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研究

2022-04-01温志滔林金帆王楚城缪绅裕袁首乾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罗浮山野生植物重点保护

温志滔,林金帆,王楚城,缪绅裕,袁首乾,刘 闯*

(1.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 惠州 516100;2. 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20;3.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野生高等植物有3 万多种[1],同时,中国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3 年出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共计3767 种,约占中国野生高等植物种数的十分之一[2]。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植被锐减、栖息地恶化,许多植物因失去赖以生存的生境而处于濒危境地[3]。我国《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明确指出,“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珍稀濒危物种一直是保护区重点保护管理对象与追踪监测的目标。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水热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自20世纪20 年代开始,大批中外学者到此采集植物标本,并发表不少采自罗浮山并以罗浮山命名的植物新种[4—7]。同时,因保护区建设需要,众学者对罗浮山珍稀濒危植物做了较多研究[7—11]。经过十几年的保护,罗浮山保护区的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目录有较大变化,鉴于2021 年9 月新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公布,有必要对罗浮山保护区的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进行更新,以掌握区内野生植物多样性本底与动态变化特征,制定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对策,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1 研究地概况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惠州市博罗县西北部,与增城区、龙门县相邻。保护区于1985 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粤办函[1985]533 号),总面积 9744.2 hm2,地理坐标为 23°13′28″~23°20′00″N,113°51′30″~114°03′12″E,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天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奇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等综合性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南缘,北回归线偏北穿过,属中国东南沿海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1.9 ℃,年均降雨量1800~1900 mm。罗浮山始于中生代白垩纪,山体古老,结构属粤东地块。水文丰富,属增江、东江流域地区,是横河、沙河的发源地。土壤具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特征,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从高到低分别是灌丛草甸土、山地黄壤、山地红壤和赤红壤。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研究方法

以罗浮山保护区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样方法对保护区进行全面调查,对已有相关资料的物种采用核实法,对没有资料且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进行重点调查。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资料收集和访问调查,对照最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2022 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9)以及其他文献资料[12],确定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及国家、广东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种类。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据调查统计,罗浮山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 科29 属37 种(表1),其中蕨类植物6科8 属9 种;裸子植物1 科1 属1 种;被子植物14科20 属27 种。其中,Ⅰ级保护植物1 种(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Ⅱ级保护植物36 种。

表1 罗浮山自然保护区国家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数量及种群规模Table 1 Distribution, numbers and population size of protective plant in Luofu Mountai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根据1999 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邓华格等[8]报道罗浮山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2 科13 属14 种。因国家保护植物名录修订,名录中新增国家保护植物26 种;删除了部分旧名录中种类,包括粗齿桫椤(Alsophila denticulata)、小黑桫椤 (Alsophila metteniana) 、 樟 (Cinnamomum camphora)、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等。

在37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本次野外考察记录到其中26 种,占70.27%。野外调查发现,种群数量1~10株的有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var.brevisepala)、光叶红豆(Ormosia glaberrima)、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华南马尾杉(Phlegmariurus austrosinicus)、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山橘(Citrus japonica)等9 种,占区内国家保护野生植物总种数的24.32%,属分布数量极稀少类型;种群数量11~250 株的有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紫纹兜兰、紫花红豆(Ormosiapurpureiflora)等15 种,占保护植物总种数的40.54%,呈零星散状分布;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和黑桫椤(Gymnosphaera podophylla)种群数量在251~2500株之间,广布散生,有时成片分布。可见,罗浮山保护区内的国家保护植物种群数量整体偏低。

3.2 保护区内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根据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广东省有超过半数的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升格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为了满足新形势下植物资源保护的需要,广东省林业局对《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018 年)进行修订。根据《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2022 年4 月),本区有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 种,包括兰科植物 4 种, 分别是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流苏贝母兰(Coelogyne fimbriata)、细叶石仙桃(Pholidota cantonensis) 和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另有樟科沉水樟(Cinnamomummicranthum)、远志科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秋海棠科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ta)、金缕梅科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紫金牛科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姜科从化山姜(Alpinia conghuaensis)。本次野外考察未见沉水樟和走马胎的自然分布。

3.3 保护区内红皮书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CITES 公约物种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15],罗浮山保护区有14 科14 属15 种珍稀濒危植物,其中濒危1 种,渐危10 种,稀有4 种(表2)。根据CITES 公约(2019)附录Ⅱ,确定区内的附录所列物种5 科33 属50 种,其中兰科植物最多,有28 属41 种;其次是桫椤科,2 属4 种。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和CITES 公约物种合计16 科46 属63种(表2),其中桫椤和土沉香既是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也是CITES 公约物种。

表2 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CITES 公约附录Ⅱ物种Table 2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Luofu Mountai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and species in Appendix Ⅱ of the CITESlist

