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诈骗犯说漏嘴牵出假药案

2022-03-31仲维建

检察风云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杨朱某徐某

仲维建

一起金额不大的诈骗案,因罪犯不经意间嘟囔的一句话,牵出了一件网上售卖假药的旧案。天网恢恢,这个诈骗惯犯最终将为自己所犯下的所有罪行承担责任。

2020年初,在浙江宁波打工的俞某认识了内蒙古女网友小杨。小杨对帅哥俞某很有好感,两人互加为微信好友。俞某也看中小杨样貌不错,于是每天都在微信上向她嘘寒问暖。两人你来我往,彼此表露心意。

俞某了解到,小杨年龄比自己稍大,家里人频频催婚,她心里很着急。小杨经常给俞某打电话,或者微信视频通话,让他到内蒙古与自己谈婚论嫁。俞某没有直接回绝小杨,只是说“内蒙太远了,一时间无法过去”。

小杨不死心,经常发微信和视频给俞某。感觉时机成熟了,俞某就约小杨来宁波见面。在欢迎小杨的席间,俞某向她介绍了自己的好友管某。小杨告诉俞某,自己离过婚,目前单身,想正式和俞某谈朋友。于是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

俞某承诺会送小杨金钻戒,还夸口说:“等哥发了财,送你一辆汽车开开。”然而,他的这些话都没能兑现,小杨反而被他坑惨了。

一天晚上,俞某和管某回到老家——江苏海安李堡。两人把车开到李堡派出所门口。俞某把手机交给管某。管某与小杨视频通话,说:“小俞今天下午因为打架,被李堡派出所抓了!现在要交1.2万元才能把人保出来。如果明天下午3点前不交钱的话,小俞就会被送去看守所关押!”

视频那头的小杨心急如焚,感到“天塌了”。她心想,为了救男友,花点钱不算什么,说什么也不能让小俞坐牢。她翻来覆去,一夜未眠。

第二天,筹到钱的小杨主动联系管某,分两次转了6600元给他,说目前只有这么多,自己再想辦法。

俞某和管某认为钱太少,于是继续设法行骗。俞某让管某通过微信与小杨视频通话,故伎重演,说事情很难解决,因为被俞某打伤的人索赔5万元。管某说:“实在不行,我就为小俞出头,再打他一顿,让他家人不敢要钱!”小杨听后担心事情闹大,赶紧劝管某息事宁人,找对方好好谈谈,看看能不能少赔点钱。

两天后,小杨与管某视频通话,问事情进展如何。管某告诉小杨,事情基本谈妥了,对方至少要2万元。他让小杨再想办法凑1.2万元,剩下的他来想办法。小杨无奈,只得向老家的亲友借钱,把1.2万元转给了管某。就这样,她前后总共转了1.86万元给管某。

在此之后,小杨多次通过微信联系管某,想问俞某的情况。但管某再也不回微信。不久,小杨电话联系上了俞某,问他何时回宁波。俞某表示了感谢,但绝口不提再见面,搪塞几句就挂断了电话。之后,小杨再也联系不上俞某。

俞、管两人把骗到的钱用来大吃大喝、唱歌跳舞,没几天就挥霍殆尽。另一边,小杨隐隐感到事情不对头。在微信被俞、管两人拉黑,电话多次打不通的情况下,她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前往海安,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不久,俞某和管某被“请”进海安李堡派出所。俞某对自己的诈骗罪行供认不讳。管某则表示,自己“只是帮兄弟的忙,没意识到犯了罪”。警方和检察机关指出,管某不仅参与了共同犯罪,而且是实际收钱的人,更加罪责难逃。管某痛哭流涕,悔之晚矣。

2021年8月15日,俞某因犯诈骗罪,被海安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管某因犯诈骗罪,被海安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

这是一起金额不大的诈骗案。俞某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牵出了一件旧案。

原来,在交代了诈骗小杨的犯罪事实后,俞某嘟囔了一句:“骗女人的钱真麻烦,还不如卖药来钱快!”这引起了办案人员的注意。

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但是,互联网商务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网络上买卖药品可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一些无良商贩倒卖假药,坑害消费者。俞某正是一起网上售卖假药案的在逃嫌犯。

