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长效机制
2022-03-31刘磊
刘 磊
(山丹县马营河流域管埋处,甘肃 山丹 734100)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可解决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保证饮水安全性,提高幸福指数,该工程属于我国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当前中央与地方非常注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使得该项工作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受到水价偏低、工程管理机制落后和没有足够维修养护经费等问题影响,很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以稳定运行。为确保工程长效运行,需要建设工程管护机制,明确管理主体管护责任、完善管护规章制度,完善构建水价机制,合理征收水费,构建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长效机制。
1 某地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概况
为改善水质,向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方便和健康的水资源,使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从根源上将饮水安全问题消除。建设过程中要及时掌握摸排情况,并反复调查比较,注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及便捷性,使农村居民喝上优质自来水,最终达到提质增效目的,降低农村安全饮水的难度,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1.1 工程基本情况
为使农村居民方便饮水,并提升水资源的质量,保障饮水安全性,流域处维护和升级改造3镇11个村90 591人的村级户管。这3个镇的区位良好,并且具备交通优势,但是经济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较慢,没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和较高的发展质量,难以形成规模发展,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农村居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畜牧业来提升收入。
1.2 建设内容
为了对该地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应根据这一地区具体情况,分析项目区地形、水源以及原有水利设施[1]。
结合项目区具体情况与居民意见,落实因地制宜原则,基于各村社以就近原则分支管网开口,建设各类管道、硅塑检查井和混凝土检查井,改造水厂监控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系统。
1.3 工程量
具体工程量见表1。
表1 工程具体工程量
2 工程存在的维修养护经费保障问题
2.1 中央出台政策法规配套细则缺乏,未稳定构建经费保障机制
针对农饮安全工程的运行维护来说,国家还没有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方面出台专门的保障政策。虽然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及财政部制定了相关的文件,对此有所说明,例如工程产权所有者负责管护经费以及财政适当补助等原则,确定通过财政补助、水费等渠道筹集管护经费[2]。此类规定过于原则化,不具备系统性,很难落实在实践中。另外,地方政府很少积极地构建农饮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使得基金建立率只有26.5%,考虑到基金构建应由地方财政、发改委以及水利部门配合,在不具备中央政策支持时,地方水利部门开展该工作会遇到较大阻力。
2.2 地方财力限制,经费规模小,无法支撑维修开支
在中央以及地方事权与财权划分的影响下,农饮工程维修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地方财政拨款,经费规模会受到财政拨款数量的直接影响。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加以考虑,地方财政比较紧张,财政拨款数量不足,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力度,许多县级维修经费规模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当前许多地区的维修经费只能够在小范围内修补工程,难以解决管网老化、腐蚀等问题[3]。
2.3 水价政策的影响,农村水价未落实,工程运行能力难以提升
农饮工程属于重要的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通常是国家投资,为国家所有。为了将农民负担减轻,在水价核定过程中,通常为政府定价,很少计提工程的折旧费与大修费。为顾及农民利益,政府核定供水价格时,没有基于供水成本来定价,而是根据比城市水价低的原则来制定农村水价,从而有着较低的水价,在没有完全落实水价,加上工程管网没有较高入户率、较高农户实际用水量和较高水费征收率的情况下,使得农饮工程管理运营成本加大,出现严重的亏损问题,导致许多工程难以储备工程改造资金,工程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运行能力及维护能力。
3 构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长效机制必要性
3.1 保障工程效益长期发挥
一些农村地区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受到投资不足等因素影响,出现工程先天不足的情况,加上一些工程运行超过5 a,其设施与管网设备老化,需要频繁地进行日常维修与大修[4]。根据调查可知,当前一些农村地区安全饮水工程收不抵支,工程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运行能力,存在严重的维修养护资金缺口,进而出现了工程年久失修、输水效率低以及废弃率高等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民生工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如果缺乏工程维修经费,无法对工程进行有效维修,那么将难以正常供水,进而会出现农村饮水不安全等问题,影响农村社会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构建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长效机制,保证长期发挥出工程效益。
