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2022-04-01胡一诺张冬燕张菀麟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京津冀河北省

胡一诺 张冬燕 张菀麟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由于河北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河北省与京津两地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距,这成为制约京津冀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的主要短板。论文基于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从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高新技術产业发展4个方面分析制约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因素,并相应提出实现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Hebei Province, 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Hebei Province continues to improve. However, due to the relatively weak basic condition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Hebei Province, there is an obvious gap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between Hebei Province and Beijing and Tianjin, which has become the main weakness restric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ottleneck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Hebei Province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he invest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outpu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According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Hebei Provinc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关键词】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河北省

【Keywords】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Hebe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1-0060-03

1 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以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资源、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重要国家战略,它强调将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为京津服务、促河北发展”为宗旨,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提高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实现协同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河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与京津等先进省市相比,在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成为限制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的一大短板。准确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以及制约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因素,提出促进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有助于打破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困境,推动科技创新水平跃上新台阶,深化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

2 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北省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616”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出台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等政策,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积极推动重大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科研人员数量迅速增长。在“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科研投入总量不断上涨,但投入强度较低(见图1),截至2019年,河北省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数量达到85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为666亿元。

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中的数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提升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效果,2015-2019年河北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持续上涨(见图2),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河北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1.85%,较上年提高6.29%,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21位,较上年上升1位,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首次进入全国第二梯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70.71%,但超过50%),与河南、四川等省份处在同一梯队,但与北京(87.4%)、天津(81.2%)两市相比,科技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北京和天津两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第一梯队,而河北省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科研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科技创新体系总体效率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大部分科技创新基础指标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京津地区形成鲜明落差。

3 制约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因素

3.1 科技创新环境落后,难以支撑科技创新发展

2019年河北省科技创新环境指数为51.31%,较上年下降0.53%,在全国排名第21位,创新创业活力相对较弱,主要在科技人力资源与科研物质条件两方面与京津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河北省排在全国第19位,其中,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和万人研究与发展人员两项指标的排名分别是第26位和第22位,处在相对落后位置,说明河北省创新型人力资源匮乏。在科研物质条件方面,河北省位于全国第18位,较上年下降6位,其中,万人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为0.31家,位居全国第18位,低于北京市的0.52家、天津市的0.83家;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数为1.76项,位居全国第18位,低于北京市的3.56项和天津市的6.93项,说明科研物质条件难以满足河北省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的需求。可见,河北省提供的科技创新基础资源较为落后,与京津地区存在较大的资源禀赋差异,难以满足科技创新持续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

3.2 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阻碍京津冀协同创新

科技创新投入是指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调动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主要分为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2019年河北省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51.55%,位居全国第19位,处在中下游水平,在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两方面均与京津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从人力投入上看,2019年河北省万人研究与发展人员数为1.55人,而北京市和天津市分别为58.21人和6.38人,且专业技术人才中从事科技创新研发活动的人员占比不高。2019年河北省R&D人员全时当量为11.19万人年,位居全国第14位,远不及北京市的31.4万人年。同时,由于河北省内环京津,京津地区聚集了全国丰富的科研资源,长期以来河北省与京津地区在公共服务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更多科技创新型人才选择到京津地区发展,从而导致河北省人才流失严重。从财力投入上看,2019年河北省人均R&D经费内部支出为746.68元,而北京市和天津市分别为10 369.48元和2 964元,且2019年北京市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为6.31%,是河北省(1.61%)的4倍,天津市的R&D经费投入强度(3.28%)为河北省的2倍。2019年河北省科研经费投入强度位于全国第19位,处在中下游水平,而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在全国位列前三,河北省科技创新投入强度较低,并与京津两地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严重阻碍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3.3 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仅是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促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有利于破解河北省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2019年河北省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为36.35%,位居全国第21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受到科技创新基础平台、转化主体以及市場等因素的制约,存在工作机制不顺畅、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对京津地区的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吸引力和承接能力不足,且河北省企业自身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弱,科技创新转化效率低。2019年北京市万人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为105万件,天津市万人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为61.49万件,而河北省仅为13.3万件,占全国总量的1.6%。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低将直接影响科技创新产出效益,2019年河北省万人输出技术成交额为502.09亿元,位居全国第19位,仅为北京市的1.9%、天津市的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为6 484.73亿元,位居全国第29位,万人发表科技论文数为0.35篇,位居全国第30位。此外,河北省技术成果市场化指数为33.11%,虽然较上年增长了10.77%,但仍处于落后水平。

3.4 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

2019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位于全国第28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达到50.97%,较上年增加6.8%,但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27位。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科研经费投入、科技创新人才比例和专利申请数量等方面均符合国家认定的企业,是我国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实体,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越多,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越强,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2019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3 150家,位居全国第16位,远低于北京市的9 542家、天津市的5 111家。2019年河北省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 576亿元,位于全国第17位,与北京市(5 850亿元)和天津市(2 720亿元)差距较大,仅为河南省(6 118亿元)的25.8%。此外,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的比重、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位于全国28位。可见,河北省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处在全国落后水平,且产业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较差,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较低,传统工业仍处于经济主导地位,产业化效果不明显。

4 提升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4.1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高科技创新支撑力量

科技发展必须依托科技创新环境建设与保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就是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因此,提高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激发企业、研究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河北省有关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积极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努力建设能够开展高起点应用研究的高层次、高水平研究系统和试验基地,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为河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力量。同时,河北省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向京津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创新激励机制,为人才能力的提升和科研活动的推进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保障,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为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4.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助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与京津地区相比,河北省的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明显不足,这直接导致河北省较少的科技创新成果。一方面,河北省主管部门应大力贯彻并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加大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以地方综合经济实力作为参考,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逐渐增加R&D经费投入强度。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导者也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打造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平台,加快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要坚持人才强国战略,不断破除制约创新人才流动的壁垒,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科技创新人才流入,充分发挥河北省内环京津的地理优势,制定特殊政策,在创业投资、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京津地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到河北省就业。健全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创新型人才向产业流动,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

4.3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河北省应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加大与京津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大力推进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与京津地区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和对接转化工作,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构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和市场化水平高的京津冀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增强河北省知识创新能力,提高知识产出效率。构建京津冀科研产业园区,吸引京津地区雄厚的知识资源与领先的科技成果,进一步健全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京津冀资源共享合作和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建设京津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京津创新主体的重大科技研发成果进行孵化、转化,以核心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河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科技创新一体化特色的经济区域。

4.4 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

河北省应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坚持依靠科技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高新区以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为重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最终实现以高端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河北省有关主管部门应全面推行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导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强化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精准培育,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专业化、系统化、特色化。支持高新区围绕核心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形成引领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并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高原.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情况分析——基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9》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20(17):109-110.

【2】姜绍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机制研究[J].理论学刊,2008(4):50-53.

【3】宋之杰,施小平,刘楠.京津冀一体化下的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河北学刊,2008(6):215-219.

【4】張佳鑫,林颖,赵雪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1):15-16.

【5】韩志霞.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科技创新提升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7(34):7-8.

【6】高原.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下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市场,2018(6):26-27.

【7】高原.河北省创新能力排位情况分析——基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分析[J].知识经济,2019(18):6-7.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能力京津冀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怎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