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项目训练现状调研与对策

2022-04-01蒙敏妮

数字通信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影音知识点技能

蒙敏妮

(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广西 梧州 543002)

0 引言

目前,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是越来越重视,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与中等专业学校息息相关,甚至成为了一种隐性的竞争力。中职组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项目从2015年首次组织以来,大赛组委会每年都组织一次区级比赛,几乎每两年组织一次该项目的国家级比赛。我校从2015年一直参加该项目比赛,2015年和2016年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之后几年的成绩一直平平,甚至还被其他兄弟学校迎头赶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亟需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适合我校的办法,提高该项目的竞赛成绩。

1 我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项目训练情况调研与分析

如表1所示,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我校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专任教师进行调查。

表1 调研内容分布情况表

1.1 训练方式分析

如图1所示,在训练方式和改善措施方面,教师使用得最多的是:要点精讲法、案例分析法和案例演示法,实践训练法和达标考核法次之。

图1 教师最常用的训练方式

(1)要点精讲法。该方法一般用于在技能训练前进行,是基础也是必要的环节。选手必须了解相关技能特点、要领和注意事项,这样在训练过程中才会知道为何要使用这种方法解决。

(2)案例分析法。该方法是在技能训练中,让选手观看比赛样片的视频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要点分析,从而发现自己知识点的不足,有利于加深理解。

(3)案例演示法。该方法是在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下结合要点精讲法进行的,对案例进行要点分析后,部分同学也许还是不会做,指导教师或者“榜样”示范,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有更直观的认识。

(4)实践训练法。这是在训练中运用最多的方法,由于项目都是实践操作的内容,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到后期一般会采用专用机房进行训练,从而保证了训练的有序进行。

(5)达标考核法。一个学生从队员到选手一般经历4个阶段:专业社团队员、专业社团骨干队员、市赛选手训练队、区赛训练队,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相对应的达标考核,以督促学生自觉进行技能训练。

1.2 导致技能比赛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图2)

图2 导致技能比赛成绩下滑的可能原因

(1)教师容易骄傲自满,忽视新技术的革新。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发展也不例外,技能大赛的规程虽然变化不大,但是也会在样片中加入新的技术。虽然我校在这个比赛曾经取得过比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指导教师忽视了对学习新技术的敏锐性、单打独斗、骄傲自满、缺乏与同行技术交流等,导致这2年成绩平平。

(2)后备选手储备不足。学校采用2.5+0.5学制和不定期安排不同班级学生去企业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企业课程学习,刚培养起来的选手就要面临去完成企业课程学习,对竞赛乃至教学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

(3)忽视技能培训成效提升。由于上课任务重和班主任业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专业课的老师都无法做到专攻某一个领域的技术,导致技能陈旧、老化,还有一小部分老师带过这个项目的比赛,出现了轻敌的现象,在平时的训练中重视任务的安排,轻视基础和细节的教育和指导,由于任务重,导致监管出现了漏洞。

(4)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后备选手的欠缺,有时对于学生的素质把控不严,选手因为大赛经验少或者因为紧张,在比赛时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1.3 电话调研同类中职学校技能训练的做法

以**职信息技术系的技能训练为例,在系部里成立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工作室,工作室对外承接业务,工作室的人员构成包括企业人员和教师团队等,工作室对外承接业务分配给教师团队,教师团队与企业人员共同带着选手完成项目,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入工作室进行学习,在项目工作室的团队里分梯队,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培养,指导老师和企业工作人员会根据学生在工作室的表现及业务能力给他们打分,确定参加比赛的选手,在工作室里不单单学生形成以老带新的梯队,指导老师也是按照这个方式进行培养的,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以**技师学院技能训练为例,他们的做法是平时由学校的指导教师进行常规(理论)指导,聘请企业技术指导人员来学校进行提升(项目)培训,高薪聘请赛项设备和技术提供方的专家来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临近比赛的前半个月采用带学生外出到各个学校进行拉练等方法进行训练。

这两所学校的训练方式是理论+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尤其特别注重学生的项目实践锻炼,两所学校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下,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值得借鉴。

2 我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项目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图3 改善训练效果的措施

从调研得出,我们的训练方式、教师技术技能革新、外出拉练和聘请企业人员指导成为最关切的需要,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2.1 学校层面

