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策任务类型与结果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

2022-04-01廖雅慧韩梦霏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描述性框架损失

廖雅慧 韩梦霏

(1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北京 100081) (2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航空心理研究室,北京 100142)

1 引言

事件结果的呈现方式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效应”(Kahneman & Tversky,1984)。当结果以潜在损失或收益呈现时,个体的风险决策会受不同呈现方式的影响,损失性的描述可能会增加个体选择风险方案的倾向性(Fu et al.,2018; Kahneman & Tversky, 1984)。例如,在选择治疗方案解决经典亚洲疾病问题时,相比于用“拯救”等积极词语描述疾病可能导致的结果(获得框架),用“死亡”等消极词语描述(损失框架)时,个体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高的选项(Pu et al., 2017)。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获得框架不一定会增加选择无风险方案的倾向性。例如,宋广文等人(2012)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如风险方案中的积极/消极结果出现的概率为中等水平),获得框架中选择无风险方案的人数少于选择风险方案的人数。研究证实,结果框架会在经济、医学健康等领域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Diederich & Trueblood, 2018)。

以往研究发现,结果框架对决策行为的作用受决策任务类型的影响(李虹, 付丽莎, 2018;Gonzalez & Mehlhorn, 2016)。决策任务类型被分为描述性和经验性决策(Frey et al., 2015)。描述性决策是指个体了解每一备选选项的结果及其发生的概率后根据这些描述性信息做出决策(Ranieri et al., 2019)。然而,描述性决策对于实验室外的情境解释力度有限,个体无法时刻记住某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只能根据经验做出决定,即经验性决策(Frey et al., 2015)。该决策通常是指个体事先对可能结果及概率不了解,通过重复的选择及选择后的反馈评估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做出决策(李虹, 付丽莎, 2018)。研究表明,结果框架的影响在描述性决策中广泛存在,但是研究者较少关注经验性决策下的结果框架的作用(Gonzalez &Mehlhorn, 2016)。在描述性决策和经验性决策下,个体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收集关于选项结果的信息,这很可能会对决策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引入更贴合日常生活的经验性决策,进一步探讨描述性和经验性决策下结果框架对决策行为影响的差异。

在描述性和经验性两种决策下个体的决策行为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即为描述-经验差距(Hertwig et al., 2004)。在描述性决策中,个体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信息搜索,这是因为在该决策任务类型下同时呈现选项的损益和概率信息。但在经验性决策中,个体对外部信息(如选项特征、情境信息、呈现方式等)的搜索依赖内部经验(如过去经验、已有知识、工作记忆等)(李虹,付丽莎, 2018)。最常见的现象为近因效应,即最后呈现的信息被个体赋予更多的权重,导致个体忽略了先前的信息,从而准确率下降(李虹, 付丽莎, 2018; Rakow et al., 2008)。常见的现象还有情感体验,Fu等人(2018)的研究发现描述性决策下个体会高估损失框架下的负面情感体验,而经验性决策下,由于决策依赖的是个体的真实体验,情感预测的准确性会较高,决策偏差则较少发生。因此,经验性决策更多基于自身体验,而描述性决策则更多基于外部信息,这就导致描述性决策受到框架的影响要高于经验性决策(Fu et al., 2018)。然而,以往研究较多探讨的是描述性决策下的框架效应,仅有的一些探讨描述-经验差距的研究通常采用抽样决策范式,即被试自由选择查看方案结果的次数(Hertwig et al., 2004),可能会导致个体误以为经验性决策下风险方案中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于描述性决策。比如某一风险方案中有10%的机会获得100元,90%的机会获得0元,但是由于方案结果随机出现以及个体选择查看的次数太少,在仅有的几次查看方案结果过程中获得100元的结果都没有出现。因此本研究采用匹配性取样决策范式,通过固定被试查看方案结果的次数,匹配描述性决策和经验性决策中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来探讨描述-经验差距(Hau et al., 2010)。

另外,本研究还考察了结果框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是否会受到任务领域的影响。在过往的研究中,常探讨生命问题和金钱问题下框架效应的差异(张凤华 等, 2007; Pu et al., 2017)。例如,张凤华等人指出在生命问题和金钱问题下均没有发现结果框架的作用;Pu等人的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另外,Druckman和McDermott(2008)指出与涉及金钱的问题相比,个体更倾向于在涉及生死的问题中表现风险偏好。可见,以往研究在探讨结果框架的作用是否会受到任务领域影响时并未得出一致性的结论,也未讨论描述-经验差距。以往研究在探讨描述-经验差距下的结果框架作用时主要局限在生命问题领域下。因此,本研究对描述-经验差距在生命和金钱问题中的差异进行研究(Druckman & McDermott, 2008; Pu et al., 2017)。

