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22-04-02马玉波

新农民 2022年9期

马玉波

摘要:林业苗木种植效益与质量可以将现代社会绿化情况全面反映出来。现阶段,我国林业开展苗木中时,死亡问题是影响林业建设的重要问题。该问题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生态平衡产生一定影响。对此,本文介绍了苗木种植死亡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苗木种植死亡的关键原因,并提出几点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单位与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苗木;种植死亡;原因分析

苗木种植活动涵盖培育、运输、移植栽种、养护与其它环节,才可以茁壮成长。因为苗木适应了原生长地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所以,在营养物质与水分的摄取、消耗等方面达到平衡状态。然而在移植之后,苗木在新气候环境与土壤条件方面缺乏良好适应性,无法适应种植的供给平衡,同时在运输环境中没有充分保护根系,均会导致苗木生长过程受到影响,最终完全枯萎,严重影响苗木种植效益[1]。

1 苗木种植死亡的关键影响因素

1.1 土壤因素

(1)土壤的酸碱度。土壤酸碱度会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通常,对于苗木来讲,在中性土壤条件下,更容易吸收养分,同时也能够促进苗木生长。若是土壤酸碱平衡被破坏,这样会严重影响根系发育,对根系生长活动造成扰乱。

(2)土壤结构。开展苗木种植活动时,应该对土壤结构精心挑选,若是土壤结构较为疏松,则其通气性较为突出,导致土壤温度存在较大波动,缺乏良好保水与保肥能力,土壤缺乏足够养分,对于肉质根系植物具有良好适合性,在地下水位较高或是潮湿地方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若是如让结构紧实,则土质较为黏重,具有良好保水能力,其缺点就是缺乏良好通气性,极易导致土壤板结。在水量集中情况下,水分无法充分渗透,难以形成积水,会对根系呼吸产生影响,对于在根系透气性要求较为严格的苗木来讲,无法茁壮生长。

所以,应该结合植物特性确定土壤,挑选土壤结构合理、水分保持行与透气性优良土壤,对黏土土壤与砂土土壤进行混合使用,充分结合其结构优势,保证苗木成活率[2]。

1.2 栽植条件

(1)苗木类型。在开展苗木种植活动时,若是没有结合当地温度与气候条件合理挑选苗木,没有对苗木具体生长习性进行充分考虑,否则会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

(2)移植时间。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种苗木在環境方面具有不同要求,对此需要对苗木适应能力与生长习性进行充分考虑,科学确定移植时间。通常,夏季是植物生命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冬季植物活动微弱,所以应该尽量在冬季开展移植作业,可以充分提高移植安全性,并且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3)养护措施。在挖掘、起吊、运输与种植苗木时,若是养护管理措施不足,则会伤害苗木根系,进而无法保证苗木健康生长。

(4)根系因素。对苗木进行大规模移植过程中,部分苗木根系得到最大幅度,在主干根基与土壤脱离之后就会发生死亡问题。通常,树冠投影周边就是苗木吸收营养根系部位,然而在一直苗木时,只是对苗木主根进行保留,吸收根降低,所以,开展种植活动时,并不能够保证其水分均衡,极易出现脱水问题。移植苗木后,在生长期中,吸收根需要经过长期恢复才可以达到最初状态,此过程会影响枝叶与新根生长,在苗木树龄不断增大过程中,细胞分裂能力不断降低,也会影响苗木成活率。

2 造成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分析

2.1 反季节移植

在5~9月属于苗木移植的反季节,在该时期开展苗木移植作业时,若是保护措施不到位,则会对植物成活率产生严重影响。只有少数苗木品种在反季节一直过程中可以保持良好成活率,比如龙柏、龙槐与法国梧桐等,成活率在85%左右,碧桃与樱桃成活率在70%左右,河南桧与刺槐等成活率低于60%。由于部分施工企业无法在合适时间开展苗木移植作业,所以主要是基于气候条件考虑随意移植,同时因为工期问题,在苗木起苗之后并不能够及时开展种植作业,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

2.2 苗木根系较大

进行大苗一直作业过程中,其根系生长幅度已经达到最大值或是达到离心状态,一些骨干根系已经死亡,移植苗木时,会将一些外延根系切断,根量主要留存原来的15%左右,所以吸收根会遭受严重破坏,对苗木成活率产生严重影响。