3.2 可调节工程运行维护经费,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该长效机制能够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降低维修养护支出费用,增加经费计提,由此产生资金积累,为工程后期维修和设备更新提供相应资金。此外,也能够有序调节区域内的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一些新工程有较多计提和较少的维修之处,则可帮助一些老旧工程;一些大工程的水费计提远远超出维修支出,也可帮助一些老旧工程,确保区域内饮水工程良性运转。
3.3 加大工程维修养护投入
一些地区政府没有准确认识到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也没有认识到构建经费长效机制的紧迫性,认为应由供水企业来维护饮水安全工程,没有在地区构建合理的维修养护经费长效机制。此外,有的地区水利部门认识到了维修养护农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希望地方设置专项资金和出台专门政策,保障工程的维修与养护,但不具备政策依据,无法引起政府重视。如果构建了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长效机制,将会提升政府对于该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不仅可以促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经费,也可为水利部门争取政府资金提供依据。
4 保障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方式
4.1 构建县级维修养护基金
当前我国已有1/4的县建立了县级维修基金,建立率达到26.5%,整体金额为22 929.85万元[5]。基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供水单位水费计提以及其他来源等,这些渠道所征收的维修养护资金将纳入到县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专户中,保证集中管理和统筹调序,主要应用到维修县域内工程中。
4.2 特定工程的专项维修养护补助与补贴
一些地方下发文件,明确政府对于特殊群体、特定工程及特殊事项的固定补贴,通常不设置专户,直接补贴与条件相符的饮水工程管理单位,以此解决工程维修经费不足这一问题,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4.3 其他方式
还有一些地区没有构建专门的维修养护补贴金或基金,而是在实践中通过一些方式筹集基金来维修养护工程,主要有以下两种:(1)向上级争取一些维修基金,此类资金应用在维修急、难供水项目中,例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损毁工程的修复中。上级政策取向将决定资金的来源与用处,存在来源不稳定、没有良好的保障能力等缺陷。(2)合理安排集体经济与地方财政,此类资金主要应用于具备资金保障能力和良好村集体经济的县,以及政府或当地注重的项目管护地区。
5 政策建议
5.1 国家层面出台专项政策
在维修养护农饮工程经费长效机制方面,国家层面需出台专项政策,为相关基金构建提供依据。为了使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全面落实相关经费,需要加快出台保障工程长效运行政策速度,并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门进行沟通,确定在工程维修基金构建和应用管理中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并对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维修基金作出规定,确保维修基金使用的合理性。针对现阶段农村饮水工程实际运行情况可知,还未进行相关数据的调查统计,难以准确掌握维修经费需求、经费支出以及资金缺口实际情况,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需要全面研究、分析、调查和统计饮水工程实际运行状况[6]。
5.2 开辟资金渠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农村地区供水具有特殊性,使得农饮工程很难实现自我运行,因此需进行相应的财政补贴,通过这一形式使政府认识到农饮工程维修养护的重要性,落实维修养护经费挂钩农饮安全工程任务的工作,使政府将财政投入力度加大。除此之外,考虑到我国一些地区财力比较紧张、财政拨款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实际要求,需要国家进行财力支持以弥补工程维护经费缺口。制定有关奖惩措施,提升农村供水单位在维修经费缴纳方面的积极性。
5.3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
在农饮安全工程的建设以及运行中,投入社会资本能够为工程建设带来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稀缺资源,同时能够引入新型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解决工程长效运行问题。为了使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农饮工程建设中,需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力度创新机制,确定社会资本投资的产权明确方式与原则,明确确定工程建设中社会资本介入的途径,合理制定利益分配方式,确定补贴以及税收等扶持政策。
5.4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合理征收水费,提升工程运行能力
应根据公平负担补偿成本这一原则来明确水价,并按照供水成本及费用的变化对水价加以调整。从原则上来讲,工程水价是指全成本水价,其中包括维修养护费用和工程折旧费用[7]。如果条件不足以实行全成本水价,则可先实施工程运行水价;如果个别工程的运行维护费用存在缺口,可由乡村集体经济来补贴或地方财政进行补助;一些地方条件充足,可落实两部制水价、用水定额管理、超额累计加价和基本水费等制度。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征收水费,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水费计量,保证水表入户,并加大征收水费的力度。
6 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能够积极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发展,为新农村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并且能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困难问题,改善农村居民个人、家庭以及村庄的卫生环境,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但是受到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不具备相应保障机制的影响,加上地方财力与水价政策的限制,农饮工程很难在后期进行有效的维修和养护,这将使工程出现难以运行的情况。因此,需构建经费长效机制,保障有足够的维修与养护经费,以此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居民带来便利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