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形象

2022-04-01路麒玉

文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渔翁柳宗元意蕴

路麒玉

内容摘要:柳宗元在被贬谪期间,曾多次写到渔翁意象,可见渔翁意象是作者的悉心创构。中国文化中渔翁意象从始至终都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因此也成为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符号。本文以《江雪》《渔翁》两首代表作品分析柳宗元笔下的渔翁意蕴。渔翁形象的塑造,不仅对于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人格理想具有深刻意义,也体现出作者在孤独抑郁中追求心灵自由的心路旅程。

关键词:柳宗元 渔翁 意蕴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在貞元二十年,柳宗元与旧官僚等人开始了政治上的尖锐斗争。但最终“永贞革新”以失败告终。随即便被接连贬谪,先后被贬邵州刺史、永州司马。接二连三的贬谪使得柳宗元充满了怨愤、忧郁之感。在这期间,柳宗元也开始使得“渔翁”题材在他的作品中涌现,并卓有成就。柳宗元最著名的渔翁题材诗歌即《江雪》和《渔翁》,在诗歌中,他去塑造了两位渔翁形象:寒江、西岩。这两个形象从被贬的执着勇士到胸襟旷达的隐士,也暗示了作者性格从孤苦、怨愤到豁达开朗的心境的转变。在诗歌中的“渔翁”形象不仅是作者的自喻,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人格。仅以《江雪》、《渔翁》和《溪居》三首诗来窥柳宗元在永州的“渔翁情怀”。通过对《江雪》和《渔翁》中的两种渔翁形象进行分析,无论是在把握柳宗元的审美人格还是渔翁形象的意蕴方面都有意义。

一.《江雪》中的渔翁形象

柳宗元在经历贬谪之前,是一位极具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用他的热情和朝气投身到“永贞革新”中去,但是受到保守派的阻碍,他也被贬。这一系列的变故给柳宗元带来了惨重的打击。他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写道:“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僇。”①试想一位本该拥有光明仕途的年轻人,突然被政治抛弃后心中五味杂陈的感觉。从此他的理想和现实出现了裂缝,从一位锦绣前程的朝廷官员变为了一个偏远地区的朝官,这巨大的落差无疑给柳宗元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必然会多多少少遭到影响。因此反映在作品中,他的《江雪》就流露出了孤独寂寥的情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这首诗从总体上看就是一副渔翁在寒江边独钓的景象。但用文学的眼光去考量,它不仅是一副风景诗,更蕴含了深层次的思想或者意识。关于这首诗歌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说法,或从歌颂的角度进行阐释,又或从现代性的角度进行解读。笔者认为《江雪》一诗所表现的感情是浓厚而又深邃的。在这仅仅的二十字里,作者营造了一副冬日垂钓图,塑造了一位孤独苦闷、迷惘落魄的渔翁形象,也是带有浓烈的自比的悲剧形象。

