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高危人群胃镜检查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2022-04-02金婷婷胡超超王艳姣
金婷婷,胡超超,王艳姣
有研究指出,我国是消化道肿瘤的多发地区,其中胃癌居于全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属于全球性癌症[1]。临床上确诊胃癌的诊断方式为胃镜检查,但由于该项技术具有创伤性,患者的接受程度差,故而临床上接诊的多数患者已经发展为进展期胃癌,不仅治疗费用昂贵且预后效果差。胃镜筛查在临床上一直属于人工防控消化道癌症的有效措施,根据我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利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疑似胃癌患者进行分级评估,若得分在17~23分,则被定义为胃癌高危人群,需要给予胃镜筛查[2]。但是根据临床实践可知,多数胃癌高危人群对癌症知识缺乏,且对胃镜检查的认识不足,导致胃镜检查率低,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3]。本研究对1 000例胃癌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其胃镜检查依从性的有效因素,并为后续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效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共计调查1000例胃癌高危人群,其中男525例,女475例;年龄41~89岁,平均(68.6±7.4)岁。胃镜检查依从性标准[4]:根据前位癌产生直到胃镜镜下可以观察到胃癌病变的生物学周期为8个月,因此对胃癌高危患者检查的频度标准明确到8个月接受一次胃镜检查为依从,时间超过8个月接受一次检查为不完全依从,不接受检查为不依从。
1.2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 000例胃癌高危人群进行调查,该调查参考《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治意见》[5]中建议的胃癌高危人群筛查标准进行,纳入的条件为成年人,以及出现以下任意一项者:(1)已经确诊为胃癌前期病变(包含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息肉、恶性贫血等);(2)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3)已经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根据胃镜检查依从性标准,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依从244例,不完全依从355例,不依从401例。本研究将完全依从与不完全依从合计设为依从组(599例),不依从患者设为不依从组(401例)。两组职业、家庭收入、亲友患肿瘤、医务人员定期通知检查、对肿瘤能否预防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胃癌高危人群进行胃镜检查的依从性单因素分析 例(%)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职人员、人均月家庭收入≥3 000元、亲友患肿瘤、医务人员定时通知、认为肿瘤可以预防是胃癌高危人群胃镜检查依从性高的保护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 胃癌高危人群依从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相关研究指出胃癌高危人群缺乏疾病认知的相关知识,且对胃镜检查的认知存在局限性,致使胃癌高危人群的早期胃镜检查率低[6-7];该现象直接影响着早期胃癌的防治及筛查工作,故而临床认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胃癌高危人群胃镜检查依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给予该类人群进行有效干预措施前,了解影响其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职人员、人均月收入≥3 000元、亲友患肿瘤、医务人员定时通知及认为肿瘤可以预防是胃癌高危人群胃镜检查依从性高的保护因素。汪池洁等[8]研究显示文化程度高的人群胃癌易感性认知越差,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人群对胃镜检查的抵触情绪越高,原因与生活条件优越的人群对侵入性操作的心理负担及偏见重,且担心不良的检查结果有关。但是该类人群由于知识的积累,对自身健康水平的追求,且经济条件允许,加之医务人员定时提醒督促,反映出胃镜检查依从性高的特点。
有研究显示患者的心理依从性对胃镜检查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对胃镜检查过程的恐惧,对胃镜检查的认知不足,以及担心疾病发生恶变等[9]。而亲友患肿瘤以及认为肿瘤可以预防也属于胃癌高危人群的心理机制,本研究显示亲友患肿瘤以及认为肿瘤可以预防的人群,在胃镜检查依从率中占有较高比例。亲友身患肿瘤时,人们通常会对自身的身体情况提高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人们具备肿瘤可以早发现、早控制及早治疗的意识,所以明显提高了胃镜检查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值得提及的是医务人员定时通知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检查,有利于胃镜检查依从率的提高。多数胃癌高危人群没有任何症状及体征,这也是胃镜检查依从性低的原因,故而医务人员的跟踪随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跟踪随访时间越久,可明显提高被随访者的接受程度,加之长期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宣教、生活指导及定期复查提醒等,其接受胃镜检查的主观能动性也明显提高。故而提醒临床需要对胃癌高危人群建立跟踪随访体系,以有效提高其胃镜检查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