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配套资源及要求
2022-04-01赵云翔
吴 梦 ,周 玉 ,赵云翔 ,2*
(1.广西贵港秀博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贵港 5371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从业者注重科学化的管理,通过不断升级改良育种,对饲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实现高效化的养殖过程。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企业逐渐规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养猪场向着生产批次化的管理方式转变,这不仅仅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更能帮助养殖场实现劳动成本的节约及高效管理。
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就是将原有连续生产管理模式(每天都有配种、分娩、断奶的工作),改为在集中时间段完成(配种、分娩、断奶)生产工作,间隔分明且节律有规则的一种生产模式。批次生产更符合当前国内猪场的管理和疫病防控形势,批次生产结合可视化管理可以让生产一线员工到猪场管理者更容易掌握现场情况。批次生产的具体操作需要在每个猪场单独设计,将批次化的管理思路应用到各地猪场内,尽快开始,及时跟进,可以为猪场以及养猪行业带来更高的价值。
1 批次化管理技术在养猪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及相关技术并不是为了追求高产仔数,而是作为一种管理措施来提高猪场生产效率,主要是提高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和饲料转化效率及减少栏舍、兽药及疫苗等浪费,优化母猪利用率和周转率及管理的简单化与节约劳动力成本等。
1.1 有利于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
批次化生产管理通过减少猪只进出、接触频率,降低环境带毒量,减少车辆、人员、物资与猪场的接触频率,从而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预防非洲猪瘟及其他重大疾病。在国内当前的养殖环境下,采用批次化管理有利于猪场制定均衡的生产管理计划,并有效地实施,使现有的设施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产能最大化。同时,通过对母猪施行批次化管理,可以有效保障猪群的全进全出,防止不同猪群在饲养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现象。
1.2 有利于提高种猪的繁殖效率,降低猪群管理难度
母猪批次化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人工干预的方式使母猪同期发情,强化对猪群实行统一管理,降低猪群管理难度。可以根据每批次猪只的具体状态,对猪场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管理过程中出现过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对种猪进行适当的营养补给,确保后续胎龄的稳定性,为提高猪场整体饲养效率做足准备工作。同批母猪集中分娩能够减少仔猪应激、死胎和弱仔,便于仔猪寄养,提高成活率;统一保健,提供安静的生活环境,减少腹泻和弱仔数量,提高生长速度和均一性。
1.3 有利于提高猪场的劳动生产力
批次化生产管理能够将猪场所有关键事项工作变得集中起来,通过集中配种、集中分娩、集中断奶和集中销售使猪场员工能够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让猪场的生产管理更有效率、更有计划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劳动生产力。
1.4 有利于均衡、有序、满负荷的生产管理
批次化生产管理能够更合理地规划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也会使母猪繁殖状态同步化,从而保证消毒时间、空栏时间和干燥时间,更有利于卫生管理。
2 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局限性
2.1 母猪年更新率高
一方面,批次化生产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各种生殖激素,一些猪场在使用生殖激素的过程中方案过于理想化,不加分辨地盲目使用,很容易给猪场母猪生理上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严重问题。一些母猪会因为长时间服用、注射激素出现内分泌混乱、久配不孕状况而失去种用价值,导致母猪年淘汰更新率高。
另一方面,批次化生产管理要想达到理想的生产成绩,对母猪的生产性能、胎龄结构、体况特征都有非常严格的淘汰标准,当经产母猪不再适合生产或者生产性能低于后备母猪时,就需要对母猪进行淘汰。在荷兰,批次化生产管理的猪场母猪年更新率平均在45%左右,而目前中国的猪场母猪平均更新率基本在30%左右,远远低于国外水平。
2.2 后备母猪补充多
