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一千多年前的“冰激凌”
2022-04-02韩晓艳
思维与智慧 2022年30期
◎ 韩晓艳
炎炎夏日,来一杯凉爽的冰激凌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古人也是这么做的,那时的“冰激凌”还叫“酥山”。
酥,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北方的游牧民族带入中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酥有介绍,酥与我们今天的黄油和奶油相似,可视为同一类奶制品。“酥”的吃法多种多样,有直接食用的,也有把酥加入糕点中的。
酥山,是酥的变种,酥山可视为是唐代的冰激凌。有作品曾介绍“酥山”的大致做法:先将“酥”加热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软的状态,然后向盘子一类的器皿里装的冰上滴淋,淋出山峦的造型,最后放到冰窖里冷冻。食用时再插上花朵等装饰物,在炎热的夏日供人食用。
到了元代,有冰酪,也是一种奶和冰的制品,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很喜欢冰酪,将它列为宫廷消暑食品。据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了中国,忽必烈待以国宾之礼,盛宴款待,赐予冰酪。后来马可·波罗辞归时,忽必烈特许授予其冰酪制法。马可·波罗回意大利后,把冰酪制法献给王室。
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一书中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这里的奶冰指的就是元朝的冰酪。
唐朝与域外饮食文化的交流,一时间激起了巨大波澜。域外文化使者们带来的各地饮食文化,如一股股清流,汇进了大唐饮食的海洋。
(晓潼摘自《讽刺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