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道教科仪中的“天医”观念
2022-04-02姜守诚
姜 守 诚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天医”观念在道教中起源甚早。①有关“天医”的观念,有几位学者做过讨论。详见刘昭瑞:《东汉镇墓文中所见到的“神药”及其用途》,《华学》编辑委员会编:《华学》第七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1—202页(又载氏著《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279—296页);姜守诚:《〈太平经〉中的“天医神药”观念》,《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姜守诚:《〈太平经〉研究——以生命为中心的综合考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80—381页;张福慧、陈于柱:《游走在巫、医之间——敦煌数术文献所见“天医”考论》,《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胡小柳:《略论道教“天医”》,(香港)《弘道》2016年第3期。东汉道书《太平经》卷八七《长存符图》谈到若能坚持不懈地吞服丹书天符、存思内视符文,天医就会降临,为其除病却灾。如谓:
天符还精以丹书,书以入腹,当见腹中之文大吉,百邪去矣。五官五王为道初,为神祖,审能闭之闭门户。外闇内明,何不洞覩?守之积久,天医自下,百病悉除,因得老寿。愚者捐去,贤者以为重宝,此可谓长存之道。②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卷八七,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30页。
此外,约六朝道经《赤松子章历》卷二“天医所在”条云:
正丑,二庚,三壬,四庚,五壬,六丙,七壬,八酉,九丙,十申,十一丙,十二辛。
右十二月天医所在。若欲收击、治病,常从天医上来,大吉。③《赤松子章历》卷二,《道藏》第11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85页。
这里逐月列举了天医降临人世间的具体日期,谈到在上述日子上章启请天医,可收缚邪魅、治疗疾患。兹列表显示如下:
表1 《赤松子章历》(卷二)逐月胪列的 “天医所在”
宋元时期,道门斋醮科仪经历了较大程度的转型和变革。就天医观念而言,宋元道教在继承和发挥汉唐间仪式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天医院”的理念,并将天医的治病对象由阳世中人扩展到冥界亡魂。如此一来,天医就担负着两种神职功能:一为生人治愈疾病,二为亡者全形疗伤。以此为基础,就产生了与之配套的两类仪轨法事。宋末元初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一〇《科仪立成品(资福斋用)》收录的“天医醮仪”,就是专门针对阳世中人“时常体病”者而举行的资福祈禳类仪式,意在祛除疾病、泯灭罪愆,实现身心康泰之目的。①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一〇,《道藏》第8册,第56—57页。同书卷三六《科仪立成品(开度通用)》②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道藏》第7册,第198—200页。和卷九九《科仪立成品(青玄救苦斋)》③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九九,《道藏》第7册,第474—475页。收录了三种版本“医治全形灵官醮仪”,乃旨在治疗亡魂生前所患疾病并复原其形体与容貌,属于拔度类科仪。
其实,除了前述几种专门的醮仪外,天医观念更多地渗透在其他相关斋醮仪式中。下面,我们对宋元道教文献中涉及天医、天医院的相关记载予以分类、归纳和概括,试图还原并揭示出天医观念在道门科仪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坛幕