母猪年更新率高导致猪场的后备母猪补充数量需求多。需要提前对入群后备母猪进行诱情操作,选择有两次发情记录的后备母猪进群,同样造成后备母猪的需求量增大,要想达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每批次需要补充不同日龄的后备母猪,才能使生产效益最大化,这一点同样会增加对后备母猪的管理要求。
2.3 非生产天数增加
批次化生产管理相较于传统生产模式配种时间已经锁定。由于部分后备母猪在体重日龄达标的情况下会自然发情,同时返情、空怀、流产的母猪发情后不能立即配种,需要按照生产节律加入配种批次里面再次通过激素调节后配种,会造成母猪非生产天数的增加。
2.4 公猪精液需求大
由于配种时间的集中,本场少量的公猪不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合格精液,只能选择自建公猪站和外采精液,不过两种方法也同样存在弊端。自建公猪站对人员有较高要求,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公猪的淘汰更新率同样高。外采精液需要考虑距离长短、精液的质量等。
2.5 人员技能要求高
实行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场,对于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只是传统的要求,更需要对批次化流程相对熟悉的技能能手,因批次生产工作比较集中,不容许在流程上出现错误,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批次,对人员的培养工作也就尤为重要了。
3 批次化管理配套资源及要求
3.1 猪场规模
批次生产按照批次间隔分为1 周批、2 周批、3 周批、4 周批、5 周批等;不同规模猪场适用批次生产如表1 所示。母猪规模1 000 头以下场比较适合开展多周批次生产模式,随着母猪群规模的缩小,批次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不同批次生产模式除考虑母猪群规模影响外,还要综合分析场区情况。
表1 批次生产分类适用规模
(1)1 周批次生产方案适用于大型猪场,这一模式对于猪场工作人员要求较高,需要通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满足母猪批次化生产的需求,所以要做好工作人员管理、分配工作。
(2)2 周批次生产方案适用于工作计划安排较强、追求高效的猪场,可以利用猪场中的能源设备,但也可能会导致在导入批次化生产的前期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合群时,部分经产母猪非生产天数的增加,此时便需要通过投喂药物调整母猪情期,也可通过改变产房哺乳天数来调整母猪情期。
(3)3 周批次生产方案适用于空栏时间较长的猪场,因为发情的母猪会被调整到新一批的批次化管理中,这样一来就需要重新调整工作计划,改进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
(4)4~5 周批次生产方案适用于产能利用率较高的小规模的猪场。可以根据猪场的规模与饲养条件,选择合适的批次进行生产,如新建的猪场假如定好批次化生产的周期,可以直接将后备母猪分批导入,直接实现批次化生产,而连续生产的老场因为每周都有仔猪出生,则需要借助生物技术进行调整。
3.2 配套的栏舍结构与数量
不同批次化生产工艺的栏舍配套是不同的,新建场可以根据猪场采用的批次化生产来设计栏舍结构及数量(如表2 所示),复产猪场及在生产场要根据现有栏舍结构及数量来确定使用哪种批次化生产,或者根据批次化生产对猪场栏舍进行必要的改造以实现配套,还需要评估改造成本即使用哪种批次化生产工艺改造成本最低。
表2 不同批次生产下猪栏舍计算
某猪场一直执行单周批次生产,执行单周批次生产时产能在1 050 头,其栏舍情况如表3 所示,若现在需要将该猪场转为3 周批次生产,则其6 个产房需整合划分为2 个单元,每个单元150 个产床,以配怀舍栏位共866 个进行配套计算:假设需配种x 头母猪,则需要栏位数:2×x/0.9+x+3×x×0.92=866,故每批次配种头数为145 头,按照分娩率90% 计算,每批次分娩头数为:131 头;产能:145/0.9+145+3×145×0.9=968 头;执行3 周批最大产能为968 头,产床浪费38 个。
表3 某猪场栏舍情况
3.3 后备母猪引进
为了保证猪场繁殖母猪群始终具有良好而稳定的生产力,生产者必须按照计划淘汰病残和产能低下的母猪,及时更新补充后备母猪进入繁殖母猪群。因此,无论是本场选留还是外场引入后备母猪,均需要提前制定引种计划。
批次化生产中,猪场最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种猪群更新计划,确定所需品种和数量后,通常每3 批次需要的后备母猪数量集中为一次引进,即每次引进种猪时均按照大中小,购进不同日龄和体重的后备母猪进行培育,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每批次需要的后备母猪,而且减少了猪场全年引进种猪的次数,大大降低引入疾病的风险。
周批次生产中,需根据母猪的年更新率来补充后备母猪,补充后备母猪参与配种则要求在每批次分娩母猪断奶时进行淘汰,所以每批次需要补充的后备母猪数量是根据每批次配种数量减去每批次断奶母猪数量计算得来的。
每批次后备母猪更新需求=配种数量-每批断奶母猪数
