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短杂文小辑
2022-04-01王景等
王景等
定位
王景
半年前,楼下美食街新开了一家餐馆,附近的吃货们都去尝鲜,纷纷反映菜量太小。老板不以为然,说真正的美食家吃的是味道,而不是吃饱吃撑,他们餐馆定位于为真正懂吃的顾客服务……前不久,该餐馆关张了。
的确有一部分餐馆,菜量小价格高。但人家味道独特,餐馆装修精致,服务也有独到之处。那家倒闭的餐馆,一项都不占,却学人家菜量小,生意惨淡可想而知。
近几年,我们码字群里出了几位大咖,文章发遍大大小小报刊。文章里他们的父母,身份变化莫测。今天是工程师,明天成了教授,后天又变成了企业家……文友们有非议,他们便解释散文原本就可以虚构,人家某某大师的散文就有虚构的成分。
然而这些码字大咖的文章,既无思想性也无趣味性,文笔粗糙。读者读这类文章,无非读一个“真”,觉得接地气。把“真”拿掉,就一无是处了。
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准自我定位,是干任何事的基础。
躲雨
兰溪
曾经最怕听到气象预报说“局部地区有短时降雨”,如果没带伞,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不得不找个地方躲雨。
躲雨的地方,常常只能勉强让身体不被淋到,自然不敢玩手机消磨时光,怕打湿了屏幕。可以做的,只是无目的地注视前方。
有心理学家说,每天发一会儿呆,可以让自己放空,减轻压力。然而生活中,没有几个人刻意去发呆,躲雨则制造了这个机会。而且在雨中,街景看着比往日清新,的确很适合做一场心灵瑜伽。
如今我不再讨厌“局部地区有雨”,雨来了,我就像收到一件礼物。
随意如春
耿艳菊
日光明亮,青砖红瓦,老房子一隅,青砖上有斑驳苔痕,红瓦槽上有零落黄叶。老房子向左一点点,却旁逸横斜出数枝花朵来。那些花开在翠绿的叶片间,有两朵直跃上了朴旧的红瓦。花朵也是红色的,浅绯红,像小女孩脸上的烟霞。
这场景是一家报纸副刊的配图,摄影师为它取了个非常美妙的名字《随意的春》。
春天何时做作过?春花随意开,春雨也随性来。图下恰好是摄影师写的一篇文章,内容是人间烟火里的小小温暖场景。菜市场上,一场春雨里,卖鱼人在雨中为顾客忙着杀鱼、刮鳞。他的头顶上一会儿是花伞,一会儿是绿伞,一会儿又换成了红伞,围着他鱼摊的,还有一圈五颜六色的伞。
伞开如花。这也是一幅“随意的春”。来买鱼的人看卖鱼人在雨中忙活,自然要把手中的伞移一移。不是故意而为之,却像花朵开在春天般,暖暖。
人活着,也应像春天那样,自然、随意、随心、明媚、温暖。
帮人与助己
牧徐徐
有一年旱情严重,我家的那几亩稻田全要灌溉,得用水车从山塘里车水进去。
又因我家的稻田地势过高,比山塘高出很多,所以至少要用两台水车,中间做一次过渡,建一个屯水池,一阶阶地翻送上去才行。
而我家只有一台水车,于是父亲便找邻居去借。邻居说,我家也得要车水救稻呀,至少一周后才能借给你们。
父亲回到家,一想,自己不能什么都不做,硬等上一周呀。况且一周后,稻子极有可能被旱伤了根茎,肯定会减产。
于是,父亲作出一个决定:把自家的水车架到邻居家的田埂上,帮他们去翻水。这样一来,两台水车同时工作,灌溉速度大为加快,结果只用了两天半时间,就把邻居家的几块稻田都灌满了水。
邻居家的水车因此空闲下来,能借给父亲用了,我们家的稻子也得到及时救助。
父亲是在帮人,其实也是在助己。
捕捉瞬间
程筠
一位人像摄影师,早已名声在外,演员模特、画师工匠、旅客路人,在他的镜头之下,每一张,无不恰到好处。一闪而过的美,可遇不可求,可他却像信手拈来。人们相信,这定是被上天偏宠的人。
与他合作,方才知晓,所谓天赋,不过是沧海取一粟、恒河取一沙的“粗笨”。同一表情,连拍十数张,甚至数十张,重复镜头,层层叠叠。一场摄影,片量惊人。选片,堪比愚公移山。
有人问:这样不累吗?决定性瞬间,拍下几张,已是佳作,何必去简从繁,费时耗力,徒增工作量?
他却答:即便是摄影师,也不知道,好的瞬间会在何時出现。唯有多拍、海选,才不会错过最精彩的瞬间。
原来,所谓的瞬间捕捉,不过是不遗余力地千挑百选,直到无可替代。所谓天赋异禀,也不过是不厌繁重,精益求精。
很早从前,乡下大豆选种,也是这般较真。新收的大豆,尽数过一遍筛,饱满圆润的,再次过筛。筛滤之后,将迎来第三遍严选,只有豆大如珠、肤白如脂的,才能被小心翼翼珍藏起来,身系厚望,静待来年。
“差生”文具多
孟冰洁
网络流行语“‘差生’文具多”,指的是有一种学生,虽然不怎么爱学习,但特别喜欢买文具。他们常常购置大量的学习用品:各式各样的笔记本,多到用不完的笔芯,还有许多花里胡哨的小文具,例如香味橡皮、卡通便利贴等。他们不爱学习,因此试图通过购买文具来暗示自己:我为学习做了很多努力。
其实,许多领域都有这样的“差生”。例如,有人花了很多钱购买了高级烤箱和全套烘焙工具,但是没有踏踏实实地学习食谱,连烤个简单的戚风蛋糕都会失败;有人早早准备好了各种摄影设备,也找好了网络上的教程,然而从未开始过真正的摄影学习;有人办了健身年卡,买了运动衣、运动鞋和瑜伽垫,却将其束之高阁,从来不运动……大家还是应该努力做一个“行动派”,不要用“文具多”来欺骗自己。
青行灯辑自《今晚报》《新民晚报》等 杨树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