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种中国传统名花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02汤文华王军利冯馨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莲湖频度城市公园

汤文华,王军利,王 博,冯馨乐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咸新区 712046)

经过数千年的赋予与积淀,中华文化中诞生了许多意蕴植物。用意蕴植物提高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强化园林的主题及艺术感染力,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做法。中国古典园林法乎自然、富于哲理、充满灵感和启迪的氛围营造,通过诗文、楹联、匾额及意蕴植物的应用等形式共同体现出来。相比诗词楹联,意蕴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更是起到了直观、形象、意象外化等重要作用[1-5]。作为意蕴植物的代表,“中国十大传统名花”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茶花、荷花、桂花和水仙[6]在园林中的应用使园林更富文化意境美。现代园林的研究也表明,园林植物是园林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主要从季相、造景形式、色彩搭配、配置方式和赋予内涵等方面产生观赏价值及文化艺术价值[7-9]。然而,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园林抽象、法理等思想和方法较多的简单运用,大场面、大草坪、空阔雄伟的视觉效果等被直接照搬过来,未能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完美融合,从而建成了不少概念模糊、方法混乱、条理不清、取意怪诞的作品,造就了一批文化沙漠的园林[1,10-11]。

为了研究现代城市公园中意蕴植物的应用现状,以“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中能在北方良好生长的牡丹、月季、荷花、菊花、梅花和桂花等6种花卉为代表,详细调查了其在关中地区11家城市公园中的应用情况,并以其在园林中的应用面积占比、相对频度及景观重要值等指标,运用Excel及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传统名花在现代城市公园中应用好的方面,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良方法,以期为提升现代城市公园的文化价值、观赏价值、深化主题及艺术感染力等方面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本调查限定在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咸阳市及西咸新区3大区域。详细调查的11家城市公园基本包括了从建国前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3个时期的公园建设案例(表1)[10]。

表1 调查所涉及的关中地区11家公园基本情况

1.2 方法

在每一个所要调查的公园,根据其平面图将其分成30个面积大致相等的区域,每个区域随机抽派1名统计人员,统计所在区域6种传统名花的种植形式、种植面积等资料。灌木和草本传统名花最小起测面积为0.25 m2,木本传统名花单株起测。种植形式的统计分孤(或丛)植、带(或线)状种植、片植3种类别。另外,根据普通大众的认知及植物外观、花形、生长环境等的特性,在统计过程中将睡莲(Nymphaea)统计在荷花中,蔷薇(Rosa)统计在月季中。待该公园所有区域统计结束后,将所得30份调查统计表收齐,对该公园6种传统名花的种植形式、种植面积等情况进行汇总,并根据汇总数据进行相关总结、计算及分析。各传统名花的景观重要值参照刘智能(2016)园林植物重要值计算公式[13-15]。

某公园某种传统名花的种植面积=该公园30份调查表中该传统名花的调查面积之和。

某公园某种传统名花的种植面积占比=该传统名花在该公园的种植面积÷该公园的占地面积×100%。

某公园某种传统名花出现的相对频度=每份调查表中该传统名花出现的次数之和÷30;某区域出现该名花,该区域记作1,未出现则记作0。

某公园某种传统名花的景观重要值=该种传统名花在该公园应用的相对频度+该种传统名花在该公园的种植面积占比[15]。

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Excel作图,通过SPSS-21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Duncan多重比较。

