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螟在四川南充蚕区桑园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2022-04-02张开陈永波何晓平杜兵李刚敬小梅程洋曹宁宁朱江

蚕学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桑园养蚕桑树

张开 陈永波 何晓平 杜兵 李刚 敬小梅 程洋 曹宁宁 朱江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 四川 南充 637000)

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是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除幼虫啃食桑叶造成大面积减产外,感染桑螟的微孢子虫还会通过虫粪污染桑叶导致家蚕交叉感染,成为蚕种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1]。随着广谱性农药在四川南充蚕区桑园害虫防治的应用,桑蟥、野桑蚕、桑尺蠖等桑树害虫得到了有效抑制,但桑螟因世代重叠严重,3龄以后幼虫有叠叶习性,在当地温暖多湿的气候条件下能快速繁殖等特点,使其易在蚕区桑园暴发成灾,所以桑螟仍被列为需要重点防控的桑树害虫。为了有效控制桑螟对桑树的危害及对蚕种生产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对南充地区桑园内自然发生桑螟种群的生活史、重要习性、发生规律、为害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的科学防控策略。

1 桑螟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1.1 生活史

于2020年、2021年连续调查四川省南充蚕区桑园内桑螟各世代幼虫的发生时间(详见表1)。受气候条件(主要是环境温度)的影响,2021年的调查数据与2020年相比较,桑螟的发生时间有快有慢,但发生代数及发生时间差别仍不大。桑螟在该区域一年内发生5代,从4月底至5月上旬第1代开始,往后6、7、8、9月份每个月发生1代,末代以老熟幼虫于9月下旬—10月中旬在桑树树干的裂缝、孔穴,桑园里的束草、堆草及桑园周边房屋的缝隙中结茧后蛰伏越冬。

表1 四川南充市桑园内桑螟各世代幼虫发生时间(月-日)

1.2 生活习性

观察成虫大部分在清晨羽化,然后藏匿于桑叶背面或草丛等不易查找的隐蔽场所,夜间出来活动,具有较强的趋光性。雄蛾能重复交配,雌蛾交配后产卵于顶梢幼嫩叶,每蛾平均产卵186粒,成虫寿命为3~4 d,卵期一般为4~6 d。1~2龄幼虫常在枝条顶部的幼叶背面的叶脉分叉处取食,3龄后向下转移,为害中上部成熟叶片,先吐丝叠叶,藏在内部取食叶肉,仅留上表皮,俗称“开天窗”,一叶食尽后则移至其他叶片,直至全株叶片食光,可吐丝下垂,随风飘移至他植株,继续取食为害。据文献[2]的研究报道,老熟幼虫通常于桑树裂缝中或在桑叶上化蛹,非越冬代蛹期7~9 d,越冬代12~222 d[2]。

2 桑螟全年发生规律

2.1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桑螟的卵壳薄,孵化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在多湿条件下(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卵孵化率可达到95%以上,甚至达到100%[3]。蚕农也有“秋后三朝雾,容易生油虫”的说法。相反,在高温干旱和强光照射下,桑螟的卵容易因水分散失而干瘪,造成孵化率下降,最低可下降到50%以下[4]。桑螟幼虫和蛹喜高温干旱环境,已孵化为幼虫的情况下遇高温干旱天气其为害程度增大。孵化初期的幼虫和羽化盛期的成虫如遇连续雨天,成活率将大幅下降,下一代桑螟虫口密度也将随之显著下降,且当代为害高峰期将相应延迟[5]。

2.2 随虫口密度变化

桑螟第1代的虫口密度主要决定于上一年越冬代的虫口基数以及冬、春季桑园管理情况。越冬代虫口基数小,桑园清园、整枝修拳、束草等精细管理工作到位,当年桑螟发生量就小,反之则大。第2、3代桑螟一般不会形成太大为害,因此时正值高温干旱天气,桑螟卵壳易干瘪,孵化受到抑制。第4、5代对桑树的为害最为严重,此时气温较夏季下降,雨天增多,湿度增大,加上此时正是桑树旺盛生长期,树冠繁茂,桑园内部形成了多湿不通风的小环境,非常适合桑螟的繁殖与孵化,极易暴发成灾。总的来说,桑螟在南充地区均是前期为害轻,后期发生数量多,为害也重。

3 桑螟为害的特点

3.1 繁殖率高极易暴发成灾

每只桑螟雌性成虫平均产卵186粒,最多产500粒,平均孵化率75%左右,遇到温暖多湿的气候条件可全部孵化[3]。因此,即使上一代桑螟虫口基数较低,但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也很容易暴发成灾。据浙江省湖州蚕区桑园中桑螟盛发时虫量的统计调查[6],第4代桑螟在2万头/hm2的情况下,第5代桑螟可达到56万头/hm2,增长了28倍,繁殖率明显高于桑园里的其他害虫,桑叶受害损失最为惨重。

