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防控有个“1+4”
2022-04-02
“1”:做好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就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前,通过控制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发生风险的预防措施。危险因素防控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核心。
2020年12月发布的我国首部《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显示,我国每年有400万人因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0%以上,也就是说,在我国每年总死亡的人中,4成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
“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然而我国血脂控制达标率还不足30%,加强血脂管理迫在眉睫。”胡大一教授说。
“4”:牢记血脂管理四个关键词
高危人群如何进行血脂管理?胡大一教授给出了4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健康生活。ASCVD一级预防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其中,饮食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最大,健康饮食是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关键,推荐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果蔬、谷薯类及鱼类摄入的地中海饮食模式。当改善生活方式不能使血脂达标时,应考虑药物治疗。
关键词二:持久严控。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对“坏胆固醇”严防死守,把它长期控制在相对低的标准。“坏胆固醇”与心肌梗死关系密切。不同人群“坏胆固醇”的指标不同,因此化验单上这一项没有升高也不可掉以轻心,而更应关注自己“坏胆固醇”的目标值。
“坏胆固醇”重度升高者(>4.9毫摩/升)、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等属于高危人群,应将“坏胆固醇”控制在2.6毫摩/升以下;对于已经明确诊断患有冠心病的,则要控制在1.8毫摩/升及以下。同时,“坏胆固醇”水平越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越好。
关键词三:定期检测。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源性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一次血脂;首次服用调脂药者,应在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肝肾功能及肌肉指标。
如血脂能达到目标值,且无药物不良反应,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如血脂未达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者,每3个月监测一次。
关键词四:温和调脂。对于血脂异常的干预和治疗重在一个“调”字,特别是一些高龄、有各种慢性病的患者,更应注意温和、天然的调脂方式,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