以母猪存栏1 000 头、母猪群年更新率60%、配种妊娠率90%、分娩率95%为例,计算不同周批次生产每批次需要更新的后备母猪数量,如表4 所示。按照各批次母猪群分组情况,计算每批分娩母猪的数量,根据年更新率计算每批次母猪的更新率,从而得到每批断奶母猪头数,配种数量需根据每批分娩母猪数量和配种妊娠率、分娩率进行计算,最后根据配种数量和每批次分娩母猪数量计算得来。
表4 各批次后备母猪更新需求 头
3.4 母猪发情配种控制点
后备母猪和乏情母猪如果饲养管理和处置不当,就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发情配种;相反,如果发情配种失控,怀孕母猪过多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两者都会影响到批次化生产目标的实现。因此,母猪的发情配种是最重要的关键控制点,这就需要提前做好配种目标生产计划。关于后备母猪的利用,本周配种工作结束后,根据这一批次配种数的多少,可以预测20 周后这批次的猪群到底需要多少后备猪来补充,并提前做好后备猪的引种或选留计划。在后备猪配种前3 周,采用同期发情措施处理后备母猪,以满足周的批次配种计划。
3.5 猪精来源及供应
使用本交的猪场需要在引进母猪的同时引进公猪,引进公猪时要有足够的血统及数量,保证母猪发情时有适配公猪。根据养殖场的补栏计划,确定种猪的引进数量和种公猪及繁殖母猪的比例。对于年出栏1 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应该备选母猪500 头,公猪按照1∶20 的比例配备。而对于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应结合新建养殖场和正常生产的猪群从两个方面确定具体的引种数量和公母猪比例。
批次化生产模式的实施会减少对种公猪饲养量的需求,因此,如果是集团化的养猪公司,可考虑建设共享式的公猪站,集中饲养优秀种公猪、开展人工授精;如果是单一的中小规模猪场,则可考虑依托区域性公猪站开展人工授精。批次化生产中进行人工授精需要提前制定猪精需求计划给到公猪站,公猪站根据需求情况进行发货。
3.6 生产水平
批次化生产的应用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很大程度上改变猪场的生产水平,所以如果猪场目前的生产成绩不好,想通过批次化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成绩是不太现实的。反而,贸然进行批次化生产,管理水平不匹配,可能会导致生产成绩更低。所以猪场决定批次化生产前一定要评估我们猪场现有的生产水平,如断奶发情率、年产胎次、配种分娩率。
3.7 数据统计工作
实施批次化生产后,为保证生产秩序的有序和稳定,必须要有可靠的生产数据作为支撑,否则会完全打乱运转计划。为此,规模化猪场需要运用生产管理软件(例如Herdsman 软件等)进行数据管理,方便高效。很多生产数据录入以后都能够整合,可以导出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的猪群生产指标以及每头的生产情况。只有将每一头猪的情况掌握好,才能够更好地做好批次化生产计划。
3.8 人员素质
批次化生产同期发情、集中配种、同期分娩、同时断奶、集中转群、集中上市,工作集中,时间固定,流程式作业,对团队人员的技能、知识、经验、技能、执行力、协作力、管理能力要求很高,规模越大的猪场要求越高。
批次化生产是养猪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批次化生产有较多的生产优势,当前情况下,复产也是批次化生产的最佳时机,但是批次化的执行要求猪场有高的管理水平做支撑。所以不能盲目地进行批次化生产操作,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做批次化生产及选择合适的批次化生产工艺。
4 总结
批次化生产技术是以同批母猪定时输精为核心,对一批母猪发情、卵泡发育和排卵进行调控,再利用诱导分娩,使该批母猪在1~2 d内集中分娩,从而达到母猪批次化生产目的的一项技术。该技术一般包括母猪发情同步化、卵泡发育同步化、排卵同步化、定时输精和分娩同步化等几个技术环节。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得益于对猪卵泡发育和排卵等内分泌调节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开发出了调控母猪发情、卵泡发育和排卵等外源生殖激素(生殖活性药物)相关产品,使该技术在猪场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批次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对猪场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比如有利于猪病净化、猪群健康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及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等等。但并不能指望该技术能改善因猪群健康、管理不当等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正确使用该技术除了需对不同生殖激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有一定了解,还应基于对猪场管理水平、设施设备应用情况、猪群健康情况以及猪群营养状态等等方面的认识,针对猪场综合情况制定出适应本猪场特点的批次化生产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