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

2022-04-03陈灶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7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小学科学

陈灶莺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师应从小学科学的课程特点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我们的观察仪器的更新中提到观察的工具性的问题;到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有观察的指导方向;继而教师组建学校的自然观察小组,让部分学生成为观察小能手继而带动学科的整体学习;到根据学校的自然环境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的过程;最后是组建自然观察的亲子团,让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是让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学习或是生活更利于观察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然观察;综合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到,教师要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而在小学课程的每一册中都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一定的让学生进行观察的文本内容。我们一线的科学课程教师怎样在课程落实的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根据方法,一步一个脚印进行课程的有效落实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在实际的探讨中我们总结出提升小学生一定的自然观察能力的做法。

一、重科学课程特点,提学生观察兴趣

“探其就,就其源,践其质。”这是科学学科鲜明的特点。我们教师在教授这门有着如此鲜明实践性的学科时,就要知晓其特点,并根据它的这个特点在课堂上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识和喜欢上这个学科。我们也知道,小学生活泼爱动,对于可以动手动脑的新知识可是会投入十二分的热情。为了顺应学生的这个特点,更是为了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师可是要下一定的功夫才能让学生在这门功课中学出点啥。首先,教师要研透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度要有,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特点进行目的性施教。其次,我们教师要对课程的预知程度有安排。科学课程需要的是连续性和准备比较到位,所以,我们在课程的预知上要有先见之明。最后,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给予他们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例如,我在教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芽》一课,让学生在课前就对收集的种子进行观察和浸泡1到2天,让他们观察种子发生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我们再仔细观察学生带来的各种种子的情况:包括种子的外形的变化、种子的吸水量、种子萌芽后的豆瓣的变化等记录表格。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观察、填写等,最后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

二、更自然观察仪器,让学生观有其器

小学的自然观察的项目非常多,这很大程度上要用到一些工具进行观察,才能究其源,探其质。我们小学科学课程的仪器种类繁多,除了上级部门配套的教学工具外,为了拓展学生观察的力度和观察的广度,学校还根据我们实际情况给予了我们部门一定的学科优势,配备了一些适合学生观察的仪器。例如,我们在上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植物中的《校园的树木》一课,分了不同的小组拿着我们的观察仪器在校园里进行观察:树干的粗细、叶子的大小、叶子的不同形状、树枝上的果实、果实的形状等的观察,学生通过近的和远的借助观察仪器就可得到他们所要的知识。因为有了课堂的扎实指导,有了观察仪器的细致观察,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自然观察方法,指学生观察方向

“方法是一切学习能力攀顶的源头。”小学课程在自然观察这一块的实践活动比较多,我们怎样让学生在观察中更好地学习这些知识呢?我想首要的是教会学生一定的观察的方法,让他们根据方法落实到具体的观察活动中。例如,我在教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中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在课堂上,我先是让学生知道: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很多的植物会快速进入生长期,它们发芽、长大、开花结果。而在秋天它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就引出怎样观察植物变化的话题。继而,教师就可指导学生从植物的径、枝、叶、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同时,也知道它们同样的植物在不同的地方呈现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让学生知道观察一样东西不单单是现在,而是可观察它的以前、现在和以后;观察它们整体到局部的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展现。这样的指导方法的展示我们都灌输在每节指导课上,学生学会观察,学懂知识肯定不会是问题。

四、组自然观察小组,领学生树立标杆

“标杆的引向是凝聚力的快速集结。”根据同学的爱好和对学科的热情度,我们可组建一支学生为单位的自然观察小组,让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根据其学习程度增加一些课外观察知识的培训。在具体的培训中,我们一线的教师要不怕辛苦,在保障学生其它科目学习的同時,再在空隙的时间段里抽时间给予学生知识的指导和指引,让学生的学习在点滴的时间的培养中逐渐进步。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在网上也下载一些适合他们观察的媒体课件进行学习和增长见识。例如,我在教了学生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时,带着自然观察小组的同学走向学校附近的荔枝园,看它们是怎样由生命的开始继而长成幼苗继而开花结果的一个过程。同学生也在近距离的观察中,充分感受植物的生长的变化。

五、顺自然观察资源,让学生学践结合

“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学习的最大效应。”在课堂上学习了的知识,怎样转化为学生固有的知识的度,让知识根植在学生的心上是我们一线小学科学老师要思考的话题。我们知道,课本上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感性上有了一个认识和了解,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能指引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实践的知识有机有效地融合起来,那它达到的效果是什么都不可比拟的。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校的面积比较大,最重要的是学校的绿化面积非常大,学校有很古老的各类树种,加上后来规划的各种的花草的种植更是让学校的植物类型非常丰富。作为科学老师要有一双慧眼,要把这个在身边自然观察的资源用到极致。为此,我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外,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我们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蝴蝶。

六、组建观察亲子团带学生走进自然

“学习的动向是双向的行为。”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科学课程学习的同时,在培养学生进行一定的自然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注重让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的更进一步的提升:把家长和学生、教师都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教师、家人的带领和指导下,优质、愉快、高效地达到学习的要求。例如,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一些观察鸟类的知识,学生在课堂的媒体视频上认识了很多的人类好朋友—各种类型的鸟。但如何能更近一步,实际上与这些可爱的精灵有一个面对面的直面接触?我在征求了学校的意见,在学生能保障安全的情况下,组织了由家长、教师带队到一些有众多鸟儿栖息的深林公园里在观察中玩,在玩中观察。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也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融洽的亲子关系。

度的导向是无止境的。引导小学生进行合适的自然观察能力的方式和方法很多。我觉得只要教师能切合学生、学校的实际,有目的、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的方式都是可行和可控的。学生也会在教师用心用情的关爱和培养下,对我们的自然观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热爱这个项目。我们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研讨、深思和探索,务求探索出一条更好更有效的自然观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俊波.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7.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小学科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依托小精灵生物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