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山湖孕育出的黄河文化艺术奇葩

2022-04-02吴济夫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2年1期
关键词:微山湖黄河

吴济夫

鲁西南、苏鲁边,山东省济宁市南部群山间,静卧着一个长120余千米的湖泊,由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4个相连湖泊组成,名为南四湖,俗称微山湖,是黄淮平原、黄河下游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微山湖孕育出一朵黄河文化艺术奇葩——端鼓腔。

黄河塑造微山湖

微山湖是如何形成的?一方面,从地质构造史看,近700万年来,由于地壳剧烈运动,鲁中泰沂山区西部边缘,大面积皱褶凹陷,形成涝洼区,奠定了微山湖诞生的基础条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黄河的迁徙、决溢、淤积。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大野泽,一名钜野,在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宋史》说:“筑山泺古钜野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赖其蒲鱼之利……”由此看出,现在的巨野、郓城、梁山、济宁、东平一带的平原洼地,以及江淮平原上的洪泽湖与黄淮平原上的微山湖和东平湖,同属于大野泽和方圆八百里梁山泊的范畴。923年至1127年,黄河5次决口,皆入大野泽,南溢于淮河、泗水,或北经梁山泊,夺大清河入海,致使巨野泽、梁山泊不断淤积,形成以南旺一带为分水岭,向南北洼地发展的变化趋势,为以后南四湖、北五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杜充下令决河以后,北流基本结束。金、元、明、清四朝建都北京,为“漕运江淮以供京师之需”,从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到至元三十年(1293年),相继开挖了济州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沟通南北运河。此时,济宁至徐州之间利用泗水天然河道为运河,为了保持航运水深,在泗水河道建闸,河东山水在东岸停蓄,开始形成了昭阳湖和独山湖。明弘治八年(1495年),刘大夏筑黄陵岗、修太行堤,黄河自开封至徐州夺汴河、泗河、淮河入海,前后达700多年。一方面大量泥沙淤积,使泗水南流入淮,淮之河口淤高受阻,泗水遂辗转积聚于微山南北的凹陷洼地;另一方面,由于黄河与东部河流的共同作用,使济宁南至徐州出现了大小、形状、底高不同的狭长条状湖群,形成南四湖雏形。特别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黄河决口,“灌昭阳湖,入夏镇,横冲运道……”次年秋,黄河又决口。经黄河水连续灌注,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大开洄河(今韩庄运河),既奠定了京杭大运河的基础,又使赤山、微山、吕孟、张庄4湖合为微山湖。随着运河的开发,为蓄水济运,使南阳、独山、昭阳、微山等湖相连接成为运河水柜,初步形成了今日的南四湖,俗称微山湖。

综上所述,黄河是微山湖的母亲河,微山湖因黄河的决溢淤塞而形成。黄河位山水利枢纽工程和东平湖二级湖滞洪库区湖堤的修建,阻断了鲁西南自西南向东北的水势流向。为适应水利需要,菏泽与济宁两地区新开挖了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梁济运河等东西向或东南向河流,以泄洪涝于南四湖。目前南四湖南北长120多千米,东西宽6—20千米,承纳了鲁、苏、皖、豫4省8个市区的来水,有40多条河汇流湖中,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泊、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枯水期,需通过梁济运河,引黄河之水补源,保种水稻、哺育湖中水生动植物。

微山湖孕育端鼓腔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发源于微山湖区渔民间的传统曲艺类戏剧——端鼓腔,流行于山东省的南四湖和东平湖、江苏省的洪泽湖和高邮湖以及湖北省的小洪湖和江西省的鄱阳湖等的水上渔民中,因其古老独特而有渔家戏曲文化“活化石”之称。端鼓腔属黄河文化的范畴,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鼓腔,由演员边击鼓、边演唱、边表演而得名。所谓端鼓,就是用手端着随演唱击打的羊皮鼓,该鼓状似芭蕉扇,鼓身由直径33厘米、宽1厘米的铁皮圈的一面蒙上羊皮做成。鼓柄长14厘米,柄尾制成“8”字形铁环,“8”字上部圆圈直径为10厘米,套有6个铁环,平均分隔鼓柄左、右两边;下部圆圈直径3厘米,套有3个铁环。鼓柄共套有9个小铁环,谓之“九连环”。

