,沟宽、沟深均为20~25cm。施用45%硫酸钾复合肥20kg/667m、碳铵25kg/667m和过磷酸钙20kg/667m,加硫酸锌1.5kg/667m,粪水或堆渣肥1500kg/667m。施后覆土,盖上地膜,膜四周用细泥土压严实。
7.1.2 及时施用追肥
移栽成活后,抓紧施用提苗肥,用粪水25担/667m,碳铵15~20kg/667m,结合中耕除草;追施壮杆肥,用45%硫酸钾复合肥15kg/667m2加尿素10kg/667m2(或者碳铵30kg/667m2),结合覆土;重施攻苞肥,在大喇叭口期,用45%硫酸钾复合肥15kg/667m,尿素15kg/667m(或者碳铵45kg/667m),农家肥1500kg/667m,离植株基部10㎝处开窝深施,后覆土垒蔸,防倒伏。
7.2 水分管理
坡耕地玉米,水分供应主要依靠降雨。在水分管理上,首先要适时播种,让玉米生长期内的降雨与玉米生长需水相同步,充分发挥好玉米生长期间降雨的作用;其次,施用底肥后抢墒盖膜,移栽后随时检查覆膜情况,防地膜破损,尽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三是每次施肥都要结合施足粪水,以水促肥。四是玉米生长期间出现严重干旱时,需要人工灌溉。
7.3 抓好病虫防治
7.3.1 虫害防治
移栽前用3%辛硫磷颗粒剂2kg/667m同底肥一起施用防治地老虎,5月20日左右用90%杀虫单40g/667m加20%甲氰菊酯60ml防治玉米螟。大喇叭口期,用90%杀虫单40g/667m2加70%吡虫啉4g对水50kg喷雾防治二代玉米螟和蚜虫。
7.3.2 病害防治
纹枯病在发病初期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并用20%井冈霉素100g/667m对水50kg喷雾防治第一次。在抽雄初期用30%苯甲-丙环唑30ml/667m2对水50kg喷雾防治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用50%甲基硫菌灵100g/667m对水50kg喷雾防治大、小斑病和锈病。
8 结语
(1)我镇低山丘陵区玉米要获得600kg/667m以上的高产,必须选用耐密性品種,适当增大种植密度。大穗型品种的适宜密度是2800~3300株/667m,中穗型品种适宜密度为3800~4300株/667m。
(2)坡耕地玉米要获得高产必须加大肥料投入,特别是增加磷、钾施用,补施微肥,尽可能多使用粪水等农家肥。
(3)带状套作地块适当扩大玉米预留行,以玉米行100cm,小麦行83cm为佳,以减小共生期小麦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4)冬季不种小麦的玉米地块,春季可净作玉米,这样能大幅度提高密度、亩穗数和群体整齐度,达到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还可弥补小春空闲带来的粮食损失。
(5)加大投入,修建蓄水、灌溉设施,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尽量保证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防止干旱。
附表1、2、3
参考文献
[1] 刘永红.玉米高粱高产栽培技术[M].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6.
[2]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玉米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规程[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