2.3 移植技术问题

部分地区开展苗木种植活动时,一些种植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所以并不了解各类苗木具体生长习性,开展移植工作时,未科学处理苗木,例如,未开展根系与树冠修剪作业,一直之后就会对苗木生长造成影响。起苗过程中,应该开展实际勘测作业,尽可能保护苗木。进行运输活动时,应该保护苗木根系,对根部喷水,树干与树叶应该喷洒植物蒸腾抑制剂,为苗木健康生长提供保障。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良好专业素质,但是现阶段,部分人员素质并不符合此种要求[3]。

2.4 苗木养护工作缺乏合理性

完成苗木移植作业后,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开展管理工作,然而现阶段,部分施工企业对于苗木移植后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比如养护、支撑与灌溉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一些苗木在移植后会发生假死现象,并且在大雨、大风条件下就会发生死亡问题。起挖、运输苗木活动时,会严重伤害根系,若是水分灌溉与苗木枝叶蒸腾作用无法达到平衡状态,那会影响苗木生长状态。

3 保证苗木种植成活率的策略

3.1 合理选择苗木

(1)挑选适宜的苗木品种。移植苗木时,应该掌握识地识树的知识与技能,不仅需要对苗木栽种条件与习性进行充分了解,还应该结合实际环境科学选择。开展苗木移植工作前,应该对目标树种进行调查,对相关苗木可以适应的新环境与新土壤进行科学分析,可以从物种竞争、土壤条件与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例如通过一般养护处理是否可以保证苗木稳定生长,苗木生长情况如何,胸径、树高以及其他指标变化情况。苗木的环境适应性情况,生命周期情况等。在充分了解苗木生长特性之后,开展种植作业。

(2)结合苗木的环境适应能力确定种类。移植苗木时,不仅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还应该对各个树种相应要求进行充分考虑,之后对苗木进行筛选,例如,在干旱地区应该选择抗旱苗木,在湿润地区应该选择耐湿苗木。同时还应该对各个树种耐湿与耐干旱性能进行充分调查,在生长环境较弱的地区种植适应范围宽泛的苗木,在环境良好的区域种植适应范围小的苗木。

(3)挑选美观、健壮苗木。移植苗木时,应该挑选长势旺盛的壮苗,由于幼苗或是老苗在一直之后,经常需要经过长期培养进行缓苗,并且成活率低,所以应该挑选美观、圆润、健康苗木,移植之后能够减少苗木造景时间,在短期内即可以呈现良好景观效果[4]。

3.2 科学确定移植技术

(1)合理确定移植时间。要想保证苗木移植之后可以成活,应该确保地方部分营养物质、水分等和地下营养物质、水分之间达到平衡状态,为了达到此种平衡状态,应该合理选择一直季节。在气候干燥条件下,应该尽量在春季时节一直苗木,主要是由于此时树液刚刚流动,枝叶并未长出,所以苗木蒸腾作用小,土壤中也含有充足的水分,所以可以保证新移植苗木成活。即便出现大风、干燥情况,新栽苗木已经成活,同时具备抗风、抗旱能力,所以在未来可以正常生长。

(2)科学确定移植方法。在运输时,应该采用科学手段开展苗木装车作业,能够减少运输环节对苗木造成的损伤。装车时根部应该朝前,借助木块、沙包等方法卡紧土球底部。运输之前向树干与树冠部位喷水,提高包扎物的湿润程度,同时遮阳网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照射苗木,在浮球上铺盖篷布。需要在起苗之后及时运输,并且尽量在夜间开展运输作业。若是与目的地之间距离较长,则需要经常喷水,以保证土球湿润度[5]。

开展苗木移植工作时,尽量选择穴植法,通过人工方式开展挖掘作业,此种方式可以保证苗木成活率,还能够保证苗木生长速度。起挖苗木过程中,通常在前3d对苗木进行浇灌,可以保证土质松软,便于起苗作业。起挖过程中,需要保证土球超出6倍的树木胸径,同时保证其完整性。对于种植穴,需要结合苗木种类以及土壤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若是苗木裸根移植,则种植穴直径需要超出树根50%以上,深度应该超出土球直径45cm左右,对于土壤黏重地段,种植穴尺寸可以增加20%左右,如果土壤疏松,可以减少10%左右的土壤尺寸。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定位工作,可以保证苗木成活率。此环节应该做到轻拿轻放,充分保护土球与树体完整度。移植无纺布袋苗木时,无需将其拆除,仅需划破布袋即可,可以充分保护根系。若是土球出现松散问题,那么应该从种植穴边缘向土球方向開展培土作业,在培土高度为40%土球高度情况下,拆除包装,可以保证土球不会由于包装物被拆除而进一步松散。