旧社会,渔民过的是“船底无根,水上无线”的漂泊不定的生活,识字的人极少。端鼓腔全靠口传心授,没有历史文献记载,最早是渔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祝寿、祭祀、开展宗族事务和庆祝丰收时举办的礼仪形式。历史传说,唐王李世民设坛祈雨、还愿、敬天地等,征召微山湖渔民杨龙、华凤、沈四海、胡斌、胡岚等人进宫,编排乐舞,杨龙几人根据当时的傩戏,编成《许表》《武表》两部剧目,表演后,博得李世民的欢喜和赞许。自此,端鼓腔初步形成,并在唐贞观年间十分盛行,经长期传承、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曲牌调式、舞蹈表现和演唱内容的曲艺戏剧。宋代编成了《刘文龙赶考》,明代编成了《张郎休妻》《张秀荣下淮安》《邀家亲》等剧目;在明万历年间,端鼓腔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清代,在微山湖区广泛流传。

旧时的端鼓腔,演唱内容大多表现湖区及周边事物,粗犷豪放、独具水乡地方特色。创编端鼓腔的杨、华、沈、胡4姓的直系后人,至今仍生活在微山湖区,并用端鼓腔将以前的故事传唱。

端鼓腔的演唱是一种庄严肃穆、虔诚祈祷式的,地方特色浓郁,唱腔特点突出,唱腔结构以板腔反复体为基础,用五音阶的“宮”“徵”变换的调式结构,词格多为七言或十言的诗赞体,曲牌称“七字韵”或“十字韵”。经微山县文化馆音乐工作者挖掘得到的有《十字韵京调》《卫调(亦称《四言八句》)》《发香》《下河调》《榔头调》等。

端鼓腔演出的舞台有时在陆地,有时在湖面并连的两只大船上,观众则坐在各自的船上围而观之。端鼓腔表演时有说有唱,有坐有舞,边唱边舞,以唱为主。演唱时,艺人一手端鼓,一手用细竹签击打,有时晃动鼓柄,靠环圈相撞发出乐声伴奏。演唱形式有对唱、合唱,一唱众帮,一领众合,一人说众人唱。根据剧情需要,可一位演员单唱,也可多名演员分饰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角色演唱。对唱一般以男女对唱为主要形式。合唱一般是一领众合,如果是7字韵,领唱先唱6个字后,合唱插入“哎哟”,再吐出第7个字,然后合唱下句,两句为一个单位,循环往复,直至剧终。因为合唱者的声音高低不同、旋律各异,所以这种自然形成的和声听起来别致有趣。因演员少而角色可随时串换,如一旦角,在同一剧中,在这段情节扮一少夫人,在另一情节中又可扮一小姐,因演员在同一剧中扮演几个角色,为使观众看得明白,在演唱时先要介绍自己是剧中的哪一个人物,这是与别的剧种截然不同的地方。端鼓腔的唱词格律与押韵方式奇巧多样,曲调优美、动听、热烈,有“九腔十八调”“京调”“五更调”等。端鼓腔的表演者舞步轻盈别致、步伐奇异,有“二龙出水”“穿花”“圆场”“走灯”“走八字”等,演唱内容要根据设坛的目的而定。进入21世纪后,微山县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组织专家对端鼓腔进行收集、整理、改编,改编后的作品有:《说唱微山湖》《渔家乐》《水乡北京紧相连》《微湖端鼓》《打鱼姑娘多豪迈》《冰上渔歌》等,这些作品,多次在省、市文艺会演中获奖,其中,《说唱微山湖》在山东省2000年曲艺会演中获二等奖。