综上,本研究探讨结果框架在描述性、经验性两种决策任务中的差距,并考察描述-经验差距在生命和金钱问题领域中的异同。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通过网络随机招募320名被试。其中男生147名,平均年龄20.54±2.32岁。所选被试均无精神病史和神经症,且未参加过类似的测验。实验采用线上收集数据的形式。实验者通过网络视频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监控。被试完成实验后将获得15元的现金奖励。

2.2 实验设计与程序

采用2(任务领域:生命、金钱)×2(决策任务类型:经验、描述)×2(结果框架:获得、损失)被试间设计。因变量为风险决策任务中选择不同风险方案的人数。

生命问题下的封面故事改编自Kahneman和Tversky(1984)的亚洲疾病问题,“现地震局报告某地区发生了一起7.5级地震,某村庄共有385名居民,如今有A、B两种援助方案供身为政府官员的你选择”。金钱问题下的封面故事为:“请想象你在现实世界中作为公司老板,现在公司的运营正在面临问题,预计该危机将导致公司损失315万元,如今公司内部商讨出两种解决方案,要求身为老板的你从A、B两种方案中选择”。其中A均为无风险方案,B均为风险方案。

决策任务分为经验性和描述性决策任务。在经验性决策任务中,在被试阅读完封面故事后,屏幕上会呈现A和B两个选项分别代表不同的方案,被试在A方案和B方案各点击21次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查看方案。A和B方案的具体描述如下。

获得框架:方案A,生命问题显示“110人获救”,金钱问题显示“90万元将会被挽回”,该结果会出现21次,匹配描述性概率7/7;方案B,生命问题显示“385人获救”或“0人获救”,金钱问题显示“225万元将会被挽回”或“0元被挽回”,其中,“385人获救”“225万元将会被挽回”出现的次数为6,匹配描述性概率2/7,“0人获救”“0元被挽回”出现的次数为15,匹配描述性概率5/7。

损失框架下则将“获救”改为“死亡”,“挽回”改为“失去”,对应数字进行修改,其余均相同。实验过程中,被试通过点击方案A和B,根据反馈了解每个方案出现的概率,并做出最终的决策。

在描述性决策任务中,呈现与经验性决策任务相同的封面故事,直接以文字形式向被试呈现各个选项结果会出现的概率。

3 结果

3.1 生命问题下的描述-经验差距

分别在经验性决策任务和描述性决策任务下,以风险决策任务中选择不同风险方案的人数为因变量,以结果框架(获得、损失)和决策任务类型(经验、描述)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性卡方检验(宋广文 等, 2012)。结果发现,在经验性决策任务中结果框架的作用不显著,两种框架下个体的风险偏好相似;在描述性决策任务中结果框架作用显著(见表1)。

表1 生命问题下经验性范式和描述性范式下的决策结果

以风险方案的选择人数为因变量,以决策任务类型和结果框架为自变量,进一步运用Enter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决策任务类型对个体风险偏好的影响显著,相比经验性决策,在描述性决策下被试更容易受到结果框架的影响;结果框架类型影响不显著;决策任务类型和结果框架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描述性决策下,损失框架比获得框架导致个体更高的风险偏好,且差异大于经验性决策。回归模型的总预测正确率为66.3%,确定性系数为NagelkerkeR2=0.27。另外,使用独立性卡方检验进一步探讨决策范式和结果框架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在损失框架下,相比于经验性决策任务,个体在进行描述性决策任务时更倾向于风险寻求偏好(χ2=4.92,p<0.05)。而在获得框架下,个体在进行描述性和经验性决策任务时的风险偏好不存在显著差异(χ2=0.83,p>0.05)。在经验性决策任务中,获得和损失框架下风险方案选择人数相似(χ2=0.50,p>0.05);但在描述性决策任务中,损失框架下风险方案选择人数多于获得框架下风险方案的选择人数(χ2=4.92,p<0.05),表现出明显的框架效应(Cassotti et al., 2012; De Martino et al.,2006)。见图1。

图1 生命问题下不同决策任务类型和结果框架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表2 不同的决策范式和结果框架对生命问题风险倾向的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2 金钱问题下的描述-经验差距

