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媒体手段全景扫描 以专业视角全程展现

2022-03-31曹彧轧学超

传媒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育报冬奥北京

曹彧 轧学超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秉承“一起向未来”的理念,北京冬奥会让全世界感受到了“双奥之城”的热情,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官方媒体,全媒体出征的融媒体团队走进北京2022年冬奥会全部赛区,报社后方所有编辑、记者全员上阵,开启了历时20多天的北京2022年冬奥报道之旅。赛场内外,每一个精彩瞬间都定格在笔尖,高质量原创纸媒稿件,快节奏新媒体短视频、长图、海报、融媒体文章……从大年三十开始,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融媒体采编团队全方位全景打磨出高质量北京冬奥会特刊,新闻产品再上新台阶,精彩赋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本质。

统筹谋划摹写冬奥画卷

在本届冬奥会举办之前,在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下,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第一时间成立了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北京2022年冬奥会报道小组,中国体育报总编辑担任组长,并且派出23名记者分别前往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赛事一线报道赛事,此外,在备受关注的火炬传递过程中,中国体育报派出记者,完成了十余篇北京2022年冬奧会火炬接力宣传稿件,内容涵盖了本届冬奥会火炬接力的整体安排、亮点解读和火炬故事等,为赛时报道拉开大幕。

一届盛会的成功离不开精彩的新闻报道,冬奥会盛大开幕后,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与国际奥委会共同举办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15场,通报赛事组织、疫情防控等工作,围绕开幕式演出、可持续发展、冬奥遗产、转播技术、运动员关怀与服务等权威发布官方信息,并就媒体关注的开幕式组织、疫情防控数据和措施、参赛人数、特许商品热销、冬奥会收视频创新高等问题进行解读工作,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北京2022年冬奥会报道小组在稿件中对此关切回应。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也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再次举办奥运会。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前方报道团队全程报道,并采用全媒体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展现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的勇于突破和拼搏精神,以及作为东道主在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方面的努力与成果。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不仅是一届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展现海内外运动员坚持训练不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也是一届经过6年半密集筹备,中国呈现给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爱好者体验最新科技的一份礼物,更是一届在特殊背景下举行的盛会,彰显了全世界人民面对疫情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伟大决心和乐观精神。在冬奥会举办期间,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北京2022年冬奥会报道小组重点聚焦中国冰雪健儿的突破、冬奥会筹办完备的组织工作及亮点、全社会关注冬奥会的热情、国外体育组织及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评价,以及冬奥会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及冰雪运动普及的助推作用。

全方位立体式报道冬奥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冬奥筹办工作。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都留下了他的“冬奥足迹”。从“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到竞赛场馆绿色供电全覆盖,从促进全民健康到实现全面小康,从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北京2022年冬奥会报道小组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脚步,体会足迹中的深意,坚定初心信念,扎实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报道工作。

开设冬奥特刊和冬奥专栏。中国体育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自2月3日至2月21日开设冬奥特刊,并拟开设《赛场直击》、《选手定格》、《场馆探秘》、《幕后英雄》、《双奥之城》、《我是东道主》、《记者观察》、《看门道》、《他们眼中的冬奥会》等栏目。赛时,根据赛事进程中的各项新情况,及时调整栏目和选题设置。

新闻选题是新闻报道策划的前端环节,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世瞩目,这就要求冬奥会报道的新闻正面导向,要符合积极价值观且满足受众需求。为此,中国体育报在新闻选题阶段由传统赛事的经验为驱动,以供给为导向转变为对冬奥信息和新闻受众需求的全面分析与评估,生产出了众多具有“双量”,即“正能量”、“高质量”作品,如“拼字当头”、“时尚冬奥”、“大众眼中冬奥”、“各地体育局谈冬奥”、“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的‘第一块金牌”等接地气、合民意的融合报道作品。