端鼓腔剧目多以惩恶扬善、敬贤孝老为主要内容,积极向上,颇具生命力。它承载着微山湖区许多原始的记忆,是研究湖区历史文化和古代民间音乐的重要资料。

昔日,渔民每逢开网渔猎、新船下水、婚庆喜事与年节聚会等重大活动,都要请来端鼓腔艺人说唱几天。有时大雪封湖,渔家闲暇无事,一唱就是个把月。

为顺应时代发展,端鼓腔的演唱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如“莲花开花一条腿,鸡头(芡实)开花呶着个嘴”“白米虾浪里逃,竹节草虾顺草梢”等等。道具、乐器也有了与时俱进的变化,现在有的演出用上了扬琴、二胡、笛子、三弦、琵琶、笙、腰鼓、彩扇等,使演唱有了多彩的旋律和强烈的气氛烘托。

2018年,济宁市作家与微山县有关负责人深入湖区调研,把搜集整理的端鼓腔剧目和唱词出版成书,使端鼓腔戏曲在传承、传播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

端鼓腔传唱在微山湖

微山湖不仅孕育了艺术奇葩端鼓腔,还孕育出伏羲文化、秦汉文化、运河文化、梁祝文化和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微山湖上曾唱响这样的革命歌曲:“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当年侵华日军占领了煤城枣庄,疯狂掠夺我国煤炭资源,枣庄人民奋起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了铁道游击队,群众称颂其为“飞虎队”,与“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革命武装力量,以微山湖为根据地,截列车、毁铁路、炸桥梁,“飞车搞机枪”“血染洋行”“智打票车”“夜袭临城”“打冈村”“搞情报”“夺布车”“上济南”“下徐州”……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还曾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陈光、肖华等千余名领导和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3年,运河支队和铁道游击队护送陈毅过微山湖。后来,陈毅在延安时,曾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过一首七律《过微山湖》:“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微山湖水面辽阔,气候温和,湖底平坦,泥质肥沃,湖产资源极为丰富。“四鼻鲤”是微山湖特产,鳜鱼更是微山湖特产中的珍品。

微山湖中的微山岛、独山岛、南阳岛独具北方水乡风情。辽阔湖面,波光潋滟,苇蒲争绿,风光旖旎。夏秋两季,湖内数十万亩荷花连片盛开,其中野生红荷12万亩,是中国最大的荷花观赏地,被誉为“中国荷都”。微山湖湿地公园面积787.9公顷,是华东地区最大、保存状态最原始、湿地景观最佳的湿地,被吉尼斯亚洲之最董事局评为“亚洲第一湿地”“中国十大魅力湿地”,是黄淮流域的一颗闪耀明珠!

在微山湖上的河汊、港湾、荷荡、箔地都会看到一只只连家船相聚而泊。动炊时分,渔烟袅袅,宛若座座水上村庄。清晨,漁家女端坐船头或对舷窗,木梳蘸水为油、碧波为镜梳妆,随手掐朵红荷,轻插头上,宛若出水芙蓉,楚楚动人。如果来了客人,主人会热情邀其上船头,斟青莲老酒,煎各味湖鲜,开怀畅饮。每当深秋时节,水生植物成熟,穿红着绿的渔家姑娘,荡着小舟,欢声笑语,采莲、摘菱、捞收鸡头米,一片繁忙丰收景象!夜幕降临,劳作结束,茶余饭后,在皎洁的月光下,渔家接船而成戏台,渔民手端羊皮鼓,唱起端鼓腔,声音飘荡在微山湖,一派欢乐、无忧、安然景象!

端鼓腔这种综合性的曲艺戏剧艺术,凝聚了微山湖区人民的才能和智慧,不仅是微山湖区历史文化的见证,而且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组成部分,闪耀着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光辉,更散发着黄河文化的艺术气息。

猜你喜欢

微山湖黄河
黄河娃
微山湖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黄河,我爱你
微山湖上,那一对夫妻“摆渡人”
『黄河』
美丽的微山湖
微山湖
游览微山湖 弘扬先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