天医幕是供奉天医诸神的场所,亦系黄箓拔度科仪中必设的诸司之一。《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修奉节目品》“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中谈道:建斋的当日应舒坛立幕,先立六幕(玄师幕、天师幕、监斋大法师幕、五帝幕、三官幕、三师幕),次立监临幕、神虎幕、天医幕、混元幕、解结幕、沐浴幕、巾笥幕、承受幕、驿吏幕、炼度幕。④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道藏》第7册,第34页。有关天医幕的所在位置,该书卷一《坛幕制度品(开度祈禳通用)》“正度幕”条介绍说:
以中堂铺设,或悬遗像,或立神主,香花灯烛,供养如法。如未葬,则就灵座前为之,须先行藏棺仪,上藏棺表,然不可与斋坛相近。相去百二十步,可也。
承受幕、天医幕、监生幕、驿吏幕、沐浴幕、巾笥幕、解结幕、混元幕,并近斋坛前为之,饰以幔帷,中设牌位,香花灯烛,供养如法。榜文晓谕,挂于幕前。⑤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道藏》第7册,第29页。
由此可知,在紧邻斋坛的前方择地设立监生幕、天医幕、沐浴幕等八幕,各幕皆以幔帷装饰而成,内中供奉牌位,摆设香花灯烛等祭品,幕前张贴榜文。
值得注意的是,《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坛幕制度品(开度祈禳通用)》收录一幅血湖道场专用的坛场陈设图(详见图版1),并予以解说:
凡建斋开度产魂,先建血湖道场,召官吏荡秽净神,方可朝觐斋坛、快睹天光也。其法,坛中设三清、太乙、元皇位,左右立神虎、驿龙二幕,外又立解结、监生、天医、混元、澣濯、巾笥六幕,并各以幔帷三周,前垂帘,中安本幕合用物件。如监生幕,则立产室;天医幕,则设药炉、药器;澣濯司,则立浴盆、净巾。巾笥司,则设妆盝等物。虽分为六幕,其监生幕又与天医幕相通,澣濯幕又与巾笥幕相通,方可。里虽相通,外仍各垂帘,盖女魂宜通俗安排。余昔日临坛,亲见报应矣。其神虎、驿龙二幕,与此六幕,各设牌位,供养如上法。①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道藏》第7册,第30页。
图版1:道场陈设图(血湖道场独用)
上述内容虽是针对血湖科仪而言的,然也反映出黄箓斋坛神幕制度的一般情形。文中谈道:于斋坛外设立解结、监生、天医、混元、澣濯、巾笥六幕,皆以幔帷环绕三周,幕前垂帘,幕中安放本幕合用的若干对象。譬如,天医幕中陈设药炉、药器等物品。这六幕之间,两两相通。毗邻的两幕,里面虽连通,外面却各自垂帘。其中,监生幕与天医幕相通。
前引《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坛幕制度品(开度祈禳通用)》“正度幕”条谈到天医幕、沐浴幕等皆“中设牌位,香花灯烛,供养如法”。幕中所设之“牌位”应该就是本司/幕所隶属的神祇仙吏。南宋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二《斋法坛图门·堂陛章》云:“师曰:凡建大斋,当先建十二堂陛,召集高仙真灵,分司治事,各有圣位,行遣启祝制度,敷蒇如法。”②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二,《道藏》第30册,第942页。这十二堂陛依次是:一曰青华堂,二曰神虎之堂,三曰纠察司,四曰精思堂,五曰冥官堂,六曰监生司,七曰天医荡秽所,八曰受炼司,九曰黄箓院,十曰受生案,十一曰五道都府,十二曰通章司。经文介绍了每个堂陛的布置情况,谈及“天医院、荡秽所”的内部陈设及功用时说:“中安天医诸职真宰,并浣濯合干仙吏,召魂医疗、沐浴,于此行事。”①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二,《道藏》第30册,第942—943页。
难能可贵的是,《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五七《科仪立成品(黄箓开度用)·立诸司幕仪》逐一描述了章奏幕、神虎幕、承受幕、驿吏幕、解结幕、监生幕、天医幕、沐浴幕、巾笥幕、炼度幕等诸司的立幕仪。其中,立天医幕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引至天医幕。
某焚香供养天医六职尚药灵官仙吏,切以帝严斋律,提酆泽以开光。神御灵曹,翊云层而赞化。既严修奉,盍罄恳析。以今奉为入意,曾叩帝阍之严,请降威曹之重。丹纶飞凤,谅晓焕于九霄。绿盖玄龙,已夕临于八陛。法众运诚,修斋奉请。
请神。
天医尚药灵官、主辨形候灵官、随病制药灵官、修合煅炼灵官、生形博士、复肌主者、治病功曹、收毒将军、三五功曹、敷药灵官、察药论病灵官、请药疗病灵官、砭石小吏、扁鹊官吏、天医仙吏、采药童子。
三献,散花。
