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晚唐那颗最亮星
2022-03-31王彬
王彬
如果在波澜壮阔的大唐末年找一颗最亮的星,李商隐是有机会当选的。
李商隐的诗不是美,是很美,他的骈文成就也颇高,咏古、咏物,把爱情和无题写到了极致,也写尽了缠绵。
好不容易熬出中举的结果,却无端卷入了“牛党之争”,导致一生郁郁不得志,辗转在卑微的职位和幕府之间,四十五岁的年龄最终病故,让人甚为惋惜。
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对于唐朝来说是一个很平常的年份,但是对于晚唐的诗歌、乃至于以后一千多年的诗歌殿堂来说,则是迎来了唐朝最后一颗巨星——李商隐,在晚唐为说不多的日子里,他将和杜牧、李贺、温庭筠、韦庄等一道担当起支撑诗歌殿堂的柱子。
而李商隐无疑是顶梁柱。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三岁的李商隐岁父亲李嗣前往浙江,他也在江南这个无限风光好的地方待到了九岁,这一年,李商隐的父亲去世,振兴家族的使命也就落在了这个不到十岁的少年郎身上。
家庭的变故也让少年的李商隐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自己想要振兴李家,光耀门楣,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读书、应试、登科、入仕、为宦。
李商隐出生时的家庭,和先祖与皇室的密切关系相比,只能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
在李商隐接下来成长的道路上,他的一个堂叔显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商隐的这个堂叔叔从小攻读《诗》《书》《礼》《易》《春秋》,十八岁时就已把这五经读通,同时又是一个文字学家和书法家。回到郑州的李商隐就这样和弟弟一道跟著这个堂叔熟读诸子百家,研习书法,学写古诗。李商隐的一生,甚至包括他的性格气质都或多或少的能够看到堂叔的影子,足见那段时间他的这个堂叔对其影响之大。
公元829年,李商隐的堂叔留下两个幼子撒手人寰。伤心的李商隐前往玉阳山学道,对于这段时光,李商隐在《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中做了这样的描述:“忆昔谢四骑,学仙玉阳东。千株尽若此,路入琼瑶宫。口咏《玄云歌》,手把金芙蓉。浓霭深霓袖,色映琅玕中。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形魄天坛上,海日高曈曈。终期紫鸾归,持寄扶桑翁。”
这段时间李商隐还写出了讴歌爱情的《燕台诗》(饱含了《春》《夏》《秋》《冬》四篇),除此之外还有《河内诗》《河阳诗》。接下来和令狐楚的相识则将李商隐的人生推向了一个更为复杂和竞争更加激烈的局势中。
同样是公元829年,李商隐离开玉阳山前往东都洛阳,这个让李商隐后期很长一段时间都居住,且留下了诸多回忆的地方,在这里李商隐不仅结识了自己人生的贵人令狐楚,还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妻子,并和一个叫柳枝的姑娘有了一段凄美的交往。
来到洛阳后的李商隐经人引荐,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往令府拜谒令狐楚,这次拜谒也为李商隐打开了令府的大门。在令狐楚的引荐下,李商隐得以结识了辞官后隐居洛阳的诗坛巨星——白居易。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李商隐也得以能够前往白府聆听教诲,白居易对其照顾和提携也让后来白居易后人邀请其为白居易写碑铭的时候,李商隐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只不过这段洛阳时光维持不到一年,便随着令狐楚的调任郓州而结束。
唐文宗大和四年至六年(公元830——公元832年),李商隐度过了一段安稳且得以学习骈体文的时光,同时也开启了自己连续几年的科举之路。
大和四年(公元830年)开始,李商隐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铩羽而归。在奔波往返科举考试期间,李商隐的第一次可能出现的爱情也不期而至,女主角叫柳枝,遗憾的是他和柳枝的关系也仅仅维持在女羡慕、男好感,最终也是以李商隐的失约,柳枝后来东嫁而告终,对于这段无疾而终的好感,李商隐后来写了《柳枝诗》五首。
公元835年,李商隐第四次参加科举,依然是榜上无名。这一年对于大唐来说则是风雨飘摇的一年,晚唐著名的甘露之变就是在这一年发生了。这场震惊朝野的事件对李商隐的影响非常大。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李商隐的诗开始和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了一起。
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甘露之变后的长安一片萧条,而对于李商隐来说更为难过的是第五次名落孙山。在好友令狐绹的劝慰下,发了一通牢骚的李商隐决定再来参加来年的科举考试。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李商隐第六次参加科举考试,在昔年好友令狐绹的提前打招呼下,这一年李商隐终于进士及第。这一年朝廷共录取了四十名进士,这一年的二月七日,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此后的李商隐走上了仕途,也走上了尴尬和纠结的一生。
在经历了科考进士,吏部的制考之后,李商隐终于踏入了仕途,同时也迎来了感情上的第一任妻子。
诗意的注视,只因那一次凝眸,温暖的词语在花草上,灯芯上。
新婚后的李商隐也由此拉开了无题诗的序幕。
他的第一首无题诗就是写给王氏的。《无题二首.其一》:“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开元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在唐朝的诗人中,做过县蔚的人并不少,王昌龄、白居易都做过。遗憾的是到任不久的李商隐就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这使李商隐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公元842年,李商隐二次通过吏部的选拔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正字,这是李商隐第二次在秘书省工作。相比第一次官职还降了一级,这也是让李商隐颇感无奈的事情。
同年秋,从济源到长安的李母重病在床,是年冬,最终未能挺过来。按照当时的制度,父母亡故是需要离职守孝三年的,这意味着年过四十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守孝期间,李商隐曾在永乐居住了一段时间,并写下诸多和雪有关的诗篇《喜雪》《忆雪》《残雪》。
研究李商隐的作品,和雪有关的作品颇多,除此之外还有《对雪二首》其一:“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其二:“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结束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的李商隐在牛李两党的争端中,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致使他不得不把自己的情感再度浓缩进一首首诗里。
热血的翅膀,薄薄的雪。
翠花裙的蝴蝶在一株花上荡秋千,沉浮的诗词一如寂寞在日里夜里纠缠不清。
一寸光阴一寸灰,千年之前,一朵黄玫瑰的记忆,却惊飞了曾经缠绵的鸳鸯。
昨夜的星辰,昨夜的风。
此情却成为记忆中的往事,往事如烟,往事也并不如烟,风在花丛之间打着瞌睡,吟诗的灵魂满头白发。
阳光温暖如一尾鱼,穿越着思绪和掌心,李商隐的诗,总会让人落泪。
公元836年,李商隐写下了无题中的第一篇名篇《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从此李商隐的无题诗像加足了马力的马达,一发而不可收。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斑驳的秋天,可否把流泪的蜡烛重新点燃,和诗人四目相对?