《江雪》好似一幅优美孤寂的风景画,缔造出了一种清冷肃清的艺术境地,塑造了在寒江边独钓的渔翁,暗含着他内心的迷茫。诗歌中的每一句都有景物的填充,将天、山、径、雪等一览无余。鸟儿已经飞远,映入眼帘的只有一望无际的天空,在这种天地之大和人的渺小的对比中,更折射出诗人的无力。白雪皑皑,一尘不染,万籁无声。只有一艘小船在江中飘着,还有一位渔翁在独自垂钓。好似眼前这景象都被白雪覆盖了,它是清晰的,又是模糊的。这种晶莹透彻的场景和人世间的灯红酒绿、官场的勾心斗角形成强烈的对比。渔翁在这空旷洁净、寒冷凄凉的静谧世界中独自做着自己所爱之事。用这寂然无声的静去反衬出作者心中复杂心情的动。如此高度浑然一体的境界是需要多么高超的哲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万”、“绝”“灭”这两组字两两相对,使得诗歌背景尽显空旷、死寂之感,似乎延伸到了无边无垠的程度。这种背景就为下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营造了背景。“千”、“万”又与“孤”、“独”给人一位数字上的直接反差,带给读者空寂、阔大的视觉冲击,从而体会到绝望凄凉种种感情。大雪皑皑,冰天雪地,看不见丝毫的生机,只留下了茫然、迷惘。因此,作者又用了“绝”和“灭”这两个字,将本就没有生气的环境又推进了一层绝望。表现出自己内心极度怅惘和盘托出。这些字眼与作者的落拓失意相一致。正当读者沉浸在这种哀伤之中时,却突然看到了后半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好似在这死一般寂静的画面中,突然出现了活物。我们会感叹“孤舟蓑笠翁”渔翁的坚韧,而“独钓寒江雪”又刻画了一位孤独的渔翁形象。在遭受了朝政的挫折之后,他行之惟艰、也无扶助,只能像渔翁一般地安坚守。在面对这种人生巨变的时刻,柳宗元感受到最多的便是无力和迷茫。他在此时还没有开始有意地孤傲不群与官场进行抗争。尽管是不拘一格胸怀阔达的苏轼那里,在被贬黄州初期,不照样也有“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寂寞和悲凉吗?在柳宗元的初始阶段,他还不具备可以与困难处之泰然的襟怀。因此《江雪》中的渔翁将其理解为怅然失落、孤寂落寞的缩影更为妥帖些。

同时,《江雪》中的渔翁也充满了哀怨。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家遭受贬谪的经历数不胜数。最为熟悉的就是屈原,而屈原的人格魄力更为后世所推崇。柳宗元与屈原一样,内心充斥着无尽的忧伤和失落。刚好永州地处湘水之侧,因此柳宗元不自觉将自己命运和屈原想联系。他曾在此时期写过《吊屈原文》、《天对》等文章抒发自己愁情哀怨。他把自己比作“楚客”、“楚臣”、“楚囚”。在柳宗元的身后我们可以看到他有着和屈原一样的悲剧诗人的抱怨哀愁。而他与屈原的不同便是选择宣泄这种情绪的方式不同,屈原自沉汩罗江,柳宗元并未如此,他在这茫茫大雪中独自彷徨。就在此时,他找到了远离朝堂,身处安静之地的“渔翁”作为自己的精神载体。我们也可以联想到“愿者上钩”的姜尚。姜尚因自己才能无用武之地,只能隐居垂钓。然而他最终被周文王所赏识,并请他作为军师,从此姜尚成为了开国功臣。这种“渔翁”形象是士人心中的理想,柳宗元也在追求,但结果必定不会完全相同。寒江渔翁是孤独地等待,而姜尚的渔翁却是愿者上钩的等待。柳宗元在《江雪》中含蓄地表达出了他的哀怨,通过一种与世隔绝的景象来传递。在这幅图画中,作者在这一望无际的大雪中看不到出路,象征着生命的荒废还有找不到出路的茫然失措。在这本就凄清的画卷中又抹上了悲壮的一笔。渔翁的形象显得更为悲剧,他使我们联想起屈原的惨状,再现了中国文人的崇高。一首诗歌可以使得审美性和哲理性完美融合,同时带给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不得不使人赞叹。在接受者也就是读者心里,这种渔翁形象早已形成了象征性的代表,它是人们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二.《渔翁》中的渔翁形象

柳宗元在贬谪永州后期创作了《渔翁》,与《江雪》诗都寄托了诗人的独特情怀。《渔翁》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在的渔翁形象,营造了一种闲适恬静、清丽雅洁的景象。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

