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冬奥正能量 作出报道“精气神”
2022-03-31陈晨曦季芳
陈晨曦 季芳
北京冬奥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情况,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人民日报冬奥会报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日报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报道,始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面、深入、准确、生动展现北京冬奥会筹办历程和举办盛况,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在冬奥报道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面对冬奥报道任务重、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工作环境复杂的特点,人民日报冬奥报道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掌握基调节奏,以重点报道和主题策划为抓手,深入推动媒体融合,有序有力、入情入理,充分体现了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北京冬奥会取得的全方位丰硕成果。
找准主心骨,重点报道浓墨重彩、引导有力
报道始终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展开,突出展现总书记的深邃思想、战略眼光和深厚情怀。
2021年1月4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个月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体育场馆、媒体中心、训练基地等,实地了解筹办备赛情况,强调“希望国内外媒体和记者深入报道,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讲好中国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全面、立体、生动地把北京冬奥盛会传到全世界。”
人民日报冬奥报道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时组织相关重点报道。重点报道浓墨重彩、引导有力。在新媒体推出《拼字当头,冰雪运动跃上新台阶》、《“确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成功”》等稿件,及时报道总书记考察及重要讲话引发的热烈反响。新媒体栏目“潮头观澜”围绕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地点,连续推出《百年机车厂里的“新成员”》、《这座主媒体中心,如何打造冬奥记者之家》、《冬奥赛场上的科技力量》等文章,有力引导舆论,推动冬奥报道全面升温。
2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同筑冰雪梦 一起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冬奥之路》,围绕总书记的五次考察及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回顾了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过程中,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全面引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体现了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总书记向世界讲述一个拥抱冬奥的中国——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际》,重点刻画了总书记高瞻远瞩引领冬奥筹办,深刻反映冬奥梦交汇中国梦,北京冬奥会为新时代增添的全新光彩。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社论紧扣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雄浑大气、高屋建瓴、各方瞩目。《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全景回顾》、《“小中见大”看冬奥》、《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侧记》、《从这幅冰雪画卷里,读懂中国》、《我们向世界兑现了承诺》等重点报道,均在头版等重要版面刊发。这些报道以宏阔的视角、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全方位展现中国兑现承诺的各项成就,展现北京冬奥会举办盛况和各方盛赞。