2 结果及分析

2.1 种植形式及综合景观效果评价

6种传统名花在11家公园中的种植形式及其综合景观效果评价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11家公园中,6种传统名花形成的综合景观效果差异较大。其中综合景观效果很好的有莲湖公园、兴庆公园、大唐芙蓉园及咸阳湖公园Ⅰ期4家,综合景观效果好的有古渡公园1家,效果一般的有渭滨公园、咸阳湖湿地公园和咸阳湖细柳营公园3家,效果较差的有沣西绿廊Ⅱ期1家,效果很差的有秦文明广场及沣西绿廊Ⅰ期2家。究其原因,主要有植物搭配方式、传统名花种植方式及养护管理3个方面。4家综合景观效果较好的公园,乔灌草搭配合理,传统名花与非传统名花的搭配也比较合理,传统名花的种植方式既照顾了各名花的植物学习性,又根据植物的审美特征运用了合适的栽培方式,同时,植物的日常管理比较到位,整体景观给游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而综合景观效果较差及很差的公园,在这3个方面存在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不足。不足之处越多,综合景观效果越差。比如综合景观效果很差的沣西绿廊Ⅰ期,其植物搭配比较单一,水生绿色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观花、彩叶及芳香植物搭配非常少,6大传统名花中,只有较少量的月季和荷花分布在部分区域,整体视觉效果单调,美感不强;综合景观效果很差的秦文明广场也有类似的原因,同时其大面积的铺装虽然带给游人开阔、震撼的视觉体验,但铺装过多,易使游人感到呆板、生硬、色彩变化较少等缺点,同时,在日照强烈的日子,大面积的铺装反观强烈、地温较高、阴凉较少,易使游人产生疲劳,从而使其游憩体验变差。

6种传统名花的各栽培方式在11家公园中的平均占比差异很大。牡丹、荷花和菊花3种花卉,其片植方式占绝对优势,接近或超过90%;月季和梅花2种植物的片植方式占比优势也很明显,均达60%左右;而桂花的3种栽培方式占比差异性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其各自的植物学习性及人们的审美习性双重原因造成的。牡丹、荷花和菊花的个体较小,孤植或列植不易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所以片植成为造景的最佳选择。月季开花鲜艳,采用孤植、丛植方式栽培并不少见,同时,蔷薇和月季均为较好的花篱笆、花墙植物材料,其带(线)状栽植效果也很好,另外,由于其个体较小,片植容易造成群体景观效果,是普遍采用的栽培方式。桂花为高大乔木,树冠饱满、树体挺拔,所以多以孤植为主,同时由于其为芳香植物,且四季常青,所以也多以列植形式作为行道树。可见,传统名花在公园中的应用方式对其景观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2.2 种植面积占比

经过统计及计算,6种中国传统名花在调查的11家公园中种植面积占比见表3。

由表3可见,以不同传统名花为研究对象,牡丹在古渡公园面积占比最高,在大唐芙蓉园次之,而在沣西绿廊Ⅰ期、咸阳湖细柳营公园、秦文明广场及沣西绿廊Ⅱ中未被应用;月季在咸阳湖细柳营公园面积占比最高,在大唐芙蓉园次之,在沣西绿廊Ⅱ未被应用;荷花在莲湖公园面积占比最高,在咸阳湖滨河湿地公园次之,在秦文明广场未被应用;菊花在兴庆公园面积占比最高,在大唐芙蓉园次之,在沣西绿廊Ⅰ期、咸阳湖滨河湿地公园、秦文明广场及沣西绿廊Ⅱ未被应用;梅花在莲湖公园及大唐芙蓉园面积占比最高,在兴庆公园次之,在沣西绿廊Ⅰ期未被应用;桂花在莲湖公园面积占比最高,在大唐芙蓉园次之,在沣西绿廊Ⅰ期未被应用。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和公园的建设背景、主题及实际功能有关。例如,莲湖公园的建设背景为明代秦王朱樉在唐代长安城的“承天门”遗址上,依其低洼地势引水成池,广种莲花而成“莲花池”,其种植莲花的历史长达数百年,公园的建设主题就是“观赏莲花”;沣西绿廊Ⅰ期和Ⅱ期的建设主题是排涝泄洪、减少城市内涝,在原沣河滩涂低洼地建成湿地运动、休憩公园,故其中沉降、净化水质的水生禾本科、莎草科观赏草本植物应用较多。

