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学习投入心理因素研究: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2022-04-01王文娟丁冬艳

关键词:控制能力学业效能

赵 静,王文娟,丁冬艳,薛 芳

(1.蚌埠医学院 精神卫生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蚌埠医学院 护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目前,大学生面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依旧存在,易出现恐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当下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国际疫情仍处于不断蔓延趋势,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内容,我国疫情防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常态化阶段,“常态化疫情防控”意味着与新冠病毒的对抗是一场持久战,需放下“非常心态”来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为探讨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投入四者之间的关系,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提供理论依据,我们提出如下假设:H1: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H2: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H3: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于2020-05月对某医科大学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收到问卷1 362份。其中,男生511人,女生851人;大一407人,大二430人,大三311人,大四110人,大五104人;家庭所在地为城镇的836人,农村526人;年龄17~26岁。

1.2 研究工具

1.2.1 学习投入量表 使用Schaufeli等学者编制,方来坛[2]等研究者修订的学习投入量表(UWES-S),量表有17个条目,由三个因子组成:活力(6个条目)、奉献(5个条目)和专注(6个条目)。采用7点计分法(1表示“从来没有过”,7表示“总是”)。分值越高,表示学习投入水平越高。量表的信、效度较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5。

1.2.2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采用由梁宇颂等研究者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3],量表有22个条目,由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两个维度组成。采用5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分值越高,表示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0.850。

1.2.3 自尊量表 采用由M.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4]。共10个条目,采用4点计分法(4代表非常符合,3代表符合,2代表不符合,1代表很不符合),分值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本次测验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6。

1.2.4 自我控制能力量表 由谭淑华、郭永玉修订的自我控制能力量表,共19个条目,用5点计分法(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得分越低,表明被试自我控制能力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2[5]。

1.3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process程序和Model 6,并通过Bootstrap进行5 000次抽样,同时控制年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等一般人口学资料(Preacher & Hayes,2008)。为了减少常用方法的方差,采用了部分项目的反向评分和匿名调查。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分析共同方法偏差[6]。结果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13个,且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8.14%,小于临界值(40%),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

2 结 果

2.1 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投入总体情况

疫情防控状态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为(70.73±9.07)分,自尊得分为(28.05±3.94)分,自我控制能力得分为(53.43±5.51)分,学习投入得分为(69.70±14.15)分(表1)。

表1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投入的描述性统计(n=1 362)

2.2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投入之间的相关分析

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均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能力得分越低,代表自我控制能力越高);学习投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表2)。

表2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投入间的相关分析

2.3 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将性别、年龄、生源地、年级等人口学资料作为控制变量,以学业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以学习投入为因变量,以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自尊(β=0.21,t=19.83,P<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对预测自我控制能力的作用不显著(β=0.04,t=-1.96,P=0.05);自尊对自我控制能力的预测作用显著(β=0.45,t=-10.78,P<0.01),自尊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回归系数为负数,因此可以得出自尊对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81,t=22.20,P<0.01),自尊可以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69,t=7.92,P<0.01),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27,t=-4.93,P<0.01)(表3)。

表3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投入之间的回归分析

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产生的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之间产生的总间接效应为Effect=0.18,LL95%CI=0.13,UL95%CI=0.23。本研究中总间接效应是由3条间接效应所构成:①由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Effect=0.14,LL95%CI=0.10,UL95%CI=0.20;②由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能力-学习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Effect=0.01,LL95%CI=0.00,UL95%CI=0.03;③由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Effect=0.02,LL95%CI=0.01,UL95%CI=0.04(表4),链式中介模型见图1。

表4 自尊、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

图1 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路径图

3 讨 论

3.1 基本理论

3.1.1 学习投入(learning engagement)

学习投入是衡量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6],是指学生对学习表现出的一种持续、充满积极情感的状态,对学习有认同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7],当学生的学习投入较高时,在学业中的收获也会较多。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学习投入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8]。有学者认为[9-10],学习投入具有可塑性的特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如果个体对于学习的投入比较少,那么他/她获得的学习经验和产生的自我认同也会比较少。