某上启天医六职、尚药灵官仙吏,切以病缘四大,凝戾炁于阳灵。证别三因,抱淫氛于阴翳。匪由参赞,曷遂感通。今有某虑心病之缠萦,致神观之颠郁。欲望玄芝丹液,运神圣功巧之奇。玉醴金津,敷圆散汤膏之妙。百关冰莹,万窍云敷。坛有榜文,请行宣读。
宣榜。
榜文既示,真听昭明。愿投辖以迂留,勿指车而迅迈。仁周九地,尚成回骸起死之荣。勋校三天,当辂迁格升班之盛。拳拳有请,切切无违。某不胜虔祝之至。②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五七,《道藏》第7册,第279页。
概言之,立天医幕的仪式流程凡计由五个节次组成:(1)引魂至幕前;(2)启白;(3)请神;(4)三献;(5)宣榜。上述流程与其他诸司的立幕仪是相同的。
此外,约元明时编纂的《灵宝玉鉴》卷三四《列幙敷化门》“建天医院”条是启建天医院的上奏文辞,道士敷演天医幕立幕仪时也会有大段念白。③《灵宝玉鉴》卷三四,《道藏》第10册,第373页。
二、神位
“天医院”或“天医司”的说法,始见于宋元道教科仪文献中。这些隶属于天医院的仙官将吏乃执行赠医施药、针灸诊疗的职责。有关天医院的神职人员构成,历代道书中多有记载,然所言不一。兹选取几种较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叙述如后。
王氏《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界所治门》“天医部”条云:
天医上药仙官二人:主辩形候。
天医上药灵官二人:主随病处药。
天医上药神吏二人:主修命制炼。
生形博士二人:主生形腹肌。
三五治病功曹二人:切脉论病,请药疗病。
砭石小吏二人:针砭煮烙。
敷药灵官二人,收毒将军使者二人。①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十,《道藏》第30册,第744页。
南宋留用光传授、蒋叔舆编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九《章奏门》“炼度沐浴章”中涉及的天医院神祇有“天医神吏、尚药灵官、治病三五功曹、太医博士主者、砭石小吏、敷药灵官”,②留用光传授、蒋叔舆编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九,《道藏》第9册,第428页。卷二六《科仪门·召灵仪》谈到焚香上启“天医大圣六职治官、尚药仙灵二官神吏、生形博士、治病功曹、收毒将军、敷药灵官、砭石小吏、扁鹊官吏、仙药童子、拘魂制魄生化大将军一切灵司”,③留用光传授、蒋叔舆编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二六,《道藏》第9册,第531—532页。卷五五《神位门》“右二班”中包括“天医、符医、炁医诸君吏,分形博士,化形将军,尚药童子,砭石小吏,生脉仙吏。”④留用光传授、蒋叔舆编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五,《道藏》第9册,第716页。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圣真班位品(开度、祈禳通用)》介绍“天医幕神位”时说:
天医尚药灵官、主辨形候灵官、随病制药灵官、修合煅药仙官、生形博士、复肌主者、治病功曹、收毒将军、三五功曹、敷药灵官、察药论病灵官、请药疗病灵官、砭石小吏、扁鹊小吏、太医仙吏、采药童子。⑤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道藏》第7册,第47—48页。该书卷七《圣真班位品(安宅斋用)》“天医醮神位”条下以小字注曰:“与天医幕神位同”。(《道藏》第7册,第74页)
该书卷二一〇《科仪立成品(资福斋用)·天医醮仪》“请神·初献”启请的天医神吏,凡计有如下:
上清天医使真君、天医尚药灵官、主辨形候灵官、随病制药灵官、修合煅炼仙官、生形博士、
复肌主者、治病功曹、收毒将军、三五功曹、敷药灵官、察药论病灵官、请药疗病灵官、砭石小吏、
扁鹊小吏、采药童子、医脉十三科五十二天医灵官一行官吏。⑥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一〇,《道藏》第8册,第56页。
