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糖洼地不可不防

2022-04-02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谷值洼地碳水化合物

很多人都有一个困惑:“明明吃饱了,怎么过不了两三个小时就又想吃东西了呢?”还有人问:“怎么我午餐后睡一觉,起来就觉得有点饿了,又想吃东西了?”……看来,这里有些知识点必须赶紧普及。

知识点1:餐后几小时内的血糖最低值就是“血糖谷值”

理论上说,在吃了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前后,如果测定血浆中的血糖含量,会发现血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称为餐后血糖反应曲线。

进餐之后,曲线呈现上升态势,说明血糖是升高的,数据是正数。最高峰的数据,称为“血糖峰值”。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又会下降,有些点的血糖数据是有可能出现负数的。在某些时间点,有可能出现一个餐后几小时内的血糖最低值,称为“血糖谷值”。

这个谷值的血糖数据,有可能会低于进餐之前的值。换句话说,以餐前为零,这个值就是负数了,这个时段也称为“血糖洼地”。

知识点2:控血糖能力弱的人容易出现“血糖洼地”

血糖控制能力良好的人,在吃了高血糖生成指数(高GI)的碳水化合物餐食后,他们的餐后血糖反应是一条类似山峰至缓坡的曲线。先上升,再下降,但降低的趋势比较缓和,最后达到基本稳定的状态。即便到餐后4—6个小时,血糖都不会比空腹时的数值明显降低,而是保持稳定。

但是,对部分控血糖能力弱的人(尽管他们并不是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吃了高血糖反应的餐食,他们的反应是这样的:先出现一个较大的血糖高峰,然后提前下降到餐前水平以下,出现一个比较低的“餐后血糖谷值”。尽管这个值可能还没有到真正的低血糖区间,当时不会出现头晕眼花、腿发软、手发抖、心慌易怒、虚弱冒汗等典型的低血糖情况,但也可能带来注意力不够集中、疲劳感、不耐烦、饥饿感等与血糖降低相关的感觉。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能力就更差了。他们经常会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情况。如果胰岛素和降糖药使用不当,更是极易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交替出现的情况。所以他们会在兜里随时放点食物,以保持血糖处于安全范围中。

知识点3:糯米、白面包、谷物糊粉等容易导致“血糖洼地”

我们做不同食物的血糖实验之后,也会关注一下哪些吃法导致血糖谷值会出现负值。

比如说,葡萄糖就很容易出现餐后血糖负值的情况。糯米食物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白面包和一些谷物糊粉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这些食物会激发更高的胰岛素反应,而胰岛素过多出动会导致血糖迅速下降,甚至降低到空腹值以下,出现血糖洼地。

相比而言,大米饭虽然算高GI食物,2小时后的血糖却比较稳定,不太容易出现负值。再说,米饭很少空口吃,通常都会配合各种菜肴,就相对更容易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如果是添加全谷杂粮的米饭,需要较多咀嚼,葡萄糖释放和吸收速度减慢,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减少,就更不容易出现血糖洼地。

知识点4:减肥人士馋“高碳水”可能是“血糖洼地”导致的

很多减肥的人,一味追求低热量饮食,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使餐后血糖值很快出现下降。而在血糖水平下降到空腹值以下时,人体会出现明显的饥饿感。

很多人说,自己明明胃里还有东西,明明刚吃过饭才2个小时,就又想吃零食了。也有人12点吃了饭,睡午觉起来1点半,突然觉得又想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了。这些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血糖洼地造成的。睡眠状态时,人体的血糖消耗减少,血糖水平居高不下,可能促进胰岛素的过度分泌,从而造成血糖水平下降,起床时感觉饥饿。

每个人的遗传因素不同,体质不同,对食物的反应也不同。但无论如何,理论上说,凡是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的因素,如吃多样化的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餐后散步、情绪稳定、良好睡眠等,都是避免血糖洼地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谷值洼地碳水化合物
流沙
说说碳水化合物
基于改进幂次趋近律的滑模控制H桥逆变器的非线性行为
减肥不能吃碳水化合物?
洼地排涝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益于长期减肥
非洲 直销的投资洼地
上证指数运行规律模型
峰丛洼地农作物面向对象信息提取规则集
中国成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谷值选择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