在冬奥会开幕前后,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力,推出多篇“潮头观澜”文章,包括《中国冰雪,加油》、《当冬奥相遇春节》、《开创历史的双奥之城》、《这列冬奥快车,驶向美好未来》等,选取小切口,体现大变化,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冬奥筹办的擘画与引领,收到良好传播效果。
唱响主旋律,引领舆论、策划为先,弘扬正能量
围绕“办赛精彩、参赛也要出彩”的目标,展现面对疫情挑战,冬奥会如期顺利举办的成就,展现中外选手拼搏奋斗、友好互动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人民日报冬奥会报道周期长、范围广,基调把握稳妥,节奏把握得当。冬奥特刊于1月25日正式推出,于2月21日结束。经过前后方连续28天的密切配合,连续奋战,共推出111块冬奥专版,是一份沉甸甸的报道收获。
奥运报道千头万绪。为了打好主动仗,冬奥报道根据各阶段重点任务,统筹安排、策划为先、突出重點、挖掘亮点,力求每天的报道有重点策划,有传播亮点。
冬奥特刊开设“盛会进行时”、“冬奥观澜”、“为冬奥喝彩”、“冬奥长焦”、“奥林匹克与我”等栏目以及视觉专版。报道重点关注中外运动员卓越表现、拼搏精神的同时,也聚焦办赛的各个领域。报道内容涵盖赛场竞技、赛事运行、场馆设施、疫情防控、国际反响等诸多方面,既有全景呈现,也有细节特写,温度与深度并重,确保主场盛会的报道经纬更加全面立体,北京冬奥会的盛况得以充分展现。
观点引领把握得当、响亮发声。人民日报冬奥评论在舆论场中独树一帜,多篇被全网置顶推送。“冬奥观澜”栏目聚焦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各国选手的奋斗故事,展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在赛场内外的精彩绽放,为冬奥报道点睛添彩。《用拼搏成就更好的自己》聚焦中国选手的拼搏精神,《为每一次突破喝彩》为中国冰雪的突破送上鼓励,《坚持,源自热爱》重在展现赛场老将的奋斗意志,《用“更团结”创造“新纪录”》等展示了竞技之外多姿多彩的赛场魅力,这些评论跳出赛事,以更开阔的视野展现冬奥风采,重在彰显精神,弘扬正能量,成为冬奥舆论场的风向标,多次得到中国体育代表团肯定,为办赛和参赛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gzslib202204011407主题策划守正创新,及时精准。《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拼到最后》、《传奥运之火 让梦想飞扬》、《突破 源自投入和专注》、《中国女子冰球队12年后再战冬奥》、《激扬青春力量 逐梦冬奥赛场》、《赛事服务有力 服务细致贴心》、《集散之间 凸显高效》等报道,着眼运动员参赛表现、志愿服务、赛事运行保障等方方面面,展现运动员的精湛技艺、奋斗意志,展现冬奥运行平稳顺畅、安全有序。这些选题策划不以奖牌论英雄,关注赛场内外的各种精彩,彰显了党报冬奥报道的大局观。报道中注重挖掘细节和故事,以生动的表达彰显体育精神,展现中国的热情好客。
报道视角立体多元,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聚焦赛场内外的文化交流和动人瞬间,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向世界展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评论《友谊之光闪耀冬奥赛场》传递着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头条文章《友谊之花 赛场绽放》将运动员在赛场内外彼此鼓励、团结友爱的场景梳理呈现;视觉专版“在交流中增进友谊”用精彩的图片展现了一曲“一起向未来”的生动乐章……这些选题、策划,都生动阐释了奥林匹克格言中“更团结”的重要意义。
栏目设置不拘一格,突出服务性。考虑到读者对冰雪运动相对陌生,冬奥专版在报道上进一步创新,《越野滑雪,“雪上马拉松”》、《跳台滑雪运动员怎么飞?》等报道,结合赛事进展、赛场动态,就热点比赛的场地设施、规则判罚等进行解读性报道,将可读性寓于服务性之中,获得读者好评。
当好主力军,一线采访攻坚克难,前后方联动呈现精彩
充分发挥党报的舆论引领作用,前后方协同发力,各赛区有效联动,针对赛场热点,主动设置议题,放大“好声音”,弘扬正能量,展现“精气神”,全方位、一体化呈现北京冬奥会盛况。
这次冬奥会报道,人民日报的前方团队包括注册记者和非注册记者,两个报道团队分工明确,协同合作,确保全面立体呈现北京冬奥会盛况。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注册记者均需在闭环内完成报道任务。北京冬奥会分为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赛前,注册记者已在赛区分布上进行了科学分工,每一个赛区都配备了人数合理的文字、摄影以及新媒体记者,确保每个赛区都能独立运转,完成各类新闻产品。
与此同时,各赛区也并未各自为战,而是通过各种策划选题进行联动。冬奥期间,多个跨赛区选题在统筹协调下顺利完成:《每一次登场都收获成长》讲述了初登冬奥赛场的中国冰雪健儿的拼搏故事;《无惧挑战 勇敢向前》记录了各国选手“跌倒再爬起”的感人瞬间;《赛事组织有序 服务保障高效》对三赛地的办赛保障进行了集中展现;《镌刻拼搏的印记》用各赛区的生动事例向各国健儿的拼搏精神致敬……这些选题通过赛场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感人瞬间凝聚成报道主题,体现了党报视野和格局,也是各赛区密切合作的生动体现。