表3 6种中国传统名花在11家公园中的种植面积占比

以不同公园为研究对象,莲湖公园荷花面积占比最高,梅花次之,菊花占比最小;兴庆公园牡丹和梅花占比最高,菊花次之,月季占比最小。其他公园中各传统名花的占比见表3。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和公园的建设背景及主题相关。例如兴庆公园,建在原唐兴庆宫遗址之上,为再现唐代的雍容华贵,园内岛上建有牡丹阁,阁的周围则广种牡丹供游人欣赏和追忆。

调查的11家公园中,6种传统名花的合计面积占比差异性显著。合计面积占比最高的为莲湖公园及大唐芙蓉园,兴庆公园及咸阳湖细柳营次之,最低的为秦文明广场。可见,传统名花的合计面积占比与公园建成历史的长短及公园的主题相关。建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莲湖公园建成历史最长,而大唐芙蓉园的建设主体是再现大唐盛世的荣光,故而广种名花。这两家城市公园中,6种传统名花的应用面积最大;而建于21世纪20年代的秦文明广场,其主题是秦文明及秦文化的教育公园,为显示历史的厚重感,其中有古朴外形及较老树龄的罗汉松种植较多,中国传统名花的应用相对较少。

调查所涉的6种中国传统名花在11家公园中的平均占比,差异性显著。其中荷花平均占比最高,月季次之,菊花最低。可见荷花和月季在关中地区的普及度较高,人们普遍对其比较钟爱。

2.3 11家公园内各30个分区中相对频度调查

由表4可见,各传统名花在各公园出现的相对频度存在显著差异。牡丹在兴庆公园和古渡公园出现的频度最大,在莲湖公园次之,在沣西绿廊Ⅰ、Ⅱ期等4家公园中未被应用;月季在莲湖公园出现的相对频度最大,在咸阳湖细柳营公园次之,在沣西绿廊Ⅱ期未被应用。其他4种传统名花在各公园中出现的相对频度的差异不继续赘述。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公园的主题及公园服务的宗旨不同造成的。兴庆公园建在唐兴庆宫遗址处,为再现唐代的雍容华贵,在岛上的牡丹亭周围遍植牡丹,在湖边园路的沿途也偶有丛植,从而使牡丹在该园出现的相对频度较大。古渡公园为了给咸阳市民提供一个观赏牡丹的重要场所,以牡丹为主要观赏花卉建立主题公园,该园中有大面积成片种植的牡丹园,且有不同的种质圃,在园路的沿途,也丛植有不同种类的牡丹,从而增加了牡丹在该园出现的相对频度。

表4 6种中国传统名花在调查的11家公园内各30个分区中出现的相对频度

各公园中,各传统名花出现的相对频度差异显著。各公园的传统名花的合计频度差异性显著。11家公园中,6种传统名花出现频度最大的是莲湖公园,兴庆公园次之,大唐芙蓉园和古渡公园再次,秦文明广场最低。形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公园的建成背景、建成年份长短及公园功能性质等因素相关,建成背景越复杂、年代越久,其中传统名花的应用频度越大。

6种传统名花在11家公园中出现的平均频度,差异性显著。6种传统名花中,桂花的相对频度最大,月季次之,梅花再次,菊花和牡丹最小。这与名花的株形及景观特征相关:桂花为乔木,主要以孤植、列植为主,其出现的相对频度就比较高,加之桂花为芳香植物,为了增加公园香气覆盖的空间,大多被孤植在公园的众多区域,进一步增加了它的相对频度。月季在公园中主要以片植、列植及丛植为主,列植及丛植较大地增加了它的相对频度。牡丹在公园中主要以片植的形式种植,集中在公园的某一个区域,局部景观效果比较壮观,但因很少丛植或孤植,故而其出现的相对频度较低。