诗歌从总体上描绘了渔翁在湘江上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风景。清晨之际,寂静的群山在阳光照射下开始醒觉,澄澈的江面上漂浮着一层薄雾,此时西岩的渔翁烧楚竹,空气中生气了袅袅炊烟。烟雾慢慢散去,没有出现渔翁,却在这静穆的青山间听到了渔翁离去时一声声的橹桨声——“欸乃”、“欸乃”……。而这一声“欸乃”的桨声使得原本安静的山水之间充满了清新的意味。这声音与“渔翁”这一形象互相映衬,虚实相生,使得整个意境一虚一实。虽然空旷的见面不见渔翁,但是我们通过这歌声想象“渔翁”划舟的欢快场景。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碧水青山自由舒展的美景,感受到一种淡泊从容的美感。“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两句从远景展示了西岩美景,在水中划桨的渔翁回头一看,只能看到昨晚宿梦之处天无水连为一条线,只有那自在的白云随风飘荡,悠然恬淡。渔翁的生活显得如此随性,而此时的山水又与他完美融合。作者在这幅不染纤尘、远离尘世的山水画中,用山水的瑰丽来冲淡他被贬谪的孤独苦闷,通过对渔翁平淡生活的记叙,流露出自己向往的生活,更加突出了作者心中的淡然。《渔翁》当中的渔翁形象,更加具有典型性,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渔翁的随性,精神上追求宁静的特质。

三.《江雪》《渔翁》两首诗歌中的渔翁响形象对比

《江雪》和《渔翁》,同时提到了渔翁形象,但他塑造的人物心理和诗歌风格都有分别。这两首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渔翁形象是截然不同的。相对比而言,《江雪》中的渔翁在经历朝政变故之后,面对突如其来的磨难,柳宗元所阐释出的渔翁更多几丝孤独和迷茫。而在皑皑白雪和平静的湖面相接的这种画面中,作者通过漁翁寄托了自己对朝政理想的幻想和不知所措的迷茫思绪。造成这种原因正是因为柳宗元被贬前期和后期发生的心态变化造成的。

《江雪》写作时期是在柳宗元被贬谪的前期,因此此时他所塑造的渔翁形象,代表了诗人的人格追求和思绪体验。作为一个本是在仕途上扶摇而上的人,突然受到强烈的政治挫折,从一开始声势浩大的政治改革中变为了一个被遗弃到荒凉之地的人。柳宗元的内心必然遭受了巨大的折磨。他的抑郁孤独、愁苦凄凉、愤慨忧伤都无处释放,便借助“渔翁”这个载体表现出来。《江雪》当中的渔翁独自垂钓的孤独和无助,实是作者心中的痛苦流露。同时无奈之感也在诗歌中流露出来,他一时无法从这人生低谷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然而类似的文人又何止柳宗元一人。凡人都是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面对大起大落,自然无法立即超然脱俗。而《渔翁》写在柳宗元贬谪后期。在此时作者的心情已经逐渐趋于平淡宁和。尽管此时仍有孤单落寞,但却少了几分忧愁。他从内心的矛盾冲突变为了自我和解。《渔翁》在一副闲适恬淡、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中,去表达自己的释然。在他与现实和解的过程中,柳宗元已经从屈原型的悲剧心态转为了对陶渊明的模仿。他曾写过“甘终为永州民”,表现出他渴望过着陶渊明那种平淡、朴实真诚的生活。对于这个看法有很多学者给予了不同的结论,有人曾说他只是柳宗元在绝望时的无奈心态流露而已。但他游玩山水、进行迁居都是事实,而在永州后期的神棍与陶渊明的生活也有几分类似。从诗歌整体基调看,柳宗元已经不再孤傲失望,而是稍显平和。同时到了《渔翁》中的渔翁形象,相比前期已经具有更加典型深刻文化寓意了。它表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聪慧智者形象,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对悠闲、独立、自由等形象的渴望,成为了士人理想中的精神载体。在渔翁身上我们看到了智者能屈能伸。要达到这种心态,需要多么高深的智慧和悟性。在诗歌风格上,《江雪》描写的山水是凄凉、孤寂的,《渔翁》中的山水是空灵、生动的。《江雪》通过渔翁独自垂钓的动作暗暗地对朝政进行反抗和控告,而《渔翁》通过渔翁突然回眸发现早已远离青山的反差,表现出生动轻快完美地和自然融合。

