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杰:艺术不是一场秀
2022-04-02张媛媛
在华杰的家中,有一间屋子,里面成百上千幅“作品”堆积如山,或者那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作品。他虽是一名画家,但有每天坚持练字的习惯。“你每天可以不画画,但必须得写字。” 这是大学时老师告诉他的。
“我一般早上起来都是先写字,再画画,这些都是这学期写的。”华杰指着两个装满作品的箱子说。这是他到山东艺术学院任教的第二年,因为家还在潍坊,他常常是潍坊和济南两地奔波,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练习与创作的进度。绘画于他而言,乐在其中。
亦师亦友 情深“艺”长
儿时的华杰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一名画家、一名教国画的大学教师。虽然小时候喜欢绘画,但上中学时,他的理想很朴素,只想进工厂、当工人。20世纪80年代,读大学的人很少,他作为一个在工厂里长大的孩子,从未奢望过有一天能读大学。在母亲的坚持下,他读了美术班。在那里,他遇见了恩师王珂(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我在王珂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学习绘画技巧与理论知识,这为我之后的绘画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跟王珂老师学艺,让华杰看到了步入大学的希望。至今他还记得当年高考时的场景,考速写时,一位很帅气的监考老师对他表示了肯定:“你画得不错,好好画”。对于当时的华杰来说,那是一份大大的鼓励。他最终考入了曲阜师范大学。
毕业后,华杰任教于潍坊学院。2009年,华杰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华杰品学兼优,中学时代就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楷模。大学时受李广平先生影响,喜欢西方艺术与新文人画,不为成法所缚,忘情于山水之间。读研期间,得益于首都师范大学多元的艺术氛围,广纳博采,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修养,作品多反映现实中自己熟识的生活,注重生活中的感受,且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是王珂老师对他的评价。
笃志进取 虽远必达
“说来有些惭愧,我最初去北京,只是想拿個学位。”华杰笑道。2009年至2011年,他在北京读研;2014年,他又进入中央美院中国画创作高级研修班学习。在北京的六年,对于他来说,不仅提高了绘画水平,还开阔了视野。
在首都师范大学读书时,华杰专攻水墨人物画:“画农民,或是画藏族同胞等少数民族的,我可以画,但我肯定不如那些有生活经验的人画得好。我一直待在高校里,所以选择了都市青春这一题材。”水墨风格的都市青春,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特色之一。
“这幅画作被南昌美术馆收藏了。”他指着手机里留存的画作照片说。每一幅画作的背景、去向,他都如数家珍。从最初确定这个选题方向开始一直到现在,他还在坚持与此选题的相关创作。
北京让华杰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还让他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2012年,他曾一年参与了十余次美术作品展,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他的作品在中国美协展览中3次入选、3次获奖,也是在这一年他成为中国美协会员。2013年,他的作品荣获山东省政府文艺最高奖“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黄河厚土 赤子真情
2020年,华杰最具代表性的大型主题创作《黄河滩区——胜利欢歌》面世,这幅作品长4米,高1.8米,画作汇聚了20多位石油工人的形象。“这幅大型创作前前后后我画了近半年。”两年时间过去了,这幅作品已经辗转多个展览,至今还未回到他的手中。
华杰是这样形容其他创作与大型创作的区别:“指挥一个又一个小的战役和指导一个大兵团作战,是不一样的。”进行大型创作时,他一般需要先构思主题、画无数的草稿,直到满意后,才开始正式的创作。“有的大型创作涉及的人物比《黄河滩区——胜利欢歌》更多,更难把握。” 近两年,他参与了多次大型主题创作,常常是时间紧任务重。他坦言,过去进行的大型创作中也有些许遗憾,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尽力完善、做得更好。但这一次次创作挑战,还是让他收获颇丰。
2021年冬,华杰又一次来到东营,他本想看看油田、见见石油工人,可惜事不遂人愿,因为油田搬迁等原因,他未能如愿。新的一年,他还将进行黄河主题的大型创作。为了完成新的创作,他可能又要一次一次去往东营,切切实实地感受黄河岸边人们的生活,力争在新的创作中做到尽善尽美。
华杰说:“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做一个艺术家要有殉道的精神’,真正的艺术不是一场‘秀’,而是一种‘修行’。它看上去平淡无奇,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骇人心魄,但却是踏实沉淀在每一天的实践中。” 坚定的信念,谦和的心态,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忘初心,迤逦前行。
(编辑/张媛媛)
个人简介
华杰 ,1970年生,199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 2009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 201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中国画创作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美协人物画艺委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国画学会理事,山东画院签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