(3)优化移植环境。移植苗木时,相应生长环境会发生变化,若是移植前与移植后两者差距较大,则会对苗木适应性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对其成活率造成一定影响。所以,移栽苗木时,应该对土壤排水情况、通气性、酸碱度与肥沃程度等进行调整,保证新栽苗木可以快速适应新环境,例如施加有机肥实现土壤肥力改良目标,将碎树叶、粗砂等掺加到土壤中可以实现通气性优化。

3.3 积极开展养护作业

(1)培土、松土与除草。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其周边会丛生大量杂草,与苗木争取土壤中养分与水分,对其生长产生影响。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开展除草作业,将杂草及时清除掉,为苗木吸取养分提供保障。同时,种植区域可能发生土壤板结问题,为了保证苗木稳定生长,还应该定期开展培土与松土作业。

(2)施肥浇水。因为部分地区土地较为贫瘠,所以种植条件差。另外,在苗木生长过程中,也会吸收土壤中大量养分,使得土壤肥力不足,此时需要科学开展施肥作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在各个地点开展土壤取样调查工作,通过实验方法分析土壤中各个营养元素情况,并结合苗木具体营养需求,科学选择肥料。并且还需要合理控制肥料用量,若是施用过多会造成板结以及烧苗问题,另外,可以为苗木注射营养液,有效补充营养。

浇水主要结合季节气候情况对浇灌频率进行调节,在少雨干旱季节需要增加灌溉次数,对于多雨季节需要控制浇灌次数。在夏季,因为水分蒸发速度较快,所以,可以选择早晨与傍晚时间浇水,确保苗木可以吸收充足的水分。

(3)防寒保护。在冬季应该开展防寒保护工作,防止由于温度过低冻伤苗木,进而对苗木栽植质量产生影响。入冬之前,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工作人员对树干开展涂白与包裹处理,若是苗木耐寒性较差,或是新栽苗木,则需要采用草绳包裹主干,可以起到良好御寒效果。在种植之后覆盖干草、草席、马粪与塑料薄膜等物质,可以实现防寒目的。对于花灌木,可以在根茎附近堆土堆,也可起到御寒效果,土堆高度为30~40cm,之后拍实土堆,能够充分抵御低温气候与风雪气候。

(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会对苗木生长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若是大规模暴发,能够严重破坏林业生态。所以,相关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完成栽植作业后,积极采取病虫害防治策略,比如覆盖保护膜、人工捕捉、药物防治等措施。①化学药物。对于林业资源来讲,可以选择飞机防治方式,可以实现大面病虫害控制目标。也可以选择其它方法,比如土施法,在距离树根1m位置挖设环状沟,之后在其中施撒药物,可以实现病虫害治理。然而需要注意,该方法会危害人畜健康与生态环境,因此需要控制药剂用量。②科学施肥。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苗木在病虫害方面抵抗能力,苗木吸收肥料的营养物质之后也可以促进其健康生长。可以采用有机肥与生态肥,以保护生态环境。③生物防治。此种方法主要通过害虫天敌,对害虫的繁殖进行移植,进而可以实现苗木保护目的。主要采用以鸟治虫与以虫治虫方式实现虫害防治,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数量。比如,园林中发生严重的蛀食性虫害,则可以采用啄木鸟,清除树干中的虫类,为苗木健康生长提供保障。④科学防治,病虫害发生与传播均需要环境支持,相关部门应该结合以往病虫害具体发生情况,对生态环境进行微调,在局部创造抑制病虫害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充分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进而控制病虫害。⑤物理干预。此种方法主要是借助简单物理方法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防治效果良好。例如,将塑料环设置在树干上或是将生石灰涂抹在树干上能够实现松毛虫、草履蚧等害虫防治。另外,可以通过悬挂诱虫灯集中收集、处理害虫[6]。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们对于林业发展、城市绿化等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充分重视苗木种植工作,针对苗木种植中反季节移植、苗木根系较大、移植技术问题等不足,对苗木成活率产生的影响,应该积极通过合理选择苗木、科学确定移植技术、积极开展养护作业等策略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 高持霞.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8):102-103.

[2] 李素艳.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3):74-75.

[3] 江海鸥.林业苗木种植死亡原因分析与防治策略探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1(6):158.

[4] 刘杨,刘康.心血育苗一片绿做强产业唱新曲——记山东仲瑜苗木花卉种植科技公司总经理刘向阳[A].“决策论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7:104.

[5] 徐云鹏.浅析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3):14.

[6] 徐云鹏.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与防治对策[J].种子科技,2019,37(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