总之,《江雪》、《渔翁》塑造的渔翁形象,都是诗人在遭受贬谪后的心理变化痕迹人物心态多元化的体现。将这两个时期的渔翁形象综合考察,便觉得这是柳宗元曲折心态的和两首诗歌的渔翁形象,是诗人被贬永州期间心灵变化的轨迹和其多元化心态的形象展现。将前后两个渔翁形象合而观之、相互补充,便是柳宗元心态全貌的缩影了。

四.渔翁意蕴

柳宗元笔下的渔翁,是诗人理想人格的寄托。他不是渔翁本身,因此他期望自己能具有渔翁的态度。或许这是柳宗元本人的一个幻想。柳宗在《潮口馆潇湘二水所会》写道:“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②。此句本意在写洒脱自然的渔父,然后后半句流露出了悲伤的情绪,从中可以看出柳宗元从头至尾伤愁之情都无法释怀。《渔翁》虽然塑造了渔翁的潇洒自然,但是他仍然没有脱离孤苦寂寞。在整首诗歌当中尽管字字可见平和从容,在其中也充斥着伤感的情结,或许这与柳宗元本人的性格有关。我国诗歌当中描写渔翁形象的数不胜数,和中晚唐时期的张志和所写《渔父歌》中的那个“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③的完全洒脱的渔翁相比,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就有了些许的真诚,他并未完全像庄子那样归于天地万物,也不像陶渊明那样质朴轻松。因此,在《渔翁》中所描写的这种渔翁自由自在、与山水合二为一的冲淡生活,只是柳宗元本人的一种梦想,他很渴望成为这样的渔翁。然而,他并未完全想放弃自己的人生思想,儒家思想还在他的生活里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他不断地在苦难的现实和闲适的理想中抉择,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渔翁只是他的理想载体。而对于山水风光的描绘,物我相融,无我之境,都是柳宗元追求的理想状态。他加上的“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两句就足以表明他的内心的失落感。他也是肉体凡胎,在遭受到官场的失意之后,心中留存着许多无奈和抑郁,又如何这么迅速的做到像这无血无肉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呢?因此他仰望天空,看到这随风飘荡,洁白无瑕的白云的时刻才会发出内心的感慨。或许,在每一个看起来远离世俗的渔翁背后,曾经的他们都是一个充满激情,有些远大理想,志存高远的渔翁。从《江雪》渔翁的愤懑不平、失落绝望,继而到《渔翁》中渔翁的自在从容、淡泊名利,不仅仅是柳宗元的思想情绪变化,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屡屡受挫都展示在其中。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或许才会变成后者的渔翁,这种改变有失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理想,每个作者笔下的渔翁不过是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综上所述,柳宗元诗中的渔翁意蕴是深邃的,既蕴含了对人间世事的关怀,又表达了超越世俗生活的高雅情致,既超俗绝世,又和山水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吕国康.《江雪》诗的背景与寓意[J].柳州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翟满桂.柳宗元在永州期间的心境与诗歌创作[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4]吴文治.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孙昌武.柳宗元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吴文治.柳宗元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4.

[8]何书置.柳宗元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1994.

[9]高玉兰.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J].科技视界,2012年第29期.

[10]陈伯海.唐诗汇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注 释

①姚鼐纂集:《国学典藏.古文辞类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版,第378页。

②(唐)李白等著:《中国古代名家诗文集.柳宗元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305页。

③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上、下》,五洲传播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第1005页。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渔翁柳宗元意蕴
干将莫邪传说演变路径及文化意蕴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江雪
天宫院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神秘的“渔翁”
最会打鱼的渔翁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渔翁收藏:李群
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