此外,该书卷三六《科仪立成品(开度通用)·医治全形灵官醮仪》谈到奉请“灵宝玉司天医尚药灵官,主辨形候灵官,随病制药仙官,修合煅炼仙官,生形博士,复肥主者,治病功曹,收毒将军,三五功曹,敷药灵官,察脉论病灵官,请药疗病灵官,砭石小吏,扁鹊官吏”等天医诸神,⑦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道藏》第7册,第198页。卷一一六《科仪立成品(血湖道场用)·请降敕赦玉札立幕颁告仪》则言:“焚香供养天医尚药灵官、主辨形候灵官、随病制药灵官、修合锻炼灵官、生形博士、复肌主者、治病功曹、收毒将军、三五功曹、敷药灵官、察脉论病灵官、请药疗病灵官、砭石小吏、扁鹊官吏、仙药童子、玄坛天医司合属真众”⑧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一六,《道藏》第7册,第544页。。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七《坛图幕式品》“荡秽天医所圣位”条逐一胪列了“荡秽所”与“天医所”的神祇圣位。其中,“天医所”供奉的圣位凡计有:
天医度厄绩命君,鶣鹊使者,天医院官童圣众,正一治病功曹使者,六甲治病将军,砭石小吏,尚药灵童。①(原题)天真皇人撰集:《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七,《道藏》第3册,第880页。
《道法会元》卷二一《安监生司仪》焚香奏请的神祇中有“天医大圣,天医助生君,天医六职治官,天医十二功曹,天医、符医、炁医功曹,分形博士,化形将军,生形将军,扁鹊仙吏,尚药童子,砭石小吏,圣药仙吏,生脉仙吏”等仙真。②《道法会元》卷二一,《道藏》第28册,第795页。
约出明代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二九《上玄所治品》“天医部”条云:
天医尚药仙官主辨脉形候,天医尚药灵官主随病处药,天医尚药神吏修合制炼,天医尚药太清生形博士主者生形复肌,天医尚药三五治病功曹切脉论病,天医尚药请药疗病,砭石小吏砭针灸烙,下有敷药灵官、收毒将军使者各二人。③(原题)天真皇人撰集:《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二九,《道藏》第3册,第773页。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道书还煞有其事地给这些天医神吏配以姓名,使之更富有人格化特征。譬如,《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六〇《紫英灵书品》记载:
产科功曹华佗,降胎功曹丁仲文,天医功曹王德文,三五功曹张德进,治病功曹陈彪,太医生形博士尚善夫,敷药灵童吕道,砭石小吏丁迁。④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六〇,《道藏》第8册,第253页。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四)谈道:“并药行遣立坛行法将,更有天医等神:天医真官孙思邈,天医功曹华陀、杨彬,天医尚药功曹杨德。心神,崔宣。炁神刘迪。”⑤《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四,《道藏》第28册,第593页。
《道法会元》卷一五四《混元六天妙道一炁如意大法》“将班”条云:“八卦天医主帅赵邦英,八卦天医副帅许仙定……天医百药退病李绅、朱子荣。”⑥《道法会元》卷一五四,《道藏》第29册,第803页。卷一九五《混元一炁八卦洞神天医五雷大法》“将班”条又曰:“天医主帅许仙定,天医主帅赵邦义……天医大圣郭都,炁医大圣刘先,符医大圣赵德。”⑦《道法会元》卷一九五,《道藏》第30册,第235—236页。
《法海遗珠》卷四四《纠察地司殷帅大法》“召天医大圣呪”有云:“天医大圣郭郁,符医大圣赵德,炁医大圣刘仙,六职治官何庚,尚药灵官孟逢”。⑧《法海遗珠》卷四四,《道藏》第26册,第989页。此外,明代卢中苓编《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中使用“天医院总管许仙定”的称呼。⑨卢中苓编:《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道藏》第34册,第436页。
三、符咒
前引《上清灵宝大法》卷四〇《斋法符篆门》“十二堂陛章”条谈到演法时每个堂陛前会焚化相应的道符,在“天医荡秽所”焚符三道——“召天医符”“净天地符”“清神符”。⑩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四〇,《道藏》第31册,第54页。其后,该书卷五五《斋法宗旨门》又明确指出“净天地符”与“清神符”是在“荡秽所”前焚化,“天医院”焚化的只有“召天医符”。①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五五,《道藏》第31册,第217页。这道“召天医符”见载于该书卷四二《斋法符篆门》中,如下所示:
图版2:召天医符
与该符相配的咒语曰:“北帝之上,隐元之傍。天医使者,下济黄房。拯治亡殁,体净身康。承符而召,急急赴堂。急急如上帝敕。”②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道藏》第31册,第79页。
此外,南宋路时中编《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六《济度幽冥品·天医全形法》收录一道“天医符吏治病真元符”(图版3),其咒曰:“天炁澄清,地景开明。九宝列备,三关敷荣。阴尸返质,真炁常清。重阴回阳,以柔返刚。摧破六洞,散荡七阴。真景内守,魄尸返形。九老祖炁,仙化成人。急急如律令。”③路时中编:《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六,《道藏》第4册,第51—52页。
图版3:天医符吏治病真元符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六一《科仪立成品(净供合用)·玄都大献玉山净供仪》中有“宣天医符,宣医治二十四类幽魂符(二十四道)”的环节。④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六一,《道藏》第7册,第311页。该书卷二七三《符简轨范品(祈禳通用)·资福斋用》收录了治疗阳世中人所患疾病的百余种道符,涉及风科、产科、眼科、小儿科、口齿科、伤折科、耳鼻科、疮肿科、金镞科、书禁科等。⑤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七三,《道藏》第8册,第393—402页。
《道法会元》卷十六《玉宸炼度符法》收录有“天医符”(图版4),其后附咒曰:“天医官吏速降,拯济亡魂,完形复性,一如元降。臣某承诰请降。”①《道法会元》卷十六,《道藏》第28册,第765页。
图版4:天医符
该书卷三〇《紫极玄枢奏告大法》收录一道“召天医符”(图版5),符下有小字云:“天医使者、治病功曹速降。臣某承符奉召”,符后又交待说:“右符密念‘霹灵’二字呪,一炁七徧,谨召天医使者、治病功曹速降符中”。②《道法会元》卷三〇,《道藏》第28册,第848页。
图版5:召天医符
又,该书卷一九三《太乙火府内旨》也收录一道“天医符”(图版6),形制与前述诸符皆有较大差异,其后配以咒语云:“天雷帝君,地雷帝君。九天雷降,万鬼灭形。驱邪治病,永保安宁。急急如上帝律令。”③《道法会元》卷一九三,《道藏》第30册,第224页。
图版6:天医符
约元明时期的《灵宝玉鉴》卷三四《列幙敷化门》也收录有“召天医符”(图版7),其形制与前引王氏《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斋法符篆门》中的“召天医符”几乎雷同,然其咒语迥然有别,乃云:“太上九光,真华之炁。流光下临,洞彻九幽。上帝有勑,普救幽魂。出离苦爽,速离寒庭。急急如律令。”①《灵宝玉鉴》卷三四,《道藏》第10册,第371页。
图版7:召天医符
该书卷三五《敷化解释门》亦载有一道“召天医符”(图版8),与之配合的咒语曰:“玉帝玉真,三皇上君。太一司命,桃康大神。呼毒猛虎,掷火天丁。驱兵将士,破鬼灭形。五脏神君,各保安宁。酆都曲府,明立鬼营。大千魔王,统领吏兵。神圣工巧,敷药灵童。天医下降,拯救亡灵。急急如上帝律令。”②《灵宝玉鉴》卷三五,《道藏》第10册,第380页。
图版8:召天医符
此外,该书同卷另有“请天医召万神符”(图版9),其后附有咒语云:
天医大圣,地医元神。灵丹仙药,溥救亡魂。降临真炁,闻召速临。急急如律令。
北极上书,掌执枢机。千灵万圣,召出天医。众病摧灭,名达帝知。急急如律令。
紫微郁秀,辅翼万仙。仙源显道,普救民愆。是病除瘥,是恶须蠲。天医灵官,地医神官。仙圣功曹,速降坛前。五元真炁,摄药济缘。急急如上帝律令。③《灵宝玉鉴》卷三五,《道藏》第10册,第380页。
图版9:请天医召万神符
四、文检
宋元道教文献中涉及“天医”的文检凡计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榜、申、章、牒。其中,“章”与“申”属于上行文书,乃系奏呈给上圣高真或历代宗师。“牒”系下行文书,通常颁发给帅将吏兵,命令他们执行某项任务。“榜”为公告类文书,一般张贴于坛场外,起到告示、证明的作用。
(一)榜
前文已谈到在“天医幕”的外面,需要张贴榜文,我们姑且称之为“天医幕榜文”。《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〇三《表榜规制品(开度祈禳通用)》著录了该榜文的内容,①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〇三,《道藏》第8册,第644页。其辞云:
