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与交友

2022-04-01周炳揆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密友情谊家庭成员

周炳揆

某日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起在疫情期间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他所有的通讯录统统整理了一遍,把800多人缩小成50余人,这张50余人的表上有家庭成员、同事、朋友等,都是他决定要经常保持联络的。

我们通常的思维方式是朋友多多益善,但是疫情带来的变化之一是出行减少了。例如,接到中学同学女儿婚宴的请帖,会三思:人群聚会有风险,我一定要出席吗?这次疫情,暴露了许多我们原先不知道的事,其中有一件就是:我们交的朋友确实有数量和质量的差别,其中有一些朋友是我们渴望见到的,也有一些人如果不见到反而更轻松。

或许,在疫情暴发以前这种感觉就存在,但往往被忽视,爱交际的人会一个接一个地参加聚会,一位朋友曾不无得意地对我说:“昨天我有五个饭局呢!”事实上这些交际大都是泛泛的,不可能有深度交流。疫情一来,可能“一顿饭”也不参加了,反而觉得轻松自如。

有人做过研究,人类所具有的认知能力使人们最多只能同时有4-6位密友。这里说的密友,系指你个人社交圈核心层的人——关系密切、互相之间爱慕,值得你每天,或者是每星期花时间、花精力去细心维护。显然,所谓密友,包括你的性伴侣,也包括一到两位家庭成员。

即使是在疫情发生以前,偶尔结识的人、萍水相逢的朋友,也很快会消失,或者说会被替换。有研究说,每隔五到七年人们会更换一半朋友圈内的人。与此相吻合的是,这个研究还揭示了所谓友谊,只有一半是“相互”认同的,也就是说,在你认为是朋友的人中,只有一半的人认可你也是他们的朋友。这并不是说人们交友时一厢情愿,会沾沾自喜于自己朋友众多,其实只要客观地分析一下,多一点思索,就可以认识到上述结论是事实,疫情只不过是加快了思索和识别的过程罢了。

不是吗?疫情期间,当参加一次聚会要作风险评估时,你和你的朋友对友谊的珍视程度就昭然若揭了,去学校接孩子时认识了孩子同学的妈妈,俱乐部练瑜伽时结识的伙伴等,肯定不会是你优先考虑要去聚会的对象。显然,当推动这些“交友”的外力不复存在,你会恍然大悟:“原本并没有太多话可说的,除了寒暄,从来没有过深入交谈啊。”

当疫情过了以后,你会不会后悔呢?那位曾经一天有五个饭局的人会不会感到内疚呢?不会。疫情教会了我们追求健康、安静的生活方式,使我们审视一下,哪些人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们依然联络,依然冒着一定程度的風险见面——因为我们珍视和他们的情谊。而这种朋友情谊,只有在朋友双方有共识、有共同追求的情况下才能存在,才能伴随我们终身——当然,更是伴随我们走过了疫情。

摘自《新民晚报》2022年1月27日 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密友情谊家庭成员
浓浓的乡村年味 深深的少年情谊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德国人“密友”不多
情谊,讲究势均力敌
朋友的情谊
闺中无密友
比敌人更可怕的三种朋友
落马官员的“密友”生态圈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