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2-04-02覃迎花
覃迎花
摘 要:语文学科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还能通过阅读收获到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知识内容,其中更不乏对国学经典的阅读与学习。诵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到国学经典内容,可以满足学生们探知历史文化的欲望,通过教师的诵读教学,学生们还能汲取到蕴藏于其中的民族精神,则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经典诵读;初中语文;传承与创新
现阶段初中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古代文学知识和现代文学知识,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主要应用于古代文学知识,其中包括了古代诗歌、文言文、史书中初中教材选用篇目。将古代文化内容和经典诵读相结合,可以使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好地提升。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在不断学习中创新教学方式、在接觸学生中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路径对学生们进行经典诵读的指导教学,能够实现学生除学习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积累之外,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能够再提升思想进阶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
(一)承载中华民族情感
诵读这一阅读和学习方式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学生们通过对古代文学的诵读,能够对语言文学作品中的结构美、韵律美和精神美有更深层面的体会,尤其是古代经典文学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精神——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教师要深入解读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和主旨,体会其中承载的民族情感与智慧。
(二)代表古代文学艺术
自神话传说到现代各种形式的现代白话文文学作品,我国文学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其中必然包含了各种类型、各种风格、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各个朝代文人们的创作方式和艺术手法的应用经过了几代、几朝、几个世纪的锤炼、创新与发展,其中蕴含了太多的语文知识和文学常识。被选入初中文本教材中的篇目,其中必定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们通过学习能了解到当时文学的特征,了解到各个朝代的文学艺术。
(三)高效开展语文教学
不同于现代文学作品的通俗易懂,古代文学中的字词较晦涩难懂,由于现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句子结构和语法形式的不同,学生们也较难理解。因此学生们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诵读,不仅仅能扩大学生们的词汇量,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加理解句子结构的组成和其中的所包含的语法成分,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组织能力有着更好地把握,能够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意义,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来说,都是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学习篇目。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老师高效地开展语文教学。
二、经典诵读的具体方式
(一)细致阅读,做好赏析
在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学习教材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阅读,尤其是要做好文学作品的赏析工作。因为通过赏析,学生们可以体会到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人物塑造方法、文章的主体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文本产生更深层次的解读,并从中学习到文学知识并应用到自身的文学创作中。
如教师在《木兰诗》的诵读教学中让学生们反复阅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段落,作者将战争场面仅用30个字来描述,但我们在品味中还是能体会到战场杀敌的艰辛和战场环境的恶劣,以及九死一生的危险,值得教师讲述的则是其中的互文手法,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品析重点的句子。
(二)比较阅读,宏观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对比教学,可以使文学作品的风格更加突出。如教师通过诵读的方式来对《黄河颂》这一诗歌进行解读时,可以结合七年级上册的《天上的街市》这一诗歌进行对比。这两首诗歌在风格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为现实主义,后者为浪漫主义;前者气势磅礴,后者委婉含蓄;前者的写实,后者写虚。教师可以从诗歌的整体风格、语言艺术、字词应用等方面来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于两种类型的诗歌有着明确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读出诗歌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对黄河所包含的品质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有所了解,激励年青一代向黄河学习。
(三)与时俱进,情景交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活泼的、富有新意的,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中的优势和新型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将传统教学中全班齐读的朗读模式和多样化诵读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如教室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诵读情景,挑选好音乐和画面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教师可以应用情景剧、小剧场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诵读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演绎,或是让学生们在课下结合音乐录制相关的诵读音频,学生们在班级群里可以对上传的音频作品进行相互传阅,相互学习。如教师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结合诗歌情感的节奏来挑选音乐,并配合相关的图片,将学生带入苏轼创作诗歌时的情境,使学生对诗歌感情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积累,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教师要将其以经典诵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锻炼到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情感表达能力、语言解读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于文学作品中自身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深厚哲理和文化智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德思想进行传承与创新,并结合自身生活对其加以应用,以提升语文教育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杰莲. 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探析[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6):1.
[2]饶章杰.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19):0170-0170.
[3]钟连福.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 求知导刊, 2019(45):2.
[4]李艳.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2019, 000(0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