采用与3.1一致的分析方法。结果发现,在经验性决策任务中,结果框架作用不显著;在描述性决策任务中,结果框架作用显著(见表3)。

表3 金钱问题下经验性范式和描述性范式下的决策结果

以风险方案的选择人数为因变量,以决策任务类型和结果框架为自变量,运用Enter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决策任务类型对个体风险偏好的影响显著,相比经验性决策,在描述性决策下被试更容易受结果框架的影响;结果框架影响不显著;决策任务类型和结果框架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描述性决策下,损失框架比获得框架导致更高的风险偏好,且差异大于经验性决策。此时回归模型的总预测正确率为65.6%,确定性系数为NagelkerkeR2=0.16。本研究使用了独立性卡方检验进一步探讨决策任务类型和结果框架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在损失框架下,相比于经验性决策任务,个体在进行描述性决策任务时更倾向于表现出风险寻求偏好(χ2=16.36,p<0.05)。而在获得框架下,个体在进行描述性和经验性决策任务时的风险偏好不存在显著差异(χ2=0.46,p>0.05)。在经验性决策任务中,获得框架和损失框架下风险方案选择人数相似(χ2=0.81,p>0.05);但在描述性决策任务中,损失框架下风险方案选择人数多于获得框架下风险方案的选择人数(χ2=5.57,p<0.05),表现出明显的框架效应(Cassotti et al., 2012; De Martino et al.,2006)。见图2。

表4 不同的决策范式和结果框架对金钱问题风险倾向的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图2 金钱问题下不同决策任务类型和结果框架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3.3 结果框架作用在不同任务领域下的差异

上述分析发现,生命和金钱任务领域中描述-经验差距都体现在损失框架下,因此以损失框架下风险方案的选择人数为因变量,任务领域和决策任务类型作为自变量,运用Enter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在不同任务领域下损失框架中的描述-经验差距。结果如表5所示。决策任务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即相比经验性决策,在描述性决策任务中个体更容易受损失框架的影响;任务领域影响不显著;决策任务类型和任务领域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见图3。此时回归模型的总预测正确率为71.3%,确定性系数为NagelkerkeR2=0.26(见表5)。使用独立性卡方检验后发现,在生命问题中描述性决策下个体更倾向于在损失框架下表现风险偏好(χ2=19.60,p<0.05),在金钱问题中也发现同样的趋势(χ2=12.10,p<0.05),见图3。

表5 不同的决策范式和任务领域对风险倾向的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图3 生命问题和金钱问题中描述-经验差距

4 讨论

4.1 描述性结果框架对风险决策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生命和金钱问题中个体根据描述性信息做决策时均有显著的框架效应,即相比获得框架,个体在损失框架下出现风险寻求偏好(Cassotti et al., 2012; De Martino et al., 2006; Pu et al.,2017)。先前研究指出,损失或获得框架反映的是一种消极或积极的情感信息(Fu et al., 2018)。研究者认为损失性描述可能诱发了个体消极情绪,倾向于沉思,认知范围缩小,出现认知偏差,进一步导致显著的框架效应;而获得框架下,“得到”的情境诱发了个体积极情绪,积极情绪通过拓展个体的认知范围,促进执行控制、认知灵活性等,认知偏差减少,进而削弱框架效应(Weiss &Merlo, 2020)。该情绪-认知角度的观点虽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但本研究并未对情绪进行测量,未来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结果框架是否通过情绪影响个体决策行为。

本研究还发现在生命和金钱问题中,个体在获得框架下的描述性决策任务中均未增加个体选择无风险方案的倾向性。Gosling和Moutier(2017)发现风险选项中的积极结果出现概率较高会增加个体对积极结果出现的高期待,对风险选项产生积极情绪从而导致风险寻求,而风险选项中积极结果出现概率较低则抑制了个体对积极结果的期待,从而削弱了框架效应。相比于前人研究中生命问题的风险选项积极结果(“无人死亡”)概率为1/3(Fu et al., 2018; Pu et al., 2017;Tversky & Kahneman, 1981),本研究为“2/7的概率无人死亡(或无金钱损失)”,积极结果概率更小。这可能是本研究未发现获得框架影响风险偏好的原因之一。这一结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此外,根据“齐当别”决策模型,人们的抉择行为实际上是搜索某一备择方案优于其他备择方案的过程,将主观差距较小的结果配对“齐同”掉,而对主观差距较大的结果配对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李纾, 2005)。李纾指出,感知到的差距大小能更好地解释框架效应是否存在。本研究中获得框架的无风险方案在最好可能结果维度上与风险方案中结果之间的差距(如生命问题下为2/7的概率385人获救对应110人获救),与在最坏可能结果维度上两种方案的差距(如生命问题下为5/7的概率0人获救对应110人获救)可能在主观上相近。主观感知差距大小能更好地预测框架效应,这一猜测可在今后通过增加概率上的差距以及操纵检验进行确认。