2.4 调查所涉11家公园中的景观重要值

项目组对6种传统名花在11家公园中的重要值、平均重要值以及各名花在11家公园中的平均重要值进行了综合计算和比较(表5)。

由表5可见,各名花在各公园中的重要值差异显著。其中,牡丹在古渡公园中的重要值最大,在大唐芙蓉园次之;月季在莲湖公园及咸阳湖细柳营公园中重要值最大,在咸阳湖公园Ⅰ期次之;荷花在咸阳湖湿地公园中的重要值最大,在兴庆公园次之;菊花在咸阳湖公园Ⅰ期中重要值最大,在古渡公园次之;梅花在莲湖公园中重要值最大,在兴庆公园次之;桂花在莲湖公园中重要值最大,在兴庆公园次之。

表5 6种中国传统名花在调查所涉11家公园中的景观重要值

在同一公园内,各名花的重要值差异显著。例如,在莲湖公园中,桂花的重要值最大,月季的重要值次之,菊花的重要值最小;在兴庆公园中,桂花的重要值最大,月季的重要值次之,菊花的重要值最小;在渭滨公园中,月季和桂花的重要值最大,菊花的次之,牡丹的最小。

11家公园中6种传统名花的平均重要值差异显著。6种传统名花在11家公园中重要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莲湖公园或兴庆公园、大唐芙蓉园、古渡公园、咸阳湖Ⅰ期、渭滨公园或咸阳湖滨河湿地公园或咸阳湖细柳营公园、沣西绿廊Ⅱ期、沣西绿廊Ⅰ或秦文明广场。

各传统名花在11家公园中的平均景观重要值差异显著。其中,桂花在11家公园中的平均重要值最大,月季次之,菊花最小。这因为桂花为大型乔木,相对覆盖面积大,同时,桂花的点、带(线)植较多,片植较少,在公园中出现的频度较大,从而形成它的景观重要值显著大于其他5种传统名花的重要值。月季的重要值次之,可见月季和蔷薇在关中地区是园林较普及、较常见、群众较为喜欢的传统名花。关中地区的公园中一般很少常年露地种植菊花,菊花平时种在专业的花圃,只在秋季才以盆栽等形式移入公园进行展览,所以,在秋季,菊花在一些公园的景观重要值会上升。

公园中的园林植物,其景观重要性及景观贡献的主要指标为其景观重要值[15]。园林植物的景观重要值,受其面积占比和出现的相对频度双重影响。所以,为了提高某一园林植物的景观重要值,可通过提高其在公园中的面积占比及出现频度来实现。

2.5 在关中城市公园中重要值的时代变化

为了探究传统名花在关中地区城市公园中的重要值与年代之间的变化关系,根据11家公园的建成年代对其进行了分组。根据建成年代不同,11家城市公园共分成以下5组:20世纪2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21世纪20年代。同时,计算6大传统名花在各年代的平均重要值,并根据年代和平均重要值的对应关系画出折线图(图1)。

由图1可见,公园建成时间越久,其景观重要值越大。一个世纪中,6种中国传统名花在关中城市公园的年代平均重要值呈下降的趋势。20世纪20年代建成的莲湖公园中,6种传统名花的重要值最大;20世纪60年代,兴庆公园及渭滨公园建成,6种传统名花在其中的景观平均重要值明显下降;20世纪80年代,该值基本与20世纪60年代持平;21世纪初建成的2家公园中,该值与20世纪60年代及80年代亦基本持平;21世纪20年代建成的6家大型城市公园中,该值又一次大幅度降低。这一趋势和城市公园文化沙漠现象的趋势基本一致。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2: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科学的进步,公园中可供选择的园林树种越来越多,较多新培育、新引进的园林植物被纳入新建公园中,从而挤占了一定比例的原来被传统名花占据着的数量;其二,在学习西方园林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片面强化了他们的理念、方法和审美形式,淡化了我国传统造园思想的文化及艺术内涵,未能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及艺术手法充分结合,从而造出了部分文化底蕴不厚、艺术内涵不足的园林产品,形成某些文化沙漠园林。