时间回溯到2018年1月。当时在上海某美容院打工的俞某,参加了一个药品交流会,后通过该交流会的微信群结识了微信名为“AA药到病除”的朱某。俞某自此开始从朱某手中进药,第一次就购入总价1万多元的药品,然后提价分销给所在美容院的老客户。就这样,他成了朱某的代理商。

朱某与俞某合作一段时间后,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拉他加入自己的网上售药公司。俞某就此了解到该公司的一些内幕:朱某和女友徐某合伙开了这家网上售药公司。朱某负责找货源以及发展客户;徐某负责发货,填写销售清单和快递清单。他们在网上销售的药品是通过多种渠道购进的,大多手续不全、没有批文,甚至来路不明。

俞某加入后,分担了找客户的工作,有时也安排送货。朱某把之前与客户的聊天记录拿给俞某看,教他如何抓住客户的心理和需求,引客户上钩,还教俞某如何“回访”老客户,嘘寒问暖,以便争取到新的订单。

俞某通过多个微信号“A医药”“B医保用药”“C药到病除”等,在多个医疗、医药群发布信息:长期稳定低价出售药品、高价回收药品。在俞某的忽悠下,一些药品销售公司和个体药店纷纷上当受骗。

朱某、俞某销售的波立维等药品,被指有质量问题,他们以“疗程不够长,效果有限”为由搪塞。徐某还会在市场上购进一些比较容易买到的药,比如丹参滴丸等,以增加销售药品的种类,迷惑客户。这样既显示“服务周到”,又让客户真假难辨。

朱某、俞某等人最初将快递发送点设在河北某地。当地公安机关实施例行安全检查,朱某等人马上将据点转移到山东某地。另外,他们还不定期更换用于收款的银行账户,以免被人“盯上”。

云南省的一家连锁药房,使用微信账号先后3次在互联网上向俞某购药,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波立维、立普妥等药品,总价1万多元。药房人员收到药品后,发现是假货,联系俞某要求退款。俞某打起“太极”,拒绝退款。药房不敢销售这些假药,下属的门店也没有一家敢接货,该连锁药房只能自认倒霉。

有些药店在购买朱某、俞某的药品后,发现有些药品虽然成分不达标,但少数患者服用后可能有一定疗效。为挽回损失,药房便将假药当真药卖。

某地的一家药品连锁店,先后5次从朱某和俞某处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波立维、立普妥等药品,总价5万多元。

一个名叫阿娟的个体药店店主,从手机群里看到朱某和俞某销售药品。俞某介绍说,这些都是医保回收药品,价格便宜。正好这些药品都是阿娟的药店所短缺的,于是阿娟从网上订购了一批,有波立维、金水宝、盖乐奇等,总价9976元。像阿娟这样上当受骗的店主不在少数。

江苏海安的一家药房购买了朱某和俞某出售的药品后,发现是假药,遂向海安市市场监管局反映。海安市市场监管局经初步鉴定,认定系假药,立即将线索移送海安市公安局。海安市公安局对可疑药品进行外包装检测和药品成分鉴定。检测和鉴定结果显示,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内含成分均与正品有明显差异,可认定为假冒产品。

海安市公安机关查明:朱某的团伙于2018年1月至2019年初,通过网络售卖假药,销售金额达400多万元。2019年初,海安警方网上追逃朱某、俞某和徐某。朱某和徐某先后到案。

最终朱某因犯销售假药罪,被海安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80万元;徐某因犯销售假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另一重要嫌犯俞某,因使用假名,且在案发后迅速销声匿迹,一直未到案。

海安警方经调查证实,诈骗小杨的俞某,正是上述售卖假药案中受到通缉而一直未到案的那个俞某。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俞某在海安警方开始调查假药案时,迅速潜逃到宁波。后来他以为“风头过了”,遂返回海安,并对小杨实施诈骗,致案发。最终,他要为其犯下的所有罪行承担责任。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小杨朱某徐某
记过3次被辞,员工诉请要年终奖
在『缺憾 』中寻找美
“笨贼”抢劫银行成搞笑“名场面”
男子为回老家抱着木板横渡长江
內地男涉私佔賭資就逮
微信转账不慎误转他人,能否请求对方返还
微信转账不慎误转他人,能否请求对方返还
男子网上办理贷款被骗12000元
小杨的外卖
小杨的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