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遗传学课程思政的探析
2022-03-31勾晓婉侯文倩孙健英韩永华李宗芸
勾晓婉, 侯文倩, 孙健英, 韩永华, 李宗芸
(江苏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战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灵魂和使命.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因此,培养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要夯实科学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德育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各类课程都必须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构建完善的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1].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2],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动能.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遗传学课程是所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具有横跨时间长、专业涉及面广、学习人数多的特点.因此,在遵循课程本身的教学规律前提下,应结合授课内容和课程性质,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多方向、多角度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使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贯穿于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塑造具有健全人格、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遗传学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3-4].
1 遗传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1.1 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及爱国情怀
纵观国内外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中国遗传学家为遗传学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国老一辈遗传学家秉承着家国情怀,把个人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从未停止过科学探索的脚步.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从事水稻育种事业60余年,而他的初心仅为让更多的人吃饱饭.为了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他拿着放大镜,在稻田中一找就是几年.终于,“野败”被找到,“三系两区制种法”得以推广,水稻产量大幅提升.通过对科学家的案例讲解,可以使同学们感知到前辈们对中国遗传学学科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1.2 社会责任与文化自信
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登月计划”,2000年,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6个国家共同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6].我国承担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的测序工作,尽管贡献率1%左右,但是我国是参与这一项目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同时,6国的通力合作实现了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打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此案例还可引申到“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树立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3 科学道德与学术伦理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总是在摸索中进行的,也有一些科研工作者为了得到“自定的”或者“预定的”科研结果,开展了一些违背科学原则和伦理道德、违反学术诚信的研究.例如:2019年,南方科技大学原副教授贺建奎,通过编辑人类胚胎CCR5基因,生育可以免疫艾滋病的婴儿.这一事件严重违反了国家规定和医学伦理,将未经严格验证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辅助生殖医疗[7].贺建奎的行为不是科研创新,而是严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同时,其个人的行为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也带来恶劣的影响.通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术伦理的讨论与思考,使学生明白,自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国家的一员,其行为可以为国争光,也可能使国家被抹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伦理观、学术道德观和诚信观等.
2 思政元素融入遗传学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强行嵌入”或“故意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而是要对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进行加工,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在遗传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素材时应依据自然渗透的原则[8],例如: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可以与伴性遗传章节相联系;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太空诱变育种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做到思政教育不突兀、不生硬地与专业知识融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思考问题和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行修养[9],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起到表率作用,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例如,针对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将学生分成小组,先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事件的始末,同时自主学习基因编辑工具的作用原理,制作成PPT在课堂分享,之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自己对整个事件的看法.通过此过程,学生可深入掌握基因编辑的知识点,还可以深层次感受学术伦理的重要性.
3 思政元素融入遗传学课程的路径
3.1 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建设
教师在进行遗传学课程教学时,首先应结合遗传学课程本身的基本规律与原则,多方查阅资料,搜集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以《现代遗传学教程》[10]为例,可以梳理出一套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表1),用于课程思政教学中.
表1 遗传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示例
3.2 以教学设计驱动课程思政建设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照遗传学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结合遗传学的基本规律,根据已建立的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做好思政教育方案;结合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利用丰富的载体途径(PPT、视频、历史影像等),制作出体现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11].同时,采用自然渗透的原则,设置思政方面的互动、提问和讨论等环节,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3 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是引领学生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如,在讲解孟德尔定律扩展时,可介绍谈家桢院士的事迹,让学生珍惜现今优越的学习条件,同时擦亮双眼,不要忽略生活中的小细节,因为每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点滴,可能都蕴含着深厚的知识.
二是将遗传学家的故事融入到教学过程.例如:关于孟德尔定律,孟德尔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但提出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时,却没有得到认可,使真理沉寂了30年才再次被发现;麦克林托克耗时6年研究玉米的籽粒颜色,提出著名的“Ac-Ds调控系统”,但从提出时的被质疑,到在细菌、酵母等中再次被验证,中间时隔20多年.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科研中要有毅力,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敢于挑战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