表2 天医幕榜文
(二)申
这类文检仅见有“申上清天医院”,乃系主法高功“上申上清天医院主宰高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〇六《文檄发放品(开度黄箓斋用)·正发奏申文状》保存有“申上清天医院”,①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辑:《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〇三,《道藏》第8册,第673—674页。兹抄录如下:
表3 申上清天医院
(三)章
涉及“天医”的章类文书计有两份:天医救疗章、沐浴医治章。王氏《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斋法符篆门》“天医救疗章”条云:“师曰:世人多因受疾而亡,十相既不完全,则随魂带疾,何以登坛受度。故太上有天医拯拔之法,凭诸符篆使全其形,岂曰小补之哉。”②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道藏》第31册,第78页。
此外,约出宋元时期的《太上济度章赦》卷中《章》收录有“沐浴医治章”,文曰:
臣尘泥漏品,蝼蚁微生。冒膺宣德之班,敢怠度人之典。威颜有赫,釆听是期。臣谨据(入意),臣职惟领教,理难抑违。谨涓某月某日为始,就某处肃建玄坛。依按真科,次第修奉。臣切虑上件亡魂,幽关闭郁,阴垢缠罹。欲期容体之澄清,必赖神泉之荡涤。谨为拜章一通,上闻三天。伏望慈悲,俯垂矜悯。特降玉清道炁,灵宝妙光,浃灌兰池,辉华沐浴。即俾亡故某洎九玄七祖,亿劫种亲,六道四生,诸类幽爽,消氛翳,洁湛形神,六府洞明,一尘不染。臣谨为上请东井玉女、华池夫人、浣濯玉女、沐浴君吏、日月童子各一人、五方解秽君将吏各一百二十人,一合下降,神化东井黄华之池,西田流汨之沼,汲取石景王肥黄华神水,五方正炁,日月芝英,甘露金津,云腴玉醴,沐浴所度,亡魂灌炼,罪尘涤除,障垢净结,节胞胎之秽,清冤债烦恼之氛。又为上请东方青灵始老,哺饴以九炁之青津;南方丹灵真老,哺饴以三炁之丹华;西方皓灵黄老,哺饴以七炁之素浆;北方五灵玄老,哺饴以五炁之玄滋;中央黄灵玄老,哺饴以一炁之黄英。定魄安魂,自生五脏。又为上请金刚百炼,玉液千和,太白流光,元皇散精,解除郁烦,去荡滓秽,身心清净,智慧洞明。又为上请天医神吏、尚药灵官、三五功曹、天医博士、砭石小吏、敷药灵童,密运九转芝英,五色神药,布散经络藏府之中,救疗生前荣卫之病,即使上件亡魂宿患清平,沈痾痊愈,精神复旧,肢体洁清,受化更生,以为效信。①《太上济度章赦》卷中,《道藏》第5册,第830—831页。这通“沐浴医治章”亦收录于《太上三洞表文》卷中,内容约略相同。(《道藏》第19册,第873—874页)
(四)牒
与“天医”有关的牒文,明《道藏》中凡计有三份:牒天医普度、炼度天医牒、牒天医院。其中,“牒天医普度”见诸于王氏《上清灵宝大法》卷六四《斋法章奏门》中。②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六四,《道藏》第31册,第315页。兹依格式抄录如下:
表4 牒天医普度
该书卷六五《杂用牒札帖关门》又收录“炼度天医牒”,③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六五,《道藏》第31册,第329页。内容如下:
表5 炼度天医牒
《道法会元》卷一五〇《洞玄玉枢雷霆大法》中载有“牒天医院”①《道法会元》卷一五〇,《道藏》第29册,第781页。,兹抄录如下:
表6 牒天医院
五、地医
唐末五代杜光庭编集《太上宣慈助化章》卷一《南岳魏夫人生算度厄章》有云:
重请北方上仙解厄治病功曹千二百人,谨请素男、素女十二人,谨请南昌宫河洛抽魂拔魄君一人、兵士千二百人,上请天医治病功曹十万人、地医治病功曹十万人,一合来下,主为弟子某身及家口大小解脱罗网、过灾度厄,拔出三魂七魄付与身中,悉令备足,灾厄度脱,病患除差,了了无余,先亡后死外等鬼,永辟异方,凶人谋议,一切消灭,乞使眠梦真正,宅舍清宁,大小家口,被蒙清吉,安隐无他。①杜光庭集:《太上宣慈助化章》卷一,《道藏》第11册,第314页。
文中谈到启请“天医治病功曹”和“地医治病功曹”各自领兵十万人,降临人世间,为斋主及合家人等治病解厄。
王氏《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斋法符篆门》中涉及“地医”凡计有三次,均出现在与符相配的咒语中,依次如下:
其一,“召符”后的咒语曰:“天医大圣,地医大圣。金丹仙药,普救群生。降临真炁,闻召速至,一时复形。”②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道藏》第31册,第79页。
其二,“麒麟降药符”后的咒语曰:“日月明,天地转,三台护,南极敕。璇玑令,降真炁,施药灵,麒麟使。驾医王,天医灵,地医圣,神医人,法医病。急急如上帝律令。”③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道藏》第31册,第79页。不过,《灵宝玉鉴》卷三五《敷化解释门(普度大斋用)》收录的“麒麟降药符”所配咒语与此不同。(《道藏》第10册,第380页)
其三,“南极天医招真降药符”后的咒语曰:“南极有令,注定生名。天医大圣,速降凡笼。紫虚郁秀,辅翼万仙。医源显道,普救民愆。是病除瘥,是恶须蠲。天医灵官,地医神官。仙圣功曹,速降灵轩。五元真炁,摄药济缘。急急如南极长生大帝令、北极璇玑玉帝敕。”④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道藏》第31册,第79页。
此外,王氏《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八《斋法宗旨门》“天医院”条亦言“焚召天医符,次念召呪”,其后的呪文与前述卷四二《斋法符篆门》“召符”所配之咒语相同。⑤宁全真传授、王契真编纂:《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八,《道藏》第31册,第245页。
《灵宝玉鉴》卷三四《列幙敷化门》载有“天医尚药符”及其咒语二则,其一云:“天医大圣,地医元神。灵丹仙药,普救群生。降临真炁,闻召速临。吾奉南极好生大帝律令。”⑥《灵宝玉鉴》卷三四,《道藏》第10册,第371页。又,卷三五《敷化解释门(普度大斋用)》收录“请天医召万神符”并附咒语三则,其一云:“天医大圣,地医元神。灵丹仙药,溥救亡魂。降临真炁,闻召速临。急急如律令。”⑦《灵宝玉鉴》卷三五,《道藏》第10册,第380页。
上述几种道书文献中出现的“地医”,语意十分模糊,其通常与“天医”相提并论,或可理解为地府中的医药之神,与天界中的医药之神(天医)相对应。这其实是将原有“天医”的功能拆分为两部分:为阳世生人治病,是仙界天医的职责;为地府亡者疗伤,是冥界地医的执掌。通过分析天医和地医两种观念的发展轨迹,我们认为其演变的脉络或许是这样的:汉唐之间,天医是专为阳世中人保命祛疾而设的神职称谓。约晚唐以降,随着超度亡魂的黄箓斋的兴起,针对幽冥亡魂而设的地医观念也就应运而生。天医与地医相互配合,同时兼顾了阴阳两界救死扶伤、全形复体的需要。尽管地医观念也影响到了后世道教,但在仪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少,似未获道门中人的广泛认可。反倒是天医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以至于兼并了地医的那部分功能,遂成为统摄阴阳两界的医药之神。与之对应的是,地医观念逐渐消亡了,虽然个别咒语中偶见有该措辞,但内涵已含混不清、绝非本意了,当是昔日记忆的一种残存而已。
六、结论
道教的天医观念起源甚早,东汉《太平经》中已有相关论述。不过,唐以前天医的诊治对象仅限于阳世中人,晚唐以降才出现针对幽冥亡魂的地医。地医观念虽未在道门内部流行开来,但刺激了天医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使其最终扮演了阴阳两界医药之神的角色。
天医幕/司是宋元黄箓斋仪中必设的场所之一,内中供奉天医诸神的牌位。在具体的仪轨实践中,不同性质的科仪所启请的天医官吏在称谓上存有差异,数量上也多寡不一,但就核心神祇而言,大抵是相同的,其职司也是大同小异的。
此外,道士在科仪演法中,召请天医真众临坛时通常会焚符、诵咒。尽管焚化之符、持诵之咒的版本与内容多有分歧,但功用与目的却是相同的。宋元道书中还收录了与“天医”有关的四类文检:(1)“榜”类:天医幕榜文;(2)“申”类:申上清天医院;(3)“章”类:天医救疗章、沐浴医治章;(4)“牒”类:牒天医普度、炼度天医牒、牒天医院。这四种疏文分别施用于不同的场合,乃系奏报或发送给不同的神祇对象,各自承担着相应的仪式任务。
天医信仰是对世俗医药观念的神化和投射,“天医院”乃系以现实社会中的“太医院”为模型建构出来的。在科仪演法中,道士通过外在的坛幕陈设以及内在的存思冥想,并配以焚符诵咒、宣读疏文等仪式表演,生动地拟构出了召请天医诸神降临坛场的场景,藉此为阳世中的斋主及合家人等祛病驱邪、扶体资身,或为身处幽冥中的亡者全形复性、治愈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