关注报道重点。一是坚持正面导向。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北京2022年冬奥会报道小组详细解读冬奥会的举办,详述当前的进展和各方的反应,并收集社会层面各行各业对本届冬奥会的感受,坚持正面导向。通过特刊对本届冬奥会进行全方位报道,从开幕式、运动员、服务工作保障的参与及人员反响等进行重点报道,帮助世界人民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同时,掌握各媒体对冬奥会的报道规模、报道角度、报道频次等数据,结合各媒体稿件和各方综合声音对本届冬奥会进行正面导向,使本届冬奥会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亦成为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通过小主题、小素材和冬奥辐射话题,讲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大故事的方式,与传统赛事报道结合,形成内容上的互相补充,让“双奥之城”的故事变得更有人气、更接地气。

二是细化报道项目。首先关注中国优势项目。例如,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空中技巧、单板U型场地等。这些项目开展时间早,组队时间长,在往届冬奥会上获得过金牌、银牌,具有一定实力的冲金能力。其次对有望突破项目加以关注。例如,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雪车、钢架雪车。这几个项目都是北京主办权确定之后组建的队伍,项目开展时间短,与世界水平差距大。但是经过几年追赶,目前涌现出优秀选手,或具有争金实力,或具备创造中国冰雪运动历史的潜力。最后,报道还着重关注了比赛背后的故事,例如,科学训练、科技助力成效显著。近几年,国家体育总局强化科学备战,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引进大量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对提高训练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北京冬奥会之前,中国有多个雪上项目空白,没有开展也没有队伍。跨界跨项选材的策略,使中国短时间内完成了组队,并全方位展开训练。经过6年时间,已经实现了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的目标,有些项目快速培养储备了人才,为全项目参赛打下了基础。gzslib202204011856

三是深挖赛事背后的故事。除关注比赛本身外,还要关注运动员身后团队的支撑。要深挖运动员背后默默无闻的保障人员,包括科研人员、体能教练、康复师、打蜡师、制冰师等,反映他们为创造优秀成绩做出的贡献,在征战北京冬奥会的队伍中,不乏征战赛场多年的老将,如四朝元老空中技巧徐梦桃、三朝元老短道速滑武大靖、单板U型场地刘佳宇和蔡雪桐、冬季两项的唐佳琳和张岩,还有花样滑冰隋文静/韩聪等,他们通过艰苦的训练保持竞技水平,并以最佳状态迎接冬奥会。体育精神在本届冬奥会报道过程中也不再是简单的拼搏与成功的关系,而是开始向更加注重人文精神、故事讲述等广阔的视野发展。作为体育报道的国家队,在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引导竞技体育的大众认知,特别是在话语建构的方式方法上,也有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全新升级。

四是关注中国军团中的国际团队。冰壶、冰球、冬季两项、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多个项目国家队聘请了国外团队,中国冰雪运动水平的提高有来自国际团队的一份付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开放的胸怀,国际化的视野,勇于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在新闻作品中得到体现。

五是作为东道主的筹办工作亮点。北京是“双奥之城”,具有丰富的筹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经验,在筹备过程中展现了令人赞赏的智慧和思路,为下一届主办城市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尤其是在重视场馆中的科技元素的报道方面。从绿色办赛角度而言,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2008年奥运会时的比赛场馆,在改造的过程中,运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如二氧化碳制冷式制冰技术、360度自由视角观赛技术、5G8K转播技术等,很多都开创了世界先河。