续表

续表

本次调查无新增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因不同年份CITES 公约附录物种有所调整,按照2019 年的目录,本次新增瑞香科沉香属植物1 种,蝶形花科黄檀属植物3 种,兰科植物14 属19 种,即土沉香、秧青(Dalbergia assamica)、藤黄檀(D. hancei)、香港黄檀(D. millettii)、牛齿兰(Appendicula cornuta)、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齿瓣石豆兰(B. levinei) 、 大 序 隔 距 兰(Cleisostoma paniculatum)、尖喙隔距兰(C.rostratum)、流苏贝母兰(Coelogyne fimbriata) 、 蛇 舌 兰(Diploprora championii)、半柱毛兰(Eria corneri)、钳唇兰(Erythrodes blumei) 、 无 叶 美 冠 兰(Eulophia zollingeri)、多叶斑叶兰(Goodyera foliosa)、镰翅羊耳蒜(Liparis bootanensis) 、 广东羊耳蒜(L.kwangtungensis)、紫纹兜兰、细叶石仙桃(Pholidota cantonensis)、香港带唇兰(Tainia hongkongensis)、大花带唇兰(T. macrantha)、宽叶线柱兰(Zeuxine affinis)、线柱兰(Z. strateumatica)。

3.4 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分布现状

大多数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层厚度、土壤水分以及光照强度等条件更优越的谷地和山坡,因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大部分集中于保护区中部核心区域(图1)。如紫纹兜兰、短萼黄连、穗花杉等,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中部的山地沟边林下、山谷阴湿处、林下腐殖质丰富多石之地或溪谷旁苔藓砾石丛生之地。罗浮山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种类虽然丰富,但分布较为局限,分布区狭窄,且由于小规模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脆弱性及遗传变异较小,更容易濒危灭绝。有的种类如长柄石杉、金毛狗、黑桫椤等,在区内道路两边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分布,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易被当作杂草清理而致濒。

图1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分布Fig. 1 Distribu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Luofu Mountai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of Guangdong

4 致危因素与保护对策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致危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因素通常包括自然灾害和植物自身繁殖能力弱、生态幅度小及其适应性差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有意无意的生境破坏或过度开发利用。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蕴藏着大量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掌握其分布现状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对于植物保护极为重要。针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提出以下保护对策。

一是开展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繁殖、培育研究,待条件成熟后,开展其回归野外实验,扩大野外种群数量。罗浮山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种群规模较小,个体数量多为11~33 株,更有9 种植物种群规模在7 株以下,种群数量整体偏低。种群规模影响其恢复能力,对于珍稀濒危植物需要在保护现有天然种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人工种苗繁育,并通过回归野外恢复或重建种群[16]。另外,在珍稀濒危植物中,仅有裸子植物穗花杉1 种,数量稀少的珍稀裸子植物对罗浮山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裸子植物普遍竞争力不够,在被子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中处于相对较弱的种群竞争态势[17],仅仅就地保护是不够的,还需要人为干扰为裸子植物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以保证其野生种群的延续及扩大。

二是加强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持续利用研究,特别是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的研究。罗浮山保护区的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包括41 种兰科植物在内因其利用价值高易遭到人为直接破坏。持续利用是最有效的保护,科学开发和持续利用是保护植物资源的目的[18]。在做好科普教育,严格执法,严禁挖采交易的同时,更应加大科研投入,大量扩繁,以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从而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19]。

三是持续做好资源监测记录。建议对罗浮山保护区开展植物资源动态监测,定期监测保护区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其生境的动态变化,建立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长效监测体系,及时预测目的物种生存的不利因素,一旦出现不利于其生存的因素应及时人工干扰。

5 结论与讨论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6 科60 属84 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 科29 属37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 科9 属10 种,另有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14 科14 属15 种,列入CITES 公约附录保护植物5 科33 属50 种。

与邓华格等[8]的研究相比,新增国家保护植物26种,新增CITES 公约附录植物23 种。这可能与两者的依据不同,如2021 年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发布,以及经过十几年的保护与监测,保护区新记录紫纹兜兰、紫花红豆、蛇舌兰等。对于紫纹兜兰等近年来新记录的物种,应加强监测,了解种群状态,制定合理的保护管理措施;对于广东省内野外极为罕见的种类,如八角莲、短萼黄连等应制定针对性的监测保护方案;对于历史资料显示有分布但近年来未发现的物种,应加大调查监测频率。

罗浮山保护区作为天然中草药宝库,其植物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威胁,走马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等近年来未发现野生分布;短萼黄连分布极少;金线莲分布面积不断缩小;七叶一枝花仅发现1 株。为保护这些物种,应加大科研投入与宣传教育,鼓励当地居民积极踊跃地参与保护,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采取多样化保护措施,促进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罗浮山野生植物重点保护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尖上的野生植物
罗浮山与岭南道教
连城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基于SWOT分析的罗浮山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博罗·罗浮山
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