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2022-04-02邓耀军邓东月
邓耀军 邓东月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打下牢固的基础,这对学生的以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各种原因的存在,使得小学中有一些学困生,特别是农村小学。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就需要教师掌握原因,进而找出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引文:素质教育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学困生的转化,要想让他们实现有效的转化,就需要先清楚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转化,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一、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标准
当前强调素质教育,新课标对各科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对学生的要求也在提升,理论知识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就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开展素质教育,但是学生无法满足课改提出的高要求及标准,他们的学习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学习压力不断增加,让他们的信心受到了影响,进而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正所谓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农村因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很多父母都会选择外出打拼,这就使得他们将孩子留在家里,留给老人看管,而老人对于孩子太过溺爱,对他们的管教不足,反而让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这就让他们在学校中也会随意妄为,缺乏较强的意志力,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另外,农村很多小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家庭,他们的看护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甚至是文盲,这就无法辅导小学生的学习,他们不会的地方无法得到解决,长期如此就会落后。
(三)学生的个人素质差异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在学习中,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心态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学困生普遍都缺乏较强的学习意志力,不能及时的复习巩固学习过的知识,不能积极的思考,进而影响到成绩。学困生也都普遍存在学习心态差的问题,考试成绩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长期如此,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对策
(一)采用分层教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要想让学困生能够提升学习成绩,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应用分层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学生的层次,进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计划。例如,将3-5分划分成一个层次,让学生自己制定下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能够分阶段以及步骤的不断提升[1]。选择3-5分有两个依据,第一个要求较低,学生只需要努力就能够实现,而第二个是小进步,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基于自我效能感应理论,要是学困生的成绩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提升,就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信心,甚至会出现消极情绪。例如,在写生字方面,成绩好的学生一般在这方面要比学困生写的少,但是教师可以反过来,这样会让学困生觉得作业很简单;再比如,对于教师的问题,如果学困生举手想要回答,那么教师就应该先让他们回答,且引导他们完整的回答问题,之后让所有学生鼓掌,肯定其回答,提升他们对于学科学习的自信心。以上就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只有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细心观察,才能有效的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能力上的提高,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参与热情,在学习中得到肯定和鼓励,提高自信心,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
新课标中突出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当前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做好引导者[2]。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都不是很好,要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就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能够可以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将课程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学体现出趣味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先从简单的知识开始学起,逐渐深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的帮助和辅导学生,多鼓励他们,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可以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而推动学困生的转化。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的学困生转化问题难度较大,要想有效的进行转化,就需要教师,明确成因,之后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有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优化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效果,让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能在良好的数学环境之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忠文.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92.
[2]旦正吉.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177.EDE178F9-96EE-4F52-890F-42C407CB8F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