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母亲胜诉
2022-03-31
2022年1月10日,江秋莲(江歌母亲)与刘暖曦(原名刘鑫)生命权纠纷案(以下统称“江歌案”)一审结果终于出来了!青岛城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刘暖曦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江秋莲各项经济损失496000元(本栏目所涉币种均为人民币)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0元,并承担全部案件受理费。这位在日本长夜恸哭,跪地为女鸣冤,忍受了1895个日夜的屈辱和愤怒的母亲,终于露出了笑容。
据媒体披露,2016年11月3日,在国外留学的江歌,被室友刘鑫的前男友杀害。案发前,刘鑫与其前男友陈世峰已经有了很深的矛盾。当天,陈世峰本来是来找刘鑫吵架,没想到她躲到了房间内,而为了保护刘鑫的江歌却被关在门外,独自面对持刀的陈世峰。其间,江歌曾期盼刘鑫能够给她开门,没想到,刘鑫自始至终都没有打开房门。
五年来,江歌母亲先是远赴日本打官司,直到2017年杀人凶手陈世峰被判刑20年;2018年,她又在国内将刘鑫告上法庭,认为刘鑫对江歌的死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过错。此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理解和支持,但也引来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她偏执,有人不相信她会胜诉,还有人在网上破口大骂,说她告刘鑫是为了钱,利用死者,消费大众同情心。江歌母亲一路顶住压力,坚持到了胜诉这一天,也通过法律的途径,换来了这场命案的真相。胜诉后,江歌母亲承诺将赔款全部捐出,用于帮助失学女童,打消了外人说她吃人血馒头的猜忌。但作为江歌的妈妈,还有更多事情等待江秋莲去完成:把谩骂、攻击她和江歌的网民告上法庭,每一次起诉都需要她亲自收集证据;更长远的计划在15年后,江秋莲称,等到2037年陈世峰在日本服刑结束回国,她要在国内对他进行刑事追诉。
五年过去,法律终于给了江歌母亲一个满意的说法,不仅褒扬了江歌的见义勇为、无私帮助,也还原了案情细节,作出了最终判决。这并非让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越界,而恰恰是体现了法律的最大价值:给予人们触手可及的正义与温情。这样的判决,也让更多“江歌”不为做好事而退缩,让更多自私的“刘鑫”引以为戒。
有一些事,总会引发人们的持续关注,因为这些事关系到我们的法律、我们的道德体系、我们的文化传承,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江歌案毫无疑问就属于这一类。本期“热词时文”,让我们关注江歌案,并思考此案判决带给我们的启示。
N o . 0 1 法律守护了人们心中的道义
江歌案一审宣判:一份惩恶扬善的宣言书
□陈广江
2022年1月10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对原告江秋莲(江歌母亲)与被告刘暖曦(原名刘鑫)生命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
这是一份令人倍感欣慰的判决书,也是一份惩恶扬善的宣言书。最高人民法院曾多次强调,在民事审判领域,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司法裁判惩恶扬善功能,坚决同“和稀泥”做法说不,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江母诉刘鑫案一审宣判结果,明白无误地向世人宣告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虽然和207万元的索赔数额相比,江母实际获得支持的索赔不算多,但其核心观点和诉求在判决中得到了体现。事实上,最重要的不是赔偿数额,而是法院对该案的定性。一审判决后,江母坦言,她不接受刘鑫道歉。“2017年第一次见面,面对摄像机刘鑫给我道过歉,但转头就在网络上持续地攻击诋毁江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想逃脱法律责任。如果她真诚地道歉,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案子。”
是非清楚、善恶分明,是一审判决结果给人留下的最大印象。对江歌的义举,司法毫不含糊地力挺。判决书指出,江歌作为一名在异国求学的女学生,对身陷困境的同胞施以援手,给予了真诚关心和帮助,并因此受到不法侵害而失去生命,其无私帮助他人的行为应予褒扬,其受到不法侵害理应得到法律救济。
对刘鑫的所作所为,司法更是毫不含糊地予以谴责。一方面,对由其引入的侵害危险,刘鑫没有如实向江歌进行告知和提醒,在危险之时为求自保而置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将江歌阻挡在门外被杀害;另一方面,事后非但没有心怀感恩并对逝者亲属给予体恤和安慰,反而以不当言语相激,加重了他人伤痛,其行为有违常理人情。
