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年

2022-03-31沈靖竣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舅公弹珠习俗

沈靖竣

过年了,大年三十,家里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大年初一在爷爷家,大年初二在外婆家,总是热闹得很,可是到了初三初四,便颇有些热闹之后的寂寞。我寻思着问问长辈,找些趣味。

爷爷说,小时候他们最喜欢冬天爬冰。一降温,湖面就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吃过早饭,家家户户的孩子便像刚出笼的小鸭一样涌到冰面上玩。在冰面上打弹珠,轻轻一弹,弹珠就能滚出很远。

过年打弹珠格外兴奋,因为每个裹着厚棉袄的小娃娃的口袋里都有满满的炒花生、炒蚕豆、山芋干……这些零食都是平时尝不到的美味,更是游戏的筹码。

爷爷小时候顽皮归顽皮,力气还真不大。有一次过年村里发肉,爷爷一个人搬不动,把肉放在离家几步远的地方,回家找人去了。待把人叫来时,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爷爷大哭了一场,这一块肉不仅仅是一碗美味的红烧肉,更是童年里对年无限美好的想象。

老爸说,他小时候过年就是和小朋友们扎堆一起“玩”烟花,那就一个字——爽。老爸可是玩划炮的高手,可玩着玩着,衣服还是被烫破了。爷爷只是训了老爸一顿,就放过他了。家里就一个孩子,也不必为了追究什么而破坏了年味。

老爸的鬼主意很多,他把炮点燃了塞在土里,炸得土块像下雨一样,满天飞;放在冻住的河面上,看谁能把冰炸出一个洞来;放在牛奶罐里,发出一声闷响;扔进别人家的粪坑里,撒腿就跑,引来主人家的一阵狂吼。他们跑了很久,停下来大笑,掏出口袋里的话梅糖、奶糖,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这些零食,都是老爸在过年前几天,坐在奶奶的自行车后座上,从镇上一车一车地驮回来的。大街小巷,处处放着《好运来》《祝你平安》等歌曲,电视机里放的是铺天盖地的年味广告。

我也想到了前几年,那时候我还不会记日子,但只要家里的人突然多了,我就知道是要过年了,我又长大一岁了。

姑姑家的姐姐上高中了,放了寒假才能见到她;在南京工作的舅公舅婆也会回来,只有在那几天才会常常在老太太的脸上看到笑容。每天都有满满的一桌菜,大家都会举杯庆贺……

现在,姐姐快毕业了,以后只要周末就能见到姐姐了;舅公舅婆也退休了,在家里陪伴近百岁的老太太;不是过年的日子也会有很多菜,但也会剩很多菜。妈妈早就买好了我过年穿的衣服,还有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电视,充值会员还能跳过广告呢!

仔细想想现在年的味道没有爷爷说的那样向往,也没有爸爸描述的那般激动,激动的也就那么两天,之后的日子爸爸妈妈张罗着做大餐,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看完直播再看重播,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节目。

哦,这就是年的味道,过年是对过往的回首,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团聚,是幸福!初三之后的年虽然少了些热闹,但依旧团圆。

(指导老师:黄利菊)

大家是不是也和小作者有一样的烦恼呢?和初一初二的热闹相比,初三初四的活动好像真的少了很多,不如跟咯咯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几天有什么有趣的风俗或者说法吧!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猪。这一天要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这一天要恭迎灶神回民间。这一天全家人还要一起清扫房屋,把垃圾收集起来扔掉,这就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同时,也有些地区有初四过太岁的习俗。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因为大家认为很多讲究过了今天就可以打破了,所以叫“破五节”。古代这一天的禁忌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等。

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有一种很有特色的风俗——送穷。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以前曾把這天叫“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在这一天有戴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的习俗。

亲爱的小星星,这些日子的习俗你们都了解吗?是不是又长知识啦?

猜你喜欢

舅公弹珠习俗
做石匠活
了不起的舅公
哑巴舅公
圆珠笔打造弹珠机
一颗小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