2.1.1 外出拉练,避免闭门造车[1]

通过调研发现,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很多兄弟学校引入企业、在学校设立工作室、请专家或者企业技能型人员来学校指导学生训练。去年,我校也开始引入企业人员以专业社团的形式给学生培训,甚至有时候还会引入一些企业的项目给学生尝试着去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项目能力。

老师通过与学校领导沟通,让学校联系其他兄弟学校,带参赛的选手外出拉练,从拉练中找差距,避免了以往闭门造车的现象,外出拉练的次数增加,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2.1.2 “以老带新”培养梯队选手

为了解决我们培养的选手因为进行企业课程学习导致流失的问题,学校以专业社团的形式,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到各个班级里招新宣传,改变了以往只在计算机班级招收选手的模式。

除了以专业社团的形式吸引学生,学校还引入了企业技术人员,以社团的形式进行学习,承接一些中心院区和学校文体、文艺活动的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的任务回来给学生练习,再根据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分梯队培养。另外,为了能培养选手梯队,我们向学校提出申请,竞赛选手可以用在社团的学习时间抵扣入企业进行课程学习的时间,以此留住真正想要参加技能比赛的选手。

2.1.3 指导教师队伍薄弱

近10多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校一直没有新进在编教师队伍,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情况十分严峻,最年轻的在编老师已经40岁,一半老师将近退休年龄。信息技术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需要大量年轻、有冲劲的老师补给,老教师则可以通过学校安排派去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跟岗工作,学习新的技术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

2.2 指导教师层面

2.2.1 更新知识储备,适应行业需求

针对指导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目前老师通过自己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更新。通过带学生外出拉练,指导教师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正在努力改变。

2.2.2 教法单一,指导不到位,引入GROW模型指导训练

想提升成绩就必须研究“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项目的比赛规程,我们把该项目区赛、国赛的规程和题目进行整理分析,转化成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GROW模型最早是由约翰·惠特莫尔爵士提出,GROW模型的意思是一个增长、成长、发展模型,即帮助学生健康稳定成长的实用性模型,我们把GROW模型应用在拆分赛项规程和知识点的分析中,即“G(学习目标)—R(学习现状分析)—O(解决方案)—W(制订行动计划)”4步分析方法,拆分的内容包括素材管理、素材制作、影视编辑、音画合成4大模块内容,每一模块用“G—R—O—W”4步分析方法分析赛程规则及得分点,拆分专项训练内容,并开展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有效地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点,对自己欠缺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夯实知识储备[2]。

在实际运用中有如下效果:一是增强了课程内容和技能比赛内容的衔接性。目前数字影音后期制作的教材对知识点的讲解结构还比较松散,将职业技能大赛评分点的内容加入课程内容教学中,通过使用GROW模型对知识点的拆解以及对样片的拆解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提高了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大赛内容的衔接性。二是在每个模块训练中利用GROW模型对训练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由于学生知识储备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GROW模型,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行动计划,为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提供了帮助。

2.3 学生层面

(1)心理素质不足。为了解决因为心理素质不足引起考试失利的情况,学校开展文体技能周和外出拉练、推门参观训练项目等措施,提升学生在公众目光注视下完成训练。比如,每个学期一周的文体技能周,各个专业部会根据项目特点,在网上收集其他省份的区赛题目,按照比赛要求和时间长度,各个项目的学生在操场上公开、同台竞技,选手在人群纷杂、人来人往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

(2)技能训练意识淡薄。学生荣誉感不强,意识淡薄,受学校课程实践和实习的影响,梯队建立需要周期,原来很多的同学想参加中职对口考试,通过参加技能比赛并获奖为自己的对口考试加分,但近年来政策有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3)技能掌握不够扎实,课后自主训练得不到保障。由于项目实践不足,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转换为项目实践运用,迁移能力不足,课后训练得不到保障。解决方法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项目中,比如节日庆典、文体技能周和社团活动拍摄和花絮等,让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实践,从而提升项目实践水平。固定下午4:00~6:30开放机房给学生自主训练,指导教师轮流指导。

3 结束语

本文对我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项目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针对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的更新、教师实践经验缺乏、梯队选手培养、引入GROW模型等问题,从政策支持、师—生培养、训练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思路。

猜你喜欢

影音知识点技能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影音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影音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