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方案的设计探讨

2022-03-31李永涛

教育观察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研究生

李永涛

(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36)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优秀学生选拔方面越发侧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而非单纯依赖期末考试分数。同时,国家也联合多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具体来说,在选拔博士候选生方面,教育部等部门在2013年3月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博士研究生选拔要逐步推行“申请—考核”制。[1]在“申请—考核”制下,高校招生院系对递交入学申请博士学位的学生进行筛选,合格者接受能力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高校希望基于该制度选拔出科研能力强而不是应试能力强的博士候选生。在硕士研究生选拔方面,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也有着详细的关于推免生的规定和要求,保送流程一般包括招生院校发布保研办法或保研简章、申请学生准备和寄送材料、参加申请学校的笔试和面试、预录取四个阶段。[2]相对来说,在笔试和面试过程中,招生院校会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能力。这些招生院校多会基于训练营开展一系列学术活动来查看学生研究能力,如小组讨论、论文展示等,而不是单纯根据学生期末考试分数或笔试成绩进行选拔。通过以上招生方式改革,高校希望从中筛选出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最终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招生制度的改革也需要高校培养方式进行转型来予以配合和支持,二者只有互相配合才能产生最大合力。以往的学科本科教育重点为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上略有不足。[3]因此,本科教育亟待转型,由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到强调培养学生专业研究能力。本文将以经济学学科教育为例,探讨如何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高校可以为学生增加阅读经典学术论文、了解前沿学术论文及学术写作训练的相关课程。例如,为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背景的三、四年级学生开设研读经典和前沿学术论文及经典专著课程,或由教师在校内组织每周一至两次的专门研读经典、前沿学术论文及经典专著的读书会,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讨论、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师科研助理项目申请,提供一个亲身体验科研过程的学习机会,形成一个教、学、科研并重的过程。[4]学生通过阅读大量学术论文,可以将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研究问题分析中,进而熟悉科研流程,掌握相关专业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在实际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通过科研助理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亲身体验如何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进行专业分析,以及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参与学术论文写作或者实验项目操作,学生还能进一步深化所学专业知识,同时对学术论文和前沿研究进行更深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两个过程,学生的研究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实际上,一些国内著名高校已经开始为本科生提供研究项目或助研项目申请。

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科研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包括生活和工作都能提供较大的帮助。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爆炸式发展,社会上开始充斥大量冗余甚至虚假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干扰,而且会对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伤害。那么,要在泛滥的信息中快速又准确地辨别信息真假,同时准确提取有用信息,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并不是科研工作人员的基础要求,而是个体能够在社会中健康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工作。就具体教学过程而言,高校教师要着重强调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及硕、博选拔制度改革的推进,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本文强调的新学生培养方案应该加强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着眼于发现问题,并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培养方案可以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提供逻辑分析思维支持,帮助他们在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相关文献

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研究问题展开,重点在于基于专业学科知识合理设计研究方案,从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5]尽管略有差异,上述流程在教育学框架下主要涉及问题导学法。[6]具体来说,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并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推动学生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进行检验分析,从而帮助他们独立形成相对严谨的科学结论。上述教学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问题导学法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被应用在教学中,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9世纪,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一种通过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即“五步教学法”。该教学法的“五步”具体如下:第一步是让学生发现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第二步是让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条件;第三步是让学生翻阅学科相关资料文献,并将其分类整理,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四步是赞同或否定自己的观点;第五步是总结评价。[7]在上述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是问题导学的重中之重。[8]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更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不断调整。[9]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向学生介绍前沿学科专业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从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问题导向学习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迅速得到推广。PBL强调通过问题让学生在个人成长中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关研究认为,问题导学法的运用不仅能促进学生夯实专业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保证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10]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学科专业知识、最新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而且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研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单纯地为了硕士推免和博士审核,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快速发展、信息不断涌现的社会上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三、培养方案设计

