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业体育文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22-03-31任超
任 超
(焦作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建设农业体育文化是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满足不同民族、阶层和地域的群众不断增长的运动需求。近年来,多元化运动活动项目充实了城镇与农村的体育模式,形成了整体向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我国部分农业地区,人民群众对于体育文化与活动的接受度较为一般。因此,将西部农业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摆在历史与现在、现实与未来的坐标上进行全面分析,以背景研究和阐发理论为构思导向,以规整与演绎、历史与逻辑、对比与分析相结合的探究方法,对西部农业体育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实践性研究,为其发展提供专业理论支撑,从而推进西部农业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 农业体育文化发展背景
1.1 群众背景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体育文化需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以此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体质的发展。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只有将人民群众关系建立在互助团结、平等友爱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民族人民群众健康体质的提高。由此可见,发展体育文化事业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还能有效推动少数民族地域社会环境的进步。
1.2 经济背景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创建现代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指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完善县域特色经济的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文化与农村服务的发展,利用农业经济的提升来带动农村各项文化的进步[1]。农业体育文化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紧密依靠经济对基础体育设施、文化宣传和活动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在农村经济不断提速的背景下,需对农业体育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1.3 政策背景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业体育方面的问题愈加重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众多会议与决策中制定了较为全面且能够对农业体育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政策与决定。面对党的一系列会议所通过的关于推动农业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策,能够充分表明现阶段要创建和谐稳定的农业体育文化,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落实农业体育事业的发展任务,实施多元化的农民运动活动[2]。
2 西部农业体育文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2.1 西部农民在社会发展的期望性需求问题
对西部地区的3 500名农民的基本条件、生活状况、经济水平、文化培育和体育文化认同感等问题展开充分调查,从中收集到关于西部地区农民多项综合性影响因素的数据信息,以此直观地表明农村居民最为重视的因素条件[3]。西部农民对农业社会发展的期望性需求如图1所示。
图1 西部农民对农业社会发展的期望性需求
由调查数据结论信息能够观察到农民的期望性需求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对于西部农民期望得到改善的项目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现阶段农业社会经济最为突出的短板,同时指明了对于改善农业社会环境具体的落脚点与切入点,也表明了对于农民客观需求经验改革工作的不足。通过明确农民对于大多数问题的不满,来制定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案,推进西部农业体育文化事业的进步[4]。
2.2 体育文化发展水平较低
受制于地域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体育文化建设存在城乡结构不平衡、接受体育文化教育层次不平衡以及参与体育项目群众不平衡的现象;同时,由于受地区政府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平衡的影响,农业社会供给短缺与需求增长的结构矛盾日益明显。财政支出方向的不均衡导致体育场地中基础设施的数量较少,大、中型体育设施尤其短缺,而且体育项目建筑用地面积和产地面积的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乡村体育文化建设速度较慢,与城市的运动网络、组织服务系统产生较大差距,造成农业体育文化发展的恶性循环。近年来,实际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西部地区仅占26.1%,这其中参加频率较高的也仅有5.9%。对于不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14.9%的群众而言,主要原因就是运动场地的缺乏以及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设备租赁和项目中介等服务类的产品较为匮乏[5-6]。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3.1 激活西部农业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
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虽然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缓慢,但是西部农业存在多种多样的民族艺术与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这些富含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化也体现出地域性的物质基础与人文资源,能够为文化建设提供内容支撑,同时也是新型产业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水平,可以对当地的人文资源进行外延式发挥,将体育文化的建设归置到经济增长的轨迹上来[7]。
通过强化对农民的文化培养,积极挖掘并利用体育文化资源,对当地体育产业给予经济上的帮扶,落实特色文化村镇的建设,创建符合乡村振兴战略意义的农业发展模式,以此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多样化生产力的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够使宣传工作辐射到其他地区,起到宣传示范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各级政府、集体与个人收获更多的经济来源,将所获资金用于脱贫工作及体育文化建设工作[8]。这也是市场经济环境要求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充实农民体育文化的需求,同时也是激发农业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驱动力和推动西部农村地区小康化进程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
3.2 提升西部农业体育文化务实态度与创新精神
首先,创建体育文化“救私”机制,利用多样化途径与手段,与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紧密耦合,创新形式先进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不仅满足农民本身精神文化的需求,还能将传统的民俗文化繁荣式完善。提倡实行体育文化活动教育“救私”机制就是传统文化进行再创新,通过鼓动农民积极参与文艺展出和一系列体育相关的联欢活动,在农闲及节庆的休息时间组织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帮助农民强化体育运动观念,学习体育文化知识。在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体育文化内涵,形成健康文明的良性发展风气。想要实现与科学发展观一致的机制、体制以及规章制度的建设,需要对各种文化艺术的形式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协调并管理小区内的体育文化活动,创办形式多样的科普类、文化类、培训类机构。保障体育文化工作站的扶贫任务,通过“以体养体”“以文养文”的活动项目,周转体育文化工作室,打破职能部门单一化的执行模式,严格落实中央对于以农业体育文化建设为第一要务的建设工作。
3.3 扩大西部农业体育文化发展的宣传效能
充分发挥已有的文化传播优势,深层次挖掘大众宣传渠道的功能,对人民群众实施健康体育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扩大宣传的范围与深度来强化推广体育文化知识,实现全民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具体在农村实行体育文化宣传机制的建设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农业体育文化宣传运行机制建设示意图
通过传统文化来突显特色与优势,从而进一步将体育文化知识内涵进行普及,创建出具有规范性、品牌性、民族性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辐射效用,带动乡村化、多元化、生活化的体育文化体系,全面、全方位、全流程地提高西部农业体育文化建设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西部农业体育文化的全面进步,不仅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还需要依靠当地农民群众的努力。体育文化不仅是社会环境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同样也是综合国力及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应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形势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期待。通过拓宽体育文化宣传渠道,完善体育文化发展建设体系,来带动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运动活力,夯实体育文化在我国的建设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