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为例

2022-03-31朱晓艳邓超群邓程丹

教育观察 2022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师

朱晓艳,邓超群,邓程丹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一、研究背景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应体现三大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学生中心,二是突出产出导向,三是突出持续改进。[1]2020年10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发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倡导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并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个性化课程等精品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2]混合式教学有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学生自制力差、教师角色转型失败、平台利用率低、资源更新滞后、评估机制单一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学生、管理者需共同努力,让混合式教学实现应有的价值。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由来已久。祝智庭等人认为混合式教学所要做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3]王金旭等人认为,混合式教学是网络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相互结合与补充,其目的在于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4]谭永平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混合性体现在课程平台功能、线上资源建设、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混合。[5]李逢庆认为,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掌握学习理论、以问题为中心的首要教学原理、关注高阶思维养成的深度学习理论和促进记忆保留的主动学习理论。[6]吴岩提出,要大力建设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大类型“金课”。[7]混合式学习不同于自主学习,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不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师生利用数字化资源、智慧平台等混合式学习渠道需要明确教学的整体设计、跟踪与评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线上资源实现“1+1>2”,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英语读写为例,阐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与实施。

二、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一)课程理论

课程设计以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大学英语读写以产出导向法作为课程理论基础,坚持思想引领与学习领航相结合,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坚持双体系育人和“三全育人”相结合。

产出导向法(POA)是从文秋芳团队2007年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提供教学方法。该方法以输出驱动与输入促成假设为指导,课堂教学突出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有机互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8]产出导向教学的核心流程如下:一是驱动,设置有交际真实性的场景、任务,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二是促成,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指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供从词汇、句子到完成篇章所需要的支架学习训练;三是评价,既包括即时评价,也包括延时评价,挑选出可教性、典型性焦点进行点评,以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最高质的教学成效。[9]

(二)课程设计

本文从课程目标、对象、资源、平台四方面分享大学英语读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大学英语读写对标理工科大学建设,结合学校石化专业特色,对接各学科学生外语能力与人才培养需求,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语言输出运用能力。每个单元设定一个总目标,总目标是针对既定主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运用语言进行成功表述的能力。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多个子目标。教学流程为先“驱动”发现知识缺口,再“促进”提供帮助,再“评价”产出样本,“以评促学”。整个流程循环渐进,让学生逐步进行认知加工,最后综合完成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每个步骤都按照总目标—子目标—子目标—总目标推进。

本文遵循“金课”和“两性一度”标准,从知识技能、认知素养及情感发展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读写的教学目标进行界定,目的是夯实英语通识基础,突出英语实践技能,增强文化自信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外语水平和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创新性、发展性。知识技能目标由学生在开放课程平台上课前自主学习,线下课中内化。认知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以及融入认知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中的课程思政目标,则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由师生和生生互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包括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语速中等的英语广播,能较好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读懂公开发表在英语报刊上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用英语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撰写英语小作文。认知素养目标包括学习外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情感发展目标包括形成正确地对待英语社会与文化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观,用正确的认识观指导语言学习。

2.课程对象

2019年初,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先选取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龙头特色专业作为试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20年9月,全面推广至全校所有开设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非英语专业。

3.课程资源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及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依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篇)》教材,教程提供师生用书、数字课程、移动学习应用等多元立体教学资源。我校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选取了校园生活、休闲娱乐、情感发展、人生规划等话题,涉及社会发展、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8个主题,并自主创建了以下资源:

课程讲义:每个主题都配备与课时相对应的三个讲义,用于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师生探究、课后学生自主巩固。

教学课件:每个主题都有9个课件用于教学,具体包括背景介绍、文化导入、篇章分析、写作技巧、词汇精讲、语法探究、主题拓展、构词法则和翻译技巧。

电子教案:自制完整的电子教案。每个主题都分三个教案,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知识与课后深化知识。

