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来茶自香

2022-03-31康哲峰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6期
关键词:老僧热茶挚友

康哲峰

茶于中国人是一件标志物,我也是饮茶者。忽忽半生,所记饮茶之事,深刻者有二。

当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至故乡山区一中学当老师。假期无事,到市里寻一挚友,友虽出身理工,但酷爱文学,与我志气相投,彼此来往甚多。当时,朋友正在一家出版公司做编辑,独自租房而居。我常去小住数日,与他探讨文学。每至入夜,朋友便煮上一壶茶——就是在一普通电壶中投入几片茶叶注水烧开。然后,他翻看《左传》《战国策》等古代典籍,我只看当代作家作品。朋友读到佳处,翻开抽屉,取出一包带壳花生,拈出一粒,剥去薄皮,投入口中大嚼,且啧啧而叹,嚼过几粒花生,再斟上一杯热茶,边饮边读,真是享受至极!我也会倒上一杯热茶,边喝边读。我们两人同室而读,却不影响彼此,除非读到内心肿胀,不吐不快,方探讨一二。那些日子,有书茶相伴,挚友相陪,只觉得岁月芬芳。我们刚刚毕业,尚无世俗之事,喝茶读书,心头自是一片空明。当时不懂茶,只看到杯中茶汤黄红,入口甘甜爽滑,回味悠长,不知是何茶類。多年之后,与友相逢,问询此事,友哈哈大笑,什么好茶,姑且算茶吧!那是我老家山上柿子树上采下的嫩叶阴干而成,当时囊中羞涩,怎可天天饮好茶呢?我也不禁开怀大笑,但那一杯杯柿叶茶是我记忆中喝过的最好的茶。

一次,和同事外出学习,下榻古城正定。闲暇之余,我俩相约逛一逛。当时正值四月,信步走来,满眼芳华,掩映其间的庙塔古迹更增韵味。当头冒细汗,略感疲惫之际,恰到一小庙前,庙虽小,院内尚存一唐代古塔,巍巍耸空,铁马叮咚,让人顿生幽思怀古之情。走至主殿前,有长条桌一张,放满佛教典籍,且有长凳,供人休息翻阅,旁边有一大保温桶,桶边一竹筐内有大碗数叠。我二人正口渴难耐,遂拿碗接水,不料,桶内竟是茶水,滚烫芬芳,小啜一口,满嘴生津,脑袋里一丝烦躁竟消失无踪。坐下身来,随手抽取一本佛经来看,是《金刚经》,喝一口茶,读几句经,身旁一株碧桃正开得烂漫,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小沙弥匆匆而过,遇到一扫地老僧,稽首问候,师父,扫地呢?老僧扫地如故,口中作答,扫地呢!我茶刚入喉,端碗凝住,顿觉此身在别处,世俗又超脱,短暂且永恒,更兼翻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寺中之茶,以桶盛之,想来并非名贵之物,只是方便游人香客解渴罢了,但那一碗粗茶,让我身心得以涤荡,至今受益无穷。

人到中年,闲来将阁楼简略收拾,成一读书饮茶之所。阁楼外有一小平台,置备石桌一,石凳四,养花草数盆,并命名为“观云台”。阁楼上覆钢瓦,下雨之际,叮当之声,清脆悦耳,故名之为“听雨轩”。一日无事,眼看乌云翻滚,骤雨将至,我烧水泡茶,入轩读书。少顷,雨水如珠而落,敲瓦如琴,我听着雨声,读着美文,品着清茶,真是“若无烦事挂心头,自是人间好时节”。

饮茶,从中只是品得一个“闲”字。茶无分好坏,水不论清浊,有一缕闲情,自是味浓情深,适意忘怀,偷得浮生半日,且共茶香氤氲。

猜你喜欢

老僧热茶挚友
喝热茶可降低青光眼风险
秋天的落叶——深切缅怀挚友魏廷格
意外挚友
老僧
茶凉了
郊狼挚友争夺战
喝一杯热茶再走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回乡
古木老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