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数字阅读经验 创新文学传播范式

2022-03-31芦洁

传媒 2022年6期
关键词:传播学范式数字

芦洁

自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聚焦到文学领域之中,数字技术的加持使得传统文学传播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被颠覆。因数字传播生态的形成,文学作为独立的场域,与社会其他场域之间的互动环境与模式也相应发生了变革,进而也将导致文化传播范式出现变革。其中,“范式”(paradigm)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所指涉的是在关于同一议题的科学共同体中所存在一套公认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主题、范例及模型。在文学社会学研究领域之中,同样存在一套为学界所公认的传统研究范式。而正如上文所述,步入数字时代以来,新传播生态的形成为该领域带来了诸多新现象及传播特征,由此该领域的研究范式也亟须做进一步更新与调动。由刘琴所著的《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环境下的文学传播研究》一书,聚焦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兴起的数字阅读现象,并对此背景下文学传播的研究主体、研究问题及研究路径做了系统全面的探讨与梳理。

把握研究风口,推进文学传播研究范式跨学科更新。本书在导语部分,从宏观层面对文学社会学的演变、文学传播学的形成做了深刻的研究。具体而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改了大众的传统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到数字化屏幕阅读,诸多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文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得以调整。本书作者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新研究风口,立足于新传播生态之下文学数字阅读现象,提出在文学传播中亟须复活“文学接受研究”,即从传统文学社会学基础之上纳入传播学视角,加强对“阅读者”这一受众主体的关注。例如,相较于传统阅读时代,阅读者在数字技术可供性下,可以围绕文学作品在数字社交平台上进行交流评论,并基于此形成文学阅读社群,对文学作品进行即时反馈。对此,传播学中“选择与接受”等经典理论对传统文学研究也存在极大的理论价值。

聚焦现实问题,探寻文学传播研究范式新方向。在从理论层面对当前文学传播研究范式做了梳理与介绍后,作者的研究视野下沉落地,真正实现了理论与经验的有效搭桥。具体来讲,本书第二章聚焦于移动数字阅读环境中文学传播现象,并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梳理,这为文学传播研究范式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一是当前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互联网标志着“人人拥有话筒”时代的到来,传播平权化使得文学制作不再局限于传统文学传播主体(作者、批评家、内容提供商等),当前每个用户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内容生产与传播。二是文学写作新形态的出现与受众的崛起。步入数字时代以来,以注意力为核心的写作形式繁荣发展,一部文学作品的形成,不再束缚于作家一人的想法,而是呈现出“作家写作—读者实时反馈—作家调整写作思路”的创作形态。这种写作形态的出现同时也体现出在文学写作及传播过程中,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三是文学数字平台运营商的多极化。步入移动数字阅读时代,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市场上各类文学传播的平台运营商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既有电信运营商,也有内容提供商,还有硬件厂商、阅读软件提供商,多极化运营商在博弈中相互配合,保证了数字阅读与文学传播的繁荣发展。

从问题到路径,提供文学传播研究范式典范。新传播生态下文学传播学的兴起尚早,諸多现象及问题亟须学界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本书最后两章首先聚焦于当前文学传播的时空性问题,指出移动数字阅读研究需填补传统文学研究的空白,即个体微观层面研究以及动态传播效果研究。与此同时,本书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关注“IP开发与用户赋权”、“文化形象建构”等话题以及新媒体传播的关系与呈现。本书在最后既破又立,从提出问题到探寻未来研究发展路径,对当前的文化传播范式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书立足现实现象,敏锐地把握了学术前沿变化,在学理层面对新现象做了深刻的分析,为文学传播范式变革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资料与理论视角,也为未来文学传播研究提供了诸多重要的经验与建议。

作者单位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尤利西斯》的汉语译介及译者话语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CYY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播学范式数字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答数字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