4.2 风险决策中的描述-经验差距

本研究发现相较于经验性信息,个体依据描述性信息做决策时更容易受结果框架的影响。可见,结果框架的作用存在描述-经验差距。以往研究发现,经验性决策中个体在获得框架下更倾向于风险寻求(Gonzalez & Mehlhorn, 2016)。从信息获取角度来看,本研究控制了经验性决策中的取样次数,使风险方案中两类结果出现概率在两类决策中一致,避免了过少的抽样次数导致低估小概率事件的结果(Hau et al., 2010)。从记忆角度来看,Gonzalez和Mehlhorn提出由于风险方案中的小概率事件(如挽回更多损失)在决策前出现次数较少,被试可能低估风险方案中小概率事件出现的概率,削弱风险方案吸引力,使经验性决策中结果框架作用的强度降低。还有研究发现信息格式能影响决策(刘建民 等, 2016)。比如,频率信息(如100人中有5人)较概率信息(如5%)更符合个体的习惯且能提高个体的决策成绩(Fiedler et al., 2000; Gigerenzer et al., 1988)。描述性信息以个体不熟悉的概率形式呈现,经验性决策则贴近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取样,信息表征类似频率形式,这更适合于个体的思维习惯,也能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进而可能减少框架的影响(Weber et al., 2004)。

本研究还发现,风险决策中的描述-经验差距在损失框架下尤为明显。研究者指出个体更关注消极的事物而不是积极的事物,愿意牺牲更多以避免损失(Baumeister et al., 2001),且个体对损失比获益的感受更强烈(Tversky & Kahneman,1981)。在做出描述性决策时,个体只能被动依赖当下呈现的直接性信息,易过多关注损失,导致对损失结果的情感预测更加强烈,为弥补损失,个体的风险寻求偏好增加(Ariely et al., 2005)。在经验性决策下,个体需要做出多次选择,因而会面临序列性的损失经验,这一经验能帮助人们意识到他们有能力将损失合理化,并能缓和描述性决策中的错误情感预测,降低人们避免损失的非理性情绪,降低风险寻求倾向(Fu et al., 2018)。而在获得框架下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被激发,产生认知促进效用,不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进而削弱结果框架的作用(Weiss & Merlo, 2020)。

4.3 生命和金钱问题下结果框架作用的比较

本研究分别比较了在不同决策任务类型下生命问题和金钱问题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在两类任务领域下,均出现了描述-经验差距。研究者指出,相较于金钱问题,生命问题下被试因体验到更多的绝望情绪,进而在描述性决策中表现出更明显的风险偏好;由于经验性决策下结果框架作用减弱,描述-经验差距更多来源于损失框架对描述性决策的影响,导致在生命问题下描述-经验差距更大(Druckman & McDermott, 2008; Huang &Wang, 2010)。尽管已有研究比较生命和金钱问题下的描述-经验差距(Lejarraga et al., 2016),但尚未有研究考虑其与结果框架的交互作用。而本研究发现描述-经验差距在生命和金钱问题中相似,与以往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或许与数据收集的时代背景有关。关于个体在生命领域中的描述性决策下更倾向于选择风险方案的结论大多基于10年前的研究结果(张凤华 等, 2007; Druckman &McDermott, 2008; Huang & Wang, 2010),而近期研究发现,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财富的重视与追求程度不断加强(辛自强, 李哲, 2020)。因此,金钱问题下个体在做描述性决策时,也更容易选择风险方案。此外,本研究数据主要收集于新冠疫情期间,这可能导致人们在短期内对经济发展信心不足和对当下金钱损失更敏感的现象(辛自强 等, 2020),从而增加了个体在金钱问题中做描述性决策时对风险方案的选择倾向。

4.4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被试仅在一个试次中通过查看21次出现的结果做出判断,而这种决策判断很可能会受到随机误差的影响,如反应偏向。其次,本研究仅对生命和金钱问题下的描述-经验差距进行了探讨,而未深入探究其原因。以往研究提出描述-经验差距产生的原因可能包含取样偏误、记忆有限、情绪等(李虹, 付丽莎, 2018; Fu et al., 2018; Rakow et al., 2008),但本研究中未对这些变量加以探讨。最后,框架效应还会受到决策内容的影响,决策所涉及到的结果越重要,个体可能越容易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Gosling et al., 2020),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引入决策结果重要性感知来探讨框架效应的内在机制。

5 结论

在描述性决策下,个体在生命问题和金钱问题中均表现出框架效应,即个体在损失框架下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在获得框架下均无明显的风险偏好。在经验性决策下未发现结果框架作用。描述-经验差距一致性存在于生命和金钱问题中。

猜你喜欢

描述性框架损失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两败俱伤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析意象,悟诗情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从描述性到分析性:法律史教学改革管见
损失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