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2022-04-02王晓玲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融合

王晓玲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德育教学中是当前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中,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时,建立民族自豪感,规范自身的道德观念。南小区小学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内涵、模式框架的建立和模式实践的探索,研究并建立“一主、两建、三加强”的融合教育模式,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6-0023-03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张家口市桥东区南小区小学积极探索,研究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小学德育的教育模式。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学校意在引导学生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构建的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家国情怀等是德育的重要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中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德育教学中,张家口市桥东区南小区小学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构建了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小学德育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德育课程”为主,通过不同的学科来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并依托“德育活动”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达到多角度融合的目的,最后从“组织保障”“师资力量”“经费保障”三方面来提供顺利融合的有力支撑。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的构建,既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提高了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与道德认知,同时也为其他学校在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小学德育的实践探索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框架的建立

德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德育教学中,张家口市桥东区南小区小学研究并形成了“一主、两建、三加强”的融合教育模式,该模式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德育教学。该教育模式的框架结构图如下: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实践分析

(一)“一主”:以“德育课程”为主,融入育人全课程

德育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以德育课程为主,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其他学科和校本课程中,实现课堂育人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育人的全过程中。

1.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道德教育的主要教材是《道德与法治》,学校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作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首先,在课程设计中,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目标加入到教学目标的设定之中,使融入课程的传统德育内容在三维目标中有所体现,教师要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与道德品质。其次,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德育中,学校将道德与法治课中所涉及到的德育内容与之相对应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以延伸德育的广度和深度。再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中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选取适当的方式。例如,针对低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采用讲故事或做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方式,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德育素质。

2.各学科教学承担着学生道德培养的责任,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挖掘各学科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将专业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例如在进行语文课教学时,教师应当挖掘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内容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风俗礼仪。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张家口市历史悠久、民间资源众多,学校可立足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德育课程,将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之中,积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一是教材的开发。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张家口地区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故事等相关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學校开发出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此教材分为三册,低、中、高年级各一册,每册均分为传统礼仪教育篇、传统节日介绍篇、民俗艺术体验篇、经典诵读吟咏篇和传统美德故事篇五个版块,并且科学设计编排版块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情感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二是课程的设置。为了更好地实施校本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校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之中,由学校统筹安排校本课程表,统一管理,由每班的班主任负责课程的讲授任务。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学,在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两建”:加强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建设全过程

德育的实施离不开活动和环境,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德育之中,学校一方面从德育活动建设中多渠道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从校园文化建设中多角度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1.德育活动建设。德育活动是中小学开展德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借助校内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两种形式来提高德育的效果。一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落实德育任务,并在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达到育人目的。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校外实践活动以主题实践活动、实地参观、研学旅行等不同形式而呈现,其目的均是通过体验式学习来内化德育,实现知行合一。

2.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整洁的教室、优美的校园,会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校要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第一,校园规划布局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在规划校园建设景观时,学校应当考虑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将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融于校园景观建设之中;第二,学校要全方位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要在学校的宣传窗、阅报栏、黑板报、校园广播、团队活动室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布满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第三,班级布置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学习及思想认知的有效引导。教室是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陶冶师生情操,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三加强”:全方位给予保障,促进有效融合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德育,学校从组织管理、经费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保障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

第一,加强学校的组织管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学校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学校要创建领导有力、各部门有效执行的良好运行机制,保障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第二,加强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一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二是引导教师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的方法;三是定期对教师进行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的培训。第三,加强学校经费保障。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在年度经费预决算中专门拨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经费,并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监督经费的使用,确保每一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教育活动都有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李   萍,林   滨.比较德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彭付芝.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梁国楹,王守栋.中国传统文化精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