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颖惠:教科研路上擎灯人

2022-03-31梁利萍

中关村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科院海淀北京师范大学

梁利萍

在教育界,吴颖惠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她是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院长,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从1988年走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吴颖惠已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深耕细作了三十多年,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研究,将身心沉浸于其中,所有的名誉都实至名归。

60后的吴颖惠是安徽人,成长于西安。父母就职于高校,吴颖惠在读大学前,往来穿梭的环境除了校园还是校园,除了教师几乎没有接触其他人,她认为长大以后理所应当就应成为教师。毫无悬念,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向成绩优异的吴颖惠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

大学生活充实又美好,进北京师范大学当然是为了将来成为教育工作者。在吴颖惠心中,教师职业特别平静,相对自由,最重要的是,可以将自己的学识和思想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于是大学四年,吴颖惠课外大量阅读、刻苦学习教育学知识,她相信自己的教育梦想定能成真,机会定会到来。

在吴颖惠大学毕业那年,机会如约而至。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推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为期九年。吴颖惠得知项目组需要从北师大挑选六位大学生参与实验,马上报名,并成为六名入选毕业生中唯一一名理科生。

就这样,吴颖惠进入海淀教科所,全身心投入到所热爱的教育研究工作中,研究课程、研究教师、研究学生。然而因为诸多原因,实验只坚持了四年便戛然而止。吴颖惠感到遗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让她更加坚定地要在教育这条路上走下去。

为圆教育梦,一九九四年,吴颖惠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开始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

问起吴颖惠研究生毕业后为什么没有选择去更高的平台发展而回归基础教育,吴颖惠的话语动情又斩钉截铁:“中国教育体系庞大,研究领域广泛,但是离学校最近的,就是区县级教科研部门,能够直接影响教师、影响学生,进而影响教育。”作为一名教育研究人员,只有从最基层做起,才能真正变革教育,发展教育,才能真正让教育研究惠及师生,否则,研究成果可能会被束之高阁,难以影响实践,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吴颖惠为了教育理想,义无反顾地回到海淀教育系统,她认为这里教育研究的沃土。

就这样一路坚持,三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了,吴颖惠从一个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为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她擎了一盏灯,或者说,她就是一盏灯,以自己对教育的执著、工作的勤勉和韧性给予团队能量,带领团队乐此不疲地沉浸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沃野,并斩获一项又一项耀眼成果。

吴颖惠很享受这种脚踏实地的研究和探索。如果将教育科学研究体系比作一个金字塔,基层教育科学研究院则位于金字塔最底层,是这个体系的基座。在这里,吴颖惠能够直接观察教师和学生群体,观察基础教育,这对她的研究事业来说太重要了。

迄今为止,吴颖惠已出版图书20余册,发表论文40余篇。她还创作了不少教育随笔和教育评论刊载于《中国教育报》,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可读性强,专业性高,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受到读者喜爱,《教师减负必须与学生减负同向而行》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21年度十大教育锐评。谈到这些,她非常感谢基层教育提供的环境。

吴颖惠将基层教育科学研究院定位为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基层研究就是一个“传声筒”,将理论声音与实践声音链接,让理论有了实践支撑,让实践有了思索的意义,将教育政策普及到学校,将学校实践升华成经验,理念和实践在这里得到无缝衔接。

吴颖惠说:“为了高质量教学,教科院投入到对高质量作业的研究中。作业设计团队走进附近的八一学校、一零一中学,和学校老师一起研究目标性强、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作业。吴颖惠指着展示柜中的一本书说:“团队依据工作实践编写了《和教师共走科研路》,就是要带着老师一起进行教育实践与探索。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哺育老师,通过老师来影响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怎样才能让老师教得更好,让学生学得更好。”

吴颖惠还将海淀教科院定位为海淀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辅助线,一条“虚实结合”的辅助性,也是海淀教育发展“隐形的翅膀”,坚持教育研究服务教育决策。提起传统文化,吴颖惠眼神中注入了新的光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还要进课堂,这样一个教育政策就要由教科院来落实。”吴颖惠带领团队成立了敬德书院,专门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与老师一起做课题,进行传统文化课堂的目标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研究。和吴颖惠对视过的人都会被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坚定感染,宁静无声的能量传递给每一位合作者,教育在更大的范围真正成为情怀和使命。

除了传统文化,吴颖惠还对教育信息化有浓厚兴趣。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尤其是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有海淀教科院完成,她带领院里教育信息化团队,深入研究线上与线下教育融合,开发中小学资源平台,建设云课堂直播平台,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采取线上教育方式,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丰富多彩、门类齐全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线上教育资源优势,为高质量的海淀教育保驾护航。

吴颖惠说:“教科院工作的目标,就是让学校变得更好一些,让教师教得更优一些,让学生学得更懂一些。教科院是教育改革的先行探索性单位,既然大家觉得人工智能该进校园了,那我们就先以课题项目的形式,在部分学校探索,积累经验,然后再进行推广。”比如大家认为小学生学生需要编程素养,为此教科院就专门设计了编程课程,并在部门学校内实验,组织学生参加编程大赛,引导教师逐步认识编程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家庭教育法出台后,为了让政策落地,2021年12月海淀区依托教科院成立了“海淀家长学校”。这个家长学校是个虚拟学校,课程集中于线上。同时它又是个实体,有具体的负责人和专业团队。吴颖惠以她一贯的雷厉风行作风,第一时间请来专家编課程、编教材、编讲义,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在课程中受益。给家长做培训只是第一项工作,家长学校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做学术研究。吴颖惠带领教科院同仁进行大量的学术研究后,将这些需求开发成课程,再讲授给家长,受到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多少年来,吴颖惠就是这样高擎教育科学探索路上一盏明灯,带领团队为基层教育事业努力拼搏。她说:“很幸运能够来到海淀这片教育的热土观察教育,体验教育,服务教育。这种状态特别好,我的职业理想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践行、充实,所学知识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丰富、完善。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提升综合素质,这是我在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的收获感和幸福感。我相信,中国教育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教科院海淀北京师范大学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Moliere’s Sublimation of the Three Unities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教育局同仁到市教科院考察交流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总目录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