综合已有研究,培养方案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高校可以扩充基础课,即通过设计多门基础课程逐渐拓展基础课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专业基本知识。第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单独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能力,也可以将这些内容嵌入基础课。通过这些课程,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将专业学科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的能力,让没有学科背景知识的学生也能够读懂学术文章,从而培养学生语言和写作的逻辑表达能力。第三,高校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阅读所需的学术资源及数据库资源,包括经典文献、前沿文献、经典书籍等。其中,经典文献、前沿文献及经典书籍一方面是为教师提供向学生介绍最新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的辅助材料,另一方面是为训练学生阅读和学术写作提供学习材料。第四,高校、院系和教师都可以向学生提供科研、助研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研究能力。具体的教学培养设计方案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培养方案设计

如图1所示,本科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即夯实基础知识阶段;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即培养学生研究能力阶段。

在第一阶段,高校要将重点放在专业基础知识讲授上,奠定学生的科研基础。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加大本专业基础课的培养力度,如部分基础课可以进一步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及高级课程,并增加相应学时,以此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二是精简专业课,确保在增加基础课学时的同时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三是增加学生阅读和写作课的训练,让学生学会通过宽泛阅读提取有用信息,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繁杂信息社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低,具体表现为学术论文写作方面逻辑混乱、语言表达不清、句子结构不完整。学生大多忽略了文章是以阅读为目的的,要将方便阅读作为写作的重要前提。此外,学生在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时,往往会忽略一些专业词汇的解释,导致论文晦涩难懂。为此,高校可以考虑为学生开设阅读或写作课程。其中,阅读课程是指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阅读指定论文,并在规定时间内给听众进行清晰易懂的总结介绍。该课程旨在训练学生从论文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课程是指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阅读指定论文,并在规定时间内撰写论文总结。该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将学术语言或数理语言转化为通俗逻辑语言,以此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术论文内容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在学术语言和逻辑语言二者之间进行清晰明了的转换的能力,以此提升其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第二阶段,高校要重点加强该年级段学生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增加学生阅读学术文献或经典专著的数量,具体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综述类文献,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教科书知识体系,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全面了解,为学生发现研究问题提供基础;二是增加经典文献阅读,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严格设计论证体系,即如何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阅读前沿学术文献,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跟踪某一领域最新的研究问题,并熟悉该领域的已有研究,避免走弯路。此外,通过阅读前沿学术文献,学生也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从而在研究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就经济学而言,高校图书馆和学院图书室都可以选择国内优秀期刊进行订阅,如《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AmericanEconomicReview等供学生阅读参考,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帮助学生或者推荐学生选择适合他本人阅读的文章以供学习,并辅助阅读部分著名学者未发表的工作论文。其次,高校和院系要为学生提供培养研究能力的平台,即提供教师助研项目、院系学生科研项目及学校科研项目。前两者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上的研究能力,学校科研项目的部分研究则由于往往依赖于多种学科交叉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跨专业交流的机会,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可见,在第二阶段,学生能够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研究能力的结合,从而提升未来的竞争力。

对研究生培养来说,我国的学术研究生普遍为三年制,由于研究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高校和教师就可以在加深学科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增加专业方向培养;阅读和写作训练课程可以贯穿整个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科研项目可以从研究生一年级就向那些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提供。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需要从高校、教师、课程等方面出发,设计合理的培养方案分阶段进行。具体而言,首先要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其次要通过阅读经典学术论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让学生以科学的研究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要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结语

日前,复旦大学宣布自2022年起,经济学院不再招收学术硕士。[11]实际上,国内多所学校也在停招部分专业的学术硕士。[12]教育部于2020年9月公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也明确指出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招生规模将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并扩大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13]这意味着原有的研究生学术硕士招生规模将大幅削减,而以直接招收博士研究生替代。招生趋势的变化意味着高校教育要“两只脚”前进,一方面加强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则需要提升学生研究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课程设计提出了培养本科生研究能力的教育方案,并为部分改革院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研究生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解决问题的设计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