3.1.2 学业自我效能感(academic self-efficacy)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是反映学习者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判断和自信评价[11],是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有研究发现[3,4,12],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努力拉近和目标的距离,在学业上做更多的努力,对学习具有较高信心,也有一定的兴趣,学习投入度也会增加。相反,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对学习信心较低,体验的消极情绪也较多,进而影响其对学习的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内在的对于学习的心理评价,会对学习投入产生一定影响,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3.1.3 自尊(self-esteem)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对个体情绪、行为和适应都有重要作用[8]。高自尊水平的个体倾向于认为自身行为会影响事件结果,所以在遭遇压力性事件时会更加努力地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9]。自尊水平对学习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10]。自尊与学习投入成呈相关,且能正向预测学习投入,即自尊水平越高,学习投入度也越高[11]。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对自己感到满意的个体,往往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安全感,因此,对学校的满意度较高、学习目标较强,在学习活动中也会表现得更有活力、更专注。

3.1.4 自我控制能力(self-control)

是指个体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现存的社会标准,对自我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的能力[12]。高自我控制水平的个体,在遇到危险情境时会表现出良好的延迟满足,对自身利益有损害的行为也会极力避免[13]。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适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有限自制力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是有限的,会因压力性事件而消耗,从而进一步导致各种适应与发展问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线上教学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是新的挑战,面对疫情和学业的压力,需要个体采用情绪控制或认知调整等措施来应对这些消极体验。自我控制是影响学业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学者发现,自我控制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14],自我控制对学习坚持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即自我控制能力越强,自我约束力也越强,行为坚持性也越好[15]。学习坚持性是学习投入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推断出自我控制也会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

3.2 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投入总体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疫情防控状态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文献[16-20]在非疫情期间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学习投入得分低于非疫情期间文献[21-23]等研究者的调查结果;自尊得分低于黄志靖等人在非疫情期间调查结果[24];自我控制能力得分高于言灵云对非疫情期间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2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生虽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较高,但疫情下出现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反应及头痛、失眠等生理反应仍较常见[26]。有研究认为,如果过度紧张和焦虑可直接导致学习能力下降或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业自我效能感随之降低[27]。自尊是包含能力与价值的一种重要心理资源,是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因素,能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28],就像意识的免疫系统一样,给个体心理提供抵抗力和再生力[29-30]。蒋军锋[31]等人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为达成某一目标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过程,不但体现了个体对外部行为的控制,同时也是个体内在心理的反映。因此,面对疫情这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体心理健康和心理结构均会受到一定影响,自尊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3.3 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假设1成立),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与肖海燕等[32]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关系密切,提示学校可通过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其学习投入。

3.4 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尊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且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P<0.01),表明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作用中,自尊是预测因素之一(假设2成立)。有研究发现自尊与大学生的学业表现有关[33-36],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高低对应对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影响[37]。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可影响其对于学习的应对方式,高自尊水平的学生会采取积极的应对学习策略,积极应对方式会产生积极情绪,积极情绪会增加对学习兴趣,从而增加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对学业有较高的信心和自我评价,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对学习会有越多的正向激励,从而增加对学习的投入。

3.5 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与张霞的研究结果一致[19]。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学生面对学习问题并进行选择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选择符合长远目标的行为,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有助于学生取得阶段性成功,成功又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信,自信会使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得到提高,而较强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又将有助于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之中,因此,学习投入度也会增加。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会直接预测学习投入,还会通过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间接影响学习投入,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假设3成立)。自尊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也是自我核心成分,作为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指标,容易受到个体自我评价的影响[37]。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对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评价,因此,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关系密切。高自尊水平的个体会缓解疫情造成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给个体提供抵抗力和再生力,提高对学习的关注,增加学习的投入度。根据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学习者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若学习者感到自我满意,就会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评价,从而对投入更多以取得更大进步;若学习者感到失败,则会产生消极心理,对学习投入也会减少。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较好,能够控制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如过度上网、玩游戏等)而专注于学习。

3.6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调查属于相关设计,局限性较大,待疫情后可对同一群体进行纵向研究,弥补现阶段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关注的是影响学习投入的内在心理因素,对外在环境因素未作探讨,外在环境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收集的是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影响因素,目前没有同类研究作为比较,4个变量的得分情况只能与近三年非疫情期间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可参照的研究较少,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学业效能
艰苦的学业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篮球裁判员水平提高途径探析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