3.2 低龄幼虫不易被发现而错失防治适期

孵化后的桑螟1~2龄幼虫,在桑树嫩叶叶背的叶脉分叉处取食,其体态小又位于枝条顶芽尚未展开的幼叶内,很难被预测预报人员发现而错失最佳防治适期。

3.3 大龄幼虫的叠叶习性和世代重叠造成防治难度大

3龄后的桑螟幼虫会吐丝叠叶,潜伏在桑树叶片之间取食,化学药液往往喷不到虫体,防治效果较差。另外,秋蚕期桑园内第4、5代桑螟重叠严重,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防治难度。

3.4 发生时间与养蚕采叶时间重合而不便防治用药

在四川南充蚕区,桑螟的第1代幼虫盛发期处于春蚕期,第4、5代幼虫的盛发期处于秋蚕期,为保证养蚕用叶安全往往不便施药。如需用药则必须使用残毒期短的低残留农药,且需调整好采桑的轮换地块,并做好残毒试验才能采叶喂蚕。

3.5 携带微孢子虫对家蚕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桑螟不仅为害桑树导致桑叶减产,而且由于感染桑螟的微孢子虫可交叉感染家蚕而诱发家蚕微粒子病,严重影响蚕种安全生产。据调查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江浙蚕区由于桑螟大暴发,采摘的桑叶带有大量病死桑螟的尸体及排泄物,家蚕食下带毒的桑叶后导致微粒子病大流行,蚕种带毒率超过80%,淘汰率达到12.4%,造成重大经济损失[5]。

4 对桑螟的防治策略与方法

根据桑螟的生活史及习性、发生规律、为害特点,结合蚕种场的生产实际,我们总结了以下防治策略与方法。

4.1 建立害虫检测点,加强预报预测

防控桑螟为害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准确掌握各世代桑螟的发育期,预报预测桑螟的暴发期,并适时采取物理或化学手段,尽力控制桑螟的虫口密度。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在桑园建立桑螟发生的监测点,每隔2 d调查一次,至10月中旬结束,定时定点调查桑园内桑螟各世代的虫态和为害情况,并通过计算相应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推测下一代桑螟幼虫的发生时间。

4.2 合理制定养蚕规划布局,错开桑螟暴发期

根据田间的预测预报,结合当年的气候特征,提前调整蚕种出库时间,使养蚕用叶高峰期先于桑螟为害高峰期,通过养蚕采叶控制桑螟的生存条件,抑制桑螟的繁殖,从而有效减少桑螟种群数量,起到较好的防控作用。

4.3 科学使用农药,增强化学防治效果

当前登记的桑树专用农药中,对桑螟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有90%敌百虫晶、80%敌敌畏乳油、48%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60%双效磷乳油(敌马合剂)、40%灭多威乳油[5],各种农药推荐使用的稀释倍数、残毒期及使用方法见表2。应根据蚕桑生产阶段合理搭配使用短、中、长效农药:养蚕采叶期应使用残毒期短、低毒性、药效快的农药,如敌敌畏乳油、辛硫磷乳油、双效磷乳油等;夏伐、封园等非养蚕期可使用长效高毒性的菊酯类农药。

对桑螟进行化学防治期间如遇连续雨天,也应在雨天间隙或雨量较小时及时喷施药液,以免错过防治适期,还应适当增加喷施药液的浓度,并及时检查致死率,跟踪防治效果。采叶前须严格做好残毒测试,防止家蚕农药中毒。

表2 防治桑螟常用的农药及残毒期

4.4 做好桑园清理工作,降低越冬代虫口基数

秋蚕期结束后,桑园需及时束枝,喷施封园药剂,清理枯枝落叶,并在冬季通过整枝修拳,利用石灰刷白枝干等措施,破坏第5代桑螟幼虫的越冬环境,降低翌年第1代桑螟的虫口密度。注意喷施封园药液、整枝修拳需要遍及树缝树干,彻底破坏桑螟的越冬场所。

4.5 保护天敌昆虫,发挥生态防治作用

桑螟的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均有天敌昆虫,被天敌寄生最多的时期为幼虫期。最常见的天敌昆虫是桑绒茧蜂,冬季束草可以诱集其幼虫,诱集效率可达70%以上,次年春天待桑绒茧蜂羽化飞走后再处理束草。另外,由于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天敌昆虫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有条件的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发挥生态防治作用。

4.6 采用物理手段诱杀,提升防治效果

桑螟的成虫有很强趋光性,可利用这一特性在桑园大面积点灯诱杀,效果显著。但是,对于种茧育的桑园不建议使用物理诱杀的方法,以避免诱杀桑螟成虫时引来其他的植物害虫,造成大面积污染桑叶的后果。

另外养蚕期要保证优质桑叶供给且不宜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人工捏杀幼虫或摘除虫口叶,尽可能减轻桑叶损失和降低虫口密度。

猜你喜欢

桑园养蚕桑树
养蚕不易
桑树下的快乐
七里坝桑园
养蚕记
我的小桑树
家乡的桑园
嫘祖养蚕的故事
养蚕记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