教学视频:补充部分英语知识小视频,用于课前学生自主预习,使学生了解单元任务和提升学习体验;课中交互使用视频,加深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和提高学习效率;课后推进视频材料,进一步强化语言知识和提升语言技能。

教辅材料:自编相应课程练习及一套与教材相对应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用于学生课后练习和知识巩固。

4.课程平台

为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学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线上教学方式主要采用U校园智慧教学、超星学习通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线下以多媒体教室为主。

U校园智慧教学平台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开发的与教材深度融合的移动数字课程平台,专为院校外语教学提供教、学、评、测、研一站式混合教学解决方案。目前有1400多所院校使用,4万教师用户以及500万学生用户。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教学管理功能随时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快速获取学生的学习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情况,以便更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和重难点。

学校在超星学习通上开通课程网站并配备相关教学资源,主要用于发布教学公告和课程资料、课堂考勤、作业提交、疑难问题交流、课堂讨论以及测评等。

教师可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在线学习国家精品课程,更好地丰富相关主题知识,让学生能更好地拓展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锻炼学生自行收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实践

以产出导向法、学生为中心及课程思政为核心课程理念,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线上线下活动设计

1.驱动环节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设置具有真实性的场景任务,激发学生对主题知识的需求和探索。

第一步(线上场景导入):学生主要通过U校园和超星平台,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自主学习观看微课视频以获取单元主题和背景信息,同时做好预习工作,以保障下个教学环节顺利开展,激发学习动力并养成良好的输入、输出、消化、巩固知识的习惯。

2.促成环节

根据教学任务的达成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供从词汇、句子到篇章所需要的支架式训练。

第二步(线上线下篇章讲练):师生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网络平台,以教材主题模块内容为基础,开展线上和线下篇章精讲精练,探讨不同主题材料内容的信息逻辑和关系,并在线下自主探究和内化,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

第三步(线上语言练习):为了更好地巩固篇章分析技能以及段落、句子、短语、词汇等知识,课程开展语言在线练习,主要以自我检测和自我探究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让学生提炼解题思路。

第四步(线上线下话题讨论与鉴赏):为了保证有效有料的活动输出驱动,课程通过挖掘单元主题中的典型文化特点,开展中西方文化在线比较研究和探讨,同时规范调整语言的结构、词汇、发音等,以加强英语口语的精准性,增强文化的互通互鉴。

3.评价环节

师生对教和学开展评价,既包括即时评价,也包括延时评价,以检测促成后的成果。

第五步(线下学习反思与分享):师生在多媒体教室及网络平台,聚焦主题学习评价。为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反思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同学的反馈中打磨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因素。情感推动执行力发展,可以让学生达到英语学习知行合一。

第六步(线上线下项目输出与鉴赏):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主题都采用线上线下小组项目输出与鉴赏活动。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项目准备及项目展示等过程中充分锻炼语言应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及同伴互评等能力。

第七步(线上单元自测):在每个主题全面学习之后,课程采取线上自测方式完成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阅读题、写作题和翻译题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式,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反映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本课程采用标准参照型考核,即根据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理念制订一系列标准。学生总体考核成绩依据每一项任务情况与标准比较的结果,注重过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强调形成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及方式的调节。考核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特色、以问题为主线、以结果为导向、以创新为焦点的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

课程考核由50%的终结性考核和50%的形成性考核构成。终结性考核主要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形成性考核由线上成绩(50%)以及线下成绩(50%)构成。线上成绩由中国大学慕课(20%)和U校园平台(80%)构成。其中,U校园平台成绩包括学习时长(10%)、观看视频及作业(40%)、测试(20%)以及线上讨论互动(30%)。线下成绩由课堂表现(40%)、成果展示(30%)及作业(30%)构成。每次任务完成的评分都记录在学生档案中,用于最终的课程考核。

三、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慕课平台的开发,为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领航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课程目标, 以线上线下优质资源为教学素材, 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考核,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10]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