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探析中学“心困生”成因
2022-04-02李小丽
李小丽
[摘 要]“心困生”即指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高中班主任在工作时要关心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其问题设计工作策略,找到解决方法。考试频繁、课程单一、青春期异常心理、心理问题疏导不够、家长的关心不够,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负面心理。教师要积极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并找到相关的疏导策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困生”;成因;高中班主任
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步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也常常因为自身或其他原因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学生容易出现自信不足、负面情绪严重、社会交往能力较差等各种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心困生”的心理成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解决方案,从而优化辅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频繁考试,形成心理压力
自信心不足,這是“心困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高中阶段各类考试、测验比较频繁,让学生应接不暇,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容易因此出现心理问题。教师在分析“心困生”成因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他们的学习情况,看看是否因为成绩下滑等造成心理压力。
例如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持续下降,而且上课的时候也无精打采,常常分心走神,在分析了他的各科成绩后,发现其成绩出现持续下滑的趋势。笔者和该学生谈心,试图找到其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在笔者的耐心引导之下,该学生渐渐吐露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我不想来上课,觉得上课很可怕。”笔者感觉该学生出现了负面心理,对上学产生了畏惧感,于是便继续深入,询问其为何会感觉害怕。该学生吐露出:“以前觉得上课很开心,但是现在渐渐觉得并不开心,因为三天两头就要测试做题目,还要让家长签名,我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在说到这里的时候,笔者基本上明白了该“心困生”的主要问题,是频繁的考试造成他心理压力太大。于是笔者联系了任课老师适当减少测试,可换用更灵活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每次测试之后笔者都找他交流得失,并在心理上给予精神鼓励。
不少“心困生”在考试成绩下滑的时候往往不能用积极正确的态度来应对,他们常常会因此而出现怨天尤人的情况。此外,还有很多学生对未来发展的自信不足。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内心的困扰,积极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课程单一,缺乏发泄渠道
课程内容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课余活动中,这也是导致“心困生”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高三毕业班的学生,他们每天都被大量习题所包围,很少有展现个人才华的机会。这导致学生缺少发泄的渠道,因此便出现了焦躁、颓丧等消极心理。教师要及时和学生谈心,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的方法。
例如笔者发现一名学生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动漫书,屡次提醒他都没有改正,反而愈演愈烈。从该学生的身上能看到他对学习的厌恶之感,同时该学生也常常和同伴争吵,情绪不太稳定,于是笔者尝试和该学生交流并了解其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刚开始该学生一直都低头不语,于是笔者采取迂回战术,和他讨论所读的动漫书,他的兴趣一下子便激发了起来,开始侃侃而谈。他告诉我自己喜欢小说、故事、漫画,以前的语文课、历史课上还能听到有趣的故事,而且美术课上也能画画,但是现在基本上天天都变成了刷题,感觉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很枯燥。通过和他一段时间的交流,笔者明白了课程单一是该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于是便成立了课后兴趣小组,让学生每周有时间能适当放松一下,找到发泄情绪的渠道。
课程单一造成学生心理焦躁,这促使他们无法沉着冷静地应对高三阶段频繁的考试、测验,完成学业的兴趣也会变得淡化。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促使他们找到发泄的渠道,这样能帮助“心困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青春情绪,导致异常敏感
高中阶段是学生情绪发展的高峰阶段,他们可能会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接近或了解他们。但是由于教师和家长常常要求他们不要早恋,导致学生的内心既敏感,又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心中的小秘密,这样便导致学生出现不安等负面心理。部分学生还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内向,不敢和他人接触。
班级中有学生出现了早恋的倾向,笔者在发现这个问题后便找其谈心。在交流中笔者才知道该学生的家长管得比较严格,平常自己如果和女生说话,又或者看电视的时候盯着女性看,都会被父母训斥,父母总是怀疑自己会早恋。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叛逆心理导致该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要关心女性,他也因此而敏感地发现了班级中女生在生理上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忍不住心潮澎湃。但是该学生也不敢和家长说,因此心情十分郁闷。笔者了解到心理情绪的变化是该“心困生”出现的主要问题,于是便尝试寻找解决办法。笔者和该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让他们减少对孩子的不信任,然后和该学生进一步交流,让他明白青春期的变化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对此太过于敏感。
教师要认识到青春期情绪波动是学生正常的心理变化,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理解。同时,教师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关注学生动作、语言、神态上的异常之处,发现他们懵懂的内心,这样有助于找到“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并加以正确引导。
四、疏导不够,促使恶化加剧
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但是很多“心困生”和师长、同学的关系都有问题,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和同学出现争吵,而他们的负面心理如果疏导不够,就会导致他们和其他人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之间争吵的“火苗”然后加以疏导,促使他们学会如何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班级中有学生脾气比较暴躁,常常和他人吵架,笔者尝试和其交流,探寻其心理问题的成因是什么。该学生一开始不愿意倾吐自己的心声,此时笔者便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说自己小时候也常常和他人吵架,因为想要模仿武侠小说中的英雄。该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也就不再顾及而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问题:“我不是为了模仿英雄,我就是一直都压不住自己心头的火。尤其是在爸爸妈妈骂我之后我没有地方撒气,这时候如果同学正好说了什么让我生气的话,我就将气撒在他们的身上了。”在找到了该“心困生”的心理问题后,笔者安排他找心理辅导老师聊聊天,了解一下如何调节自己的情感。这样就避免了该学生出现心理恶化的问题,逐步调整了自己的内心,渐渐地变得友善了起来,能和其他同学融为一体。
由于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交流互动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争吵等问题,如果疏导不够就很容易产生严重的问题。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又或者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心困生”疏导内心的困扰,避免问题越来越严重。
五、极少关注,指向家庭氛围
家庭原因也是导致出现“心困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关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看看学生家长是否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是否存在唯分数论的情况。如若有类似的问题,则要积极和学生家长进行协调,帮助“心困生”优化家庭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困生”的心理问题。
一名“心困生”总是显得十分胆小,也很少和他人交流讨论,放学之后也是孤零零地一个人回家,很少和同学一起玩耍。笔者跟班干了解该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并不在学校,同学对其都很友好,并没有故意孤立他。如果问题不在学校则很可能在家庭。经过了解,发现其家长因为做生意,平时只关注孩子的温饱,很少有时间关心他的精神世界,导致该学生很少和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问题,笔者将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他的家庭生活上,尝试和其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还给家长推荐了一些合适的亲子活动项目,如利用小长假和孩子一起郊游,和孩子一起踢球,进行亲子阅读的活动等等。在调整了家庭氛围后,该学生的心理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还容易让他们出现青春期叛逆的现象。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家长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式,这样能更好地改善家庭环境,消除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代沟。
“心困生”问题是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要重视这样的问题,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只有追本溯源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进而促使他们走出心理的“障碍区”。
参考文献:
[1]王宜宁.班主任如何教育和转化“心困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0).
[2]徐晓艳.高中“心困生”的表现与成因分析[J].智力,2020(27).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