注重主题报道和细节报道双管齐下。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同时注重冬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报道。北京2022年冬奥会适逢中国农历春节,从中国红映照世界,到火遍全球的“冰墩墩”,再到冰晶雪花和奥运火炬的飞扬时刻,尤其是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构思,正是源自中国农历春节时家家张灯结彩时悬挂的大红灯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它既代表了收获、温暖和光明,也传递了喜庆、美好的祝愿。此外,本届冬奥会很多元素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场盛会深深烙上了流光溢彩的中国文化印记,中国文化与冬奥会碰撞出了绚丽多彩的冬奥之光。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冬奥遗产等内容进行了多篇幅报道。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也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在报道中关注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本届冬奥会另一大重要的亮点是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也是老百姓的,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报道还注重表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惠及百姓,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事实和故事。冬奥会的举办离不开来自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场馆的建设者、赛事运行团队、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技术官员、赛会志愿者、气象团队、医疗救护人员等。世界人民通过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的报道第一时间了解冬奥盛况台前幕后的故事,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全员备战,在疫情当前,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报道工作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融媒体新闻报道创新求变

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融媒体顺势而为,以冬奥会为契机,将融媒体矩阵优势充分体现在报道之上,延伸了体育新闻的传播空间,创造了更多滿足受众需要、多元化的冬奥信息。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融媒体面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报道的重要任务,通过报网融合、新媒体策划发布,实现了及时、快速、准确、鲜活的报道,刊播后备受好评。

大型运动会的赛事往往和各种活动紧密相连,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演出,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尤其在冬奥会的开幕式中,5G+黑科技创造了许多精彩瞬间,更是展现了更多先进技术的运用。新体育网利用新媒体优势,以大量视频和照片将开幕式之美呈现于受众前。这也体现在冬奥会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新闻报道的宣传推广。尤其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科技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极大促进了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以至于在新闻传播中,对大型运动会的内容题材和传播速度以及精确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让受众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准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新闻报道,提供冬奥会宣传推广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方面,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在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新媒体的重点不仅是在于一个新字,它更是要求新闻传播必须时刻处于一种相对变化的状态,终端用户可以时时更新和时时接收信息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趋势。同时,相对于传统媒体,新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新媒体主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新闻产生和发布的同时,受众可以通过移动技术第一时间在终端上获取信息,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报道中,以“融”为突破口,不仅依靠传统报纸发布新闻稿件,还会通过新体育网、体育总局官网、公众号等方式让信息传播更加多元,使得北京2022年冬奥会传播范围覆盖更加广泛。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使传播速度有了质的飞跃。

为了落实报道计划,让报道更加生动和深入,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在冬奥报道中践行“四力”,从选题、策划、采访、编辑等环节着手,着力落实“走转改”,不仅走进一线采访,还通过融媒体手段转变思路,通过报网融合,改变以往传统宣传思路。尤其在新媒体发布方面,新体育网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开始,持续推出“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牌”系列海报,每天发布的倒计时牌中都加入了一个冬奥知识点,进一步普及和宣传冬奥知识与文化。

特别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视频方面,新体育网策划、制作、创新推出了“冰雪之约”主题动漫视频,以冬季运动为主题,每集设计1个(对)分集动漫角色,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一人一事一项目”为结构,以10个冬季项目“大神”共赴一场“冰雪之约”盛会为主线,在虚拟世界中投射2022北京冬奥会的到来这一现实场景,形成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的动画视频内容。

此次冬奥会新闻采访编辑强调集中调配,统一编发,在整个赛事期间,涵盖中国体育报新闻讯息、专版选题、短视频、舆情日报专报快报快讯等各类产品,数量和质量均再创新闻生产的新高。冬奥新闻作品从整体上看,进一步强化了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以优质内容吸引受众、赢得受众。精钻细研,具备可读性、可视性的内容让正能量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截至2月20日,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连续有六篇文字、新媒体、视频报道被全网置顶推送,访问量数千万,创历史纪录。中国体育报微博单篇报道阅读量800多万,远远超过东京奥运会单篇200多万阅读量纪录。新体育网在快手推出的北京冬奥会视频系列,累计播放量突破5亿,播放量超过千万的视频有五个,大部分视频播放量都超过百万。

作者曹彧系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部主任、高级记者

猜你喜欢

体育报冬奥北京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浓浓体育爱 深深报刊情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乐观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