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作业的有效性:一个基础关键问题

2022-04-02罗轶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作业设计双减

罗轶

摘   要:减量不减质,是准确贯彻党和政府减轻义务教育作业负担精神的要求。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性特征和义务教育教学目标是义务教育作业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有效的作业需要具备趣味性、有效反馈性、区分性和探究性,同时教师的及时批改及温情回复能对学生起到正向激励作用。要在“量”“趣”;“练”“诊”;“普”“特”;“用”“究”;“情”“构”上下功夫,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作业体验感和学习成就感。

关键词:义务教育;“双减”;作业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6-0036-03

减轻义务教育作业负担,已经成为国家意志。2021年4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作业管理10条规定。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的第二款规定“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并对作业教学做出5条具体规定。综合上述两个文件,其中心指向是压减作业数量、丰富作业类型、提高作业质量。或者说,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要保证作业对教学质量的贡献度,即减量不减质。为此,笔者提出了作业有效性这个亟待研究的基础关键问题,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什么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二是提升作业有效性的着力点在哪里。

一、提出义务教育作业有效性的意义及内涵

提出义务教育作业有效性的意义就在于准确并彻底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为教师、学校层面“怎么做”提供指导依据。减量不减质是义务教育作业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本质。作业的功能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但这种功能的达成必须是以学生能完成并在愿学乐学过程中主动完成为基础的。如果从可操作、可检验的层面来说,一是能愉悦完成的作业才有效;二是能巩固反馈的作业才有效;三是有层级选择的作业才有效;四是有应用探究的作业才有效;五是批改及时及温情回复的作业才有效。

二、提升作业有效性的着力点

(一)能愉悦完成的作业才有效:严控“量”、提升“趣”

1.严控“量”,使学生能完成。《通知》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时间+汗水=成绩”的陈旧观念。

美国家庭作业问题专家哈里斯·库珀曾对家庭作业数量与成绩关系做过研究,结论为“小学生家庭作业数量与成绩之间的相关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初一至初三学生来说,其相关为+0.09;而对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而言,则为+0.25。”由此可见,家庭作业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高级别学生来讲,家庭作业对于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2000年,DeJong, Westerhof & Creemers在荷兰做了一项横向研究,研究荷兰学校家庭作业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为“家庭作业布置的频率、花费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有弱负相关,对一些学习差的學生来说尤其如此。”可见,作业之量并不等于作业之效。

过多的作业量,让学生难以完成甚至无法完成,进而对做作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用抗拒的心理去完成作业显然是不可能达到教师作业教学目标的。此外,过量的作业还会促使部分学生因反正做不完而“债多不愁”,养成不做作业或做作业拖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必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2.提升“趣”,使学生愿完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让人心情愉悦,会促使人主动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新的愉悦情绪和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作业设计就需要这样的良性闭合。教师应当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选择一些学生乐于完成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完成作业,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此爱上作业,爱上这门课程。

(二)能巩固反馈的作业才有效:立足“练”、聚焦“诊”

1.立足“练”,使学生能提升。能服务于既定教学目标且有益于教学效果的作业属于有效作业。因此,教师须认真考虑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用不同形式的作业进行巩固练习。基础性知识应以积累记忆、寻找方法的作业训练为主;基本能力应以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的作业训练为主;综合素养应以综合实践、自主探究的作业训练为主。这样,基于针对性,“练”就能到位,效果就能提升。

2.聚焦“诊”,使教师能改进。作业的功能对教师而言,主要在于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反馈回来的作业,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生的学情。如有关这个教学内容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关于哪个知识点、能力点掌握的度够不够?掌握不理想的原因是没弄清知识的构建还是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

(三)有层级选择的作业才有效:着眼“普”、关注“特”

1.着眼“普”,学生都有收获。教育须面对全体学生,作业也必须着眼全体学生。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全班学情,立足于学生普遍能完成、普遍有收获。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所学内容,充分把握作业设计的难度,以低起点、小梯度、缓步走的策略进行作业设计。比如在进行语文作文训练时,教师可考虑降低难度,加大课堂作业训练频次,从仿句写起,从片段作文训练开始,然后逐一加大难度,循序渐进。大作文训练讲梯度,第一次只在叙述上作要求,第二次在详略上作要求,第三次在主题上作要求,第四次在表达上作要求,层层渲染。

2.关注“特”,发展学生特长。学生学习状态不是整齐划一的,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研究发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商的通常分布为:超常和低常约各占人群总数的1%,偏高与偏低约各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天存在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又“吃不了”。针对这种现象,魏书生说过:“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通知》也强调要探索一些弹性作业。那么,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自己先有选择,选择一些“夯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的题目为“必作题”;选择一些“新旧知识综合应用”的题目为选做题;选择一些“与后续知识联系”的题目为思考题。这样,就能够帮助班级内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学习特征以及实际学习能力顺利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作业体验感和学习成就感。

(四)有应用探究的作业才有效:回归“用”、发展“究”

1.回归“用”,追寻学习之源。“学以致用”,需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因此,作业理应回归到用上。例如,语文学科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如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和口语交际;让学生撰写春联;让学生制作节日贺卡等。这样的作业设计紧贴学生生活,不会出现知识与生活相脱节、只懂知识不懂应用的情况。

2.发展“究”,回归学习之本。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思维,培养探究精神。《通知》也强调“要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书本和思考引导到活动,再由活动引导到思维。”即应尽可能经常地把学生活动变成其思考和判断的对象。所以,强化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让学生用所学去有所用,验证所学,探究所用过程,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布置有思维渗透的实践探究类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批改及时及温情回复的作业才有效:倾注“情”、落脚“构”

1.倾注“情”,让作业有温度。《学记》有言:“当其可之谓时。”它强调做事要寻求最佳时机。就作业而言,批改及时就是最佳时机。及时批改能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作业除了要及时批改之外,还需教师倾注温情,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温暖。要把作业批改、作业讲评作为与学生温情沟通的平台,实现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

2.落脚“构”,让知识成体系。作业的功能之一是帮助学生自我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那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重视错题归类、知识重构。错题归类能帮助学生精准自我诊断,并科学分配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补救,让知识体系中薄弱的一环扣牢。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错题集,实现以错为梯,帮助学生补齐短板。

党和政府减轻义务教育作业负担的重大决定,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的拥护。保障作业减量不减质,是准确并贯彻其精神的边界。而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有效性是其落实过程中的基础关键问题。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阶段性规律和义务教育教学目标这两个约束条件,能够理解其有效性,并提出可操作、可检验的原则与方法,促使这一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取得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

[1]Harris Cooper. Homework[M]. New York:Longman,1989.

[2]R.De Jong.Homework and Student Math Achiev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s[J].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2000,(2).

[3]郭要紅.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09,(06).

[4]张   玲.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3).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