生命激情的燃烧,最后的守护和最初的期待都在追忆之中,淡淡的愁绪在诗里诗外飘散。
伴随着牛李两党争斗的激烈,李商隐这个生存在夹缝中的诗人也是左右不得势。最终接受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赴桂林任职。
那一年,那一场秋雨下的时间特别长,西窗共语是一串跌碎的梦想,每一次告别都是温存满满,布拉格天空的星星却显得异常明亮。一生都不曾安稳过的诗人也看惯了世态炎凉,悟透了人情冷暖。
在从桂州会长安的路上,李商隐曾有一段时间在巴蜀之地漫游,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写下了著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回到长安后的李商隐再次通过吏部考试,得到盩厔(周至)县尉的小职位,这距离上一次他做县蔚整整过去了十年。
在此期间李商隐和杜牧有了交集。李商隐当时有两首诗赠给杜牧。前一首是七绝《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遗憾的是杜牧并没有诗回赠李商隐,这其中因素不得而知。
此后李商隐还到过徐州任职,并写下名篇《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其中:“旧山万仞青霞外,望见扶桑出东海。爱君忧国去未能,白道青松了然在。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是李商隐为数不多的豪情壮语。他在徐州的时间也就一年左右。
芸芸众生,谁还可以共白头?
公元851年,从汴州回到长安的李商隐迎来噩耗,陪伴自己的妻子已经离世,面对阴阳两隔的妻子,李商隐是悲从心来,写下第一首悼念妻子的诗篇《房中曲》:“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记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蘖。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
《唐诗归》钟云评价该诗:“苦情幽艳。谭云:情寓纤冷。”
此后在送妻子回荥阳时写下《夜冷》:“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和《西亭》:“此夜西亭月正圆,疎帘相伴宿风烟。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亡妻不久的李商隐受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的邀请赴四川任职,只不过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
在四川的李商隐写了一首著名的短诗《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哪里会有一米阳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公元857年,在长安居住的李商隐在游玩了曲江之后,写下《乐游原》三首,其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向人生和生命发出来屈服的喟叹。
这年秋,李商隐应孩子的要求回到郑州荥阳,次年李商隐在老家荥阳病故。在家人为其料理后事的时候,发现了一首名垂千古的《无题——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可以说是李商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至于是写给谁的,现在各种争论皆有,我想这应该不是写给某一个人的,他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每一个他曾经爱过、思念过、感恩过的人。
李商隐的一生其实并不超脱,当梦想和激情都变成了绝望,一场春梦也不过是那一池残荷罢了。
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不幸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源于政治,源于逐渐衰退的时代,源于一场爱情,源于那旷日持久的“牛李之争”。
一介书生夹杂在政治的漩涡里,该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不幸,这种无奈和不幸更是伴随了他婚姻后的许多年,直至四十七岁在故乡离世。
伤神的仕途和伤心的爱情,李商隐这一生都在这样忐忑不安的纠结中度过的,这个仕途不得志的落魄诗人以仕途为经、爱情为纬,把自己心底的万千思绪钩织成一张无题的网,千百年来网住了无数人的心和情。
一生都在追寻自己天堂的诗人,一生都沉浸在思念里,坎坎坷坷。
爱情的《锦瑟》中,李商隐用“无题”把唐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让大唐的谢幕多了一份温婉的诗意,给大唐的余晖里添了一份暖意。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在《关雎》《蒹葭》的传统久已坠绝之后,复兴和重振了这个传统,这是李商隐最突出的成就,是他对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最突出贡献。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唐诗三百首》中,被收录作品最多的诗人是杜甫,他有38首诗被收录,而李商隐则被收录32首,力压李白(27首)和王维(29首),位列第二。足见老百姓对这个浪子的喜爱。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他对爱情的执着和無题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这个晚唐的著名诗人和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李商隐是照耀晚唐的那颗最亮的星,耀眼且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