前方采访中,低温是冬季项目采访中面临的特别困难。在延庆、张家口等地举行的雪上项目,白天最高温度零下十几度,晚场比赛气温降到零下25度左右。前方记者冒着风雪严寒,举着几十斤重的器材在摄影点位、在混合采访区坚守两三个小时,口罩冻成冰壳,手脚失去知觉,仍坚持在一线工作,徐梦桃、苏翊鸣、谷爱凌等选手的精彩图片,第一时间发回的快讯和点评,就在冰天雪地里完成。
冬奥赛事节奏频密,有的晚场比赛要到夜里十一点左右结束,前方记者分工合作、互相支援,尽最大可能提速交稿,在看台上、在等车时、在班车上赶写稿件成为常态。每天深夜12点左右,三个赛区的记者还要通过线上会议传达相关信息,商讨第二天的报道内容,统筹采访计划。与此同时,后方编辑也正在完成版面的编辑制作流程,前后方密切沟通,将“时差”降至最低。
后方編辑团队在选题方面的策划组织同样至关重要。针对赛场热点和舆论焦点,后方从宣传报道的整体出发,主动设置议题,有效引导舆论。《选手展风采 运动显魅力》的策划以“冬季运动之美”为主题,从几个项目分别落笔,在版面上集中呈现,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收官版面上的策划《铭刻精彩 见证荣耀》,用九篇小侧写带读者重温了中国代表团九枚冬奥金牌的精彩历程,文中加入点评和引语,不落窠臼,极具新意。
前后方无缝对接、高效互动,真正体现了党报在舆论场上的“主力军”作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前方记者面对疫情风险、低温冻伤、节奏紧凑、赛区分散等种种挑战,满怀使命感、责任感,起早贪黑、顶风冒雪、废寝忘食,保持着高强度、快节奏、满负荷的工作状态;后方编辑全天值守,流程运转顺畅,与前方同频共振,沟通积极有效,确保了版面精彩纷呈、标题醒目亮眼、文章无一差错。前后方团队紧密合作,克服种种困难,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真正展现了党报记者的使命担当、团队意识、顽强作风和业务能力。
挺进主战场,持续发力媒体融合,构建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格局
进一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冬奥报道的“必修课”。在实践中,人民日报冬奥报道总结东京奥运会积累的经验,依托全媒体平台优势,进一步发力媒体深度融合,以多样丰富的新媒体产品,构建起立体全面的传播格局,在融合报道方向持续发力,取得了新的成果。
前方报道组和人民日报各新媒体平台积极沟通,密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努力出新出彩的同时确保不出差错。“媒体大战”是冬奥赛场之外的竞争,在报道中,奖牌快讯、热点新闻的推送都以秒计算,前方报道组和后方新媒体编辑保持即时联系,实现同步发送。gzslib202204011407冬奥会期间,前方报道组为人民日报各新媒體平台提供了大量图片、快讯、评论、解读等新媒体产品。冬奥会重要节点和新闻事件的图文报道贯穿报道始终,《赢了!中国冬奥军团首战开门红》、《北京冬奥会首金产生》、《今夜,元宵圆月见证三面五星红旗升起》、《金牌!苏翊鸣最好的18岁生日礼物》、《chua!男子钢架雪车创造历史》、《升国旗,奏国歌!谷爱凌再登最高领奖台》、《第九金!“葱桶组合”圆梦》……前方记者第一时间发送赛场动态和赛事快讯,以专业素养确保了信息发布准确及时。
前方记者的关注点还超出奖牌之外,《张可欣站起来了!》、《范可欣赛后亲吻冰面!这一幕,破防了!》等内容,彰显了中国体育健儿的奥林匹克精神,让运动员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亲,引起官方共鸣。
此外,高亭宇、徐梦桃、苏翊鸣、武大靖、金博洋、任子威等选手与人民日报记者进行了独家连线直播,选手们分享了奖牌背后和赛场之外的故事,在新媒体各个端口播出,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其中,《18岁的第一天,苏翊鸣要和你聊聊天》、《专访闫文港:不想错过升国旗的机会》、《专访任子威:全力以赴,永不放弃》等内容在网友中引起积极反响。
冬奥项目普遍“门槛”较高,规则复杂,读者平时了解不多。报道中不仅要保证零差错、零失误,还及时通过新闻事件普及项目知识,准确引导舆论。
2月6日,中国女子冰球队小组赛战胜日本队后,很多报道都认为中国队已锁定八强席位。前方记者及时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稿件《为什么说中国女冰还没有晋级八强》,为网友解疑释惑,得到广泛认可。中国女子冰球队最终无缘八强后,前方记者又在第一时间推出短评,为中国女子冰球的未来加油打气,积极引导读者情绪,树立正确胜负观。针对短道速滑比赛出现对规则解读的不同说法,前方记者及时联系资深国际级裁判,回应读者关切,积极与网友互动,助推以往相对小众的冰雪运动更好走向大众。
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在各新媒体平台不断积累发展增量,激发新动能、打开新局面,为不断扩大人民日报的“三个覆盖面”作出新的贡献。
在北京冬奥会的战役性报道中,人民日报全面、深入、准确、生动地展现了北京冬奥会的举办盛况,确保冬奥报道实现安全和精彩两不误、双达标,圆满完成了报道任务,赢得各方赞誉,又一次有力彰显了党报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
作者陈晨曦系人民日报社体育部体育评论室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