2.6 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平均景观重要值对比

为了探究传统名花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值和公园所在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将调查的11家公园,按其所在地划分到西安市、咸阳市以及西咸新区3大区域,其中西安市3家,咸阳市5家,西咸新区3家。

项目组将各区域中6大传统名花在其城市公园中的景观重要值进行平均,发现西安市的3家城市公园中,6大中国传统名花的景观平均重要值最大,为48.04;其次为咸阳市,32.47;最后为沣西新城,仅为11.39。这一趋势与这3个城市的规模正相关,即,城市越大,其景观重要值越高(图2)。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因为城市的规模越大,其经济、文化、科技越发达,文化底蕴越厚重,人们对公园的文化艺术要求越高,进而其中建设的园林,艺术水平越高,文化内涵越丰富。

3 结论与讨论

园林植物在风景园林中文化艺术作用的大小,主要体现在其重要值上[13-17],故而,研究传统名花在现代城市公园中的重要值,即能较为准确地评价其在公园中的作用大小,及其文化、艺术贡献[15]。

通过对6大中国传统名花在关中地区11家城市公园中应用的调查研究,发现公园中6大中国传统名花的平均重要值对公园的文化艺术及景观价值有较为明显的指标意义。早期设计建造的城市公园由于数量较少以及精品化要求,其设计、建造多有文化艺术大师参与其中,中国传统名花在其中的重要值均相对较高,所建设的公园其文化艺术价值及景观价值相对都比较高;而近年建造的公园由于数量较多,更多注重实用功能,降低了其文化、艺术要求,加之可选的园林植物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传统名花在其中的利用率及景观重要值有降低的趋势,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文化艺术内涵较低的、舶来理念较深的过渡期产品,降低了园林的文化性及艺术性。为了提高并丰富我国城市公园的文化内涵,在园林中适当提升中国传统名花的景观重要值是一条可行路径。园林建设既要注重功能性及娱乐性,更要重视其艺术性、文化性并兼具地方特色。造园者要在学习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同时,加强对我国传统园林理念的学习与传承,使中西方园林文化兼容贯通,将我国的园林建设发展得越来越好。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繁荣,群众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园林的文化和艺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公园城市”及“新中式造园理念”等理论和实践的深入人心,我国的园林建设对传统人文理念的追求和回归持续加强,所建设的单体公园项目中,文化、艺术价值逐渐回归和提升。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性,含有极高且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是我国园林中特有的文化符号[1-2,5,16-17]。造园者利用这些符号来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易形成深远的意境,从而使游赏的人们能从中体悟到其所蕴含的历史及文化意蕴,体悟到自然景物的人性化、诗化,起到游园时既赏心悦目又得到文化启迪的双重作用。要达成这一目的,应从植物的文化意蕴、生物学习性、审美特征及人们的审美习惯多重角度同时出发,均衡把握,做到对意蕴植物的合理利用,达到增加视觉美感、提升艺术感染力、加深公园文化内涵等目的。

在新建公园及旧园提升改造时,应在强化公园主题及实际功用的同时,增加中国意蕴植物特别是传统名花的种植种类、种植面积占比以及出现频度,从而提高传统名花的景观重要值,提高公园的文化及审美艺术价值。对于某些功能或主题十分明显的公园,比如调查中的秦文明广场、沣西绿廊Ⅰ期、沣西绿廊Ⅱ期等公园,可以适当增加传统意蕴植物的种类、种植面积及其种植点,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其原有的主题及功能不被冲淡,还能增加公园的观赏价值,提升其文化内涵,丰富其景观层次,提升其艺术价值,从而使游人得到更加丰富的体验,得到科技、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多形式、多层次的熏陶。

猜你喜欢

莲湖频度城市公园
莲湖美
基于AHP的城市公园体育资源评价体系及实证探究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我心向党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科学抵御“植物入侵者”
——入侵植物响应人为扰动的适应性进化方向探究
美丽的莲湖公园
莲湖春之韵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