有律师分析称,此次裁定的20万元精神抚慰金在国内属于较高,是常规严重精神损害的5万元基础的4倍,这或许是法院基于刘鑫在微博上曾对江歌母亲有刺激性语言予以考量之后的结果。这也反映出司法对江歌义举的充分肯定,对江母所受心灵伤害的充分同情。
旗帜鲜明惩恶扬善,让行善者受到善待,让违法者付出代价,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司法应有之义。司法裁判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守护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美德义行,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每一份司法判决书都应该成为惩恶扬善的宣言书。
(摘自《北京青年报》2022年1月11日)
【适用话题】惩恶扬善 伤害与安慰 道德底线 懂得感恩
更多评论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法律必当坚定不移地为善良撑腰
刘鑫并非凶手,但她的“明哲保身”与“忘恩负义”引起了公愤。法律会还公道于人心,给社会以明确导向。对此,有三句话想说:第一,公平正义的光束应让全社会感受到温暖。法律的理性和人们的期待相交于这份判决中,这也是该案件最大的意义所在,不仅让公平正义的光束聚焦到了个人身上,还向全社会传递了法律的关切和温度。第二,法律必当坚定不移地为善良撑腰。法律的刚性与温情交汇在这份判决中,法律不能仅仅满足于成为最低的道德标准,只有与道德紧密相随,才能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第三,司法裁判给失德者敲响警钟。德以劝善、法以诛恶。法律的意义不只在于让遵纪守法者扬眉吐气,也在于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如江歌案一样,一起起案件告诉每一个人,在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上,对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有法治、有人管;对百姓深恶痛绝的违法失德现象,司法机关必会惩治追责。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贺剑:忘恩负义,不应只是道德评价
江歌案促使我们提出和面对“如何教忘恩负义的受益人感恩”这样一个颇具“本土资源”色彩的理论命题……“感恩条款”不仅是在教个案中的忘恩负义的受益人(一如本案的被告刘暖曦)如何做人,更可以教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知恩不报、恩将仇报的其他行为人怎么做人,具有积极的、深远的行为指引和风俗教化的功效。在我看来,这是江歌案最大的理论意义所在,该案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法学界(至少是民法学界)认真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个里程碑式案件。
@微信公众号“北风雪林”:我们追寻的正义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江歌母亲诉刘鑫案件宣判,最大的意义,是从法律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从中华文明传统美德角度,为江歌正本清源。今天的审判,告诉全世界,告诉所有家长,所有孩子,江歌是对的!江歌是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传承者!
【适用话题】法律的温度 风俗教化 中华美德传承
N o . 0 2 一场人性与母爱的較量
江歌母亲胜诉!法律伸张正义,安慰世道人心
□燕梳楼
看到江歌案判决结果,有两种直观感受。第一,判得好!这个判决对生命权纠纷有着重要的法治标本意义。司法裁判应当守护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美德义行,对刘鑫这样的白眼狼就应该受到法律的惩戒!第二,判轻了!只有经济赔偿,没有其他责任,略感失望。我想江歌母亲经受那么多屈辱,她此刻最想要的,不是经济赔偿,而是一句道歉。
这个案件之所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折射出的其实是好坏人伦理。如果好人不能有好报,最后还要遭受屈辱,那么最终整个社会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这已经不是一个杀人案件了,而是善恶之争。如果江歌的善良被辜负,会颠覆大家对人性的认识。显然,法院判决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虽然现有法律无法给予刘鑫更为严厉的审判,但在具体情节上,认定被施救者刘鑫存在明显过错。
江歌在境外被害,母亲在国内起诉。最终以生命权纠纷赢了官司。此案的判决注定成为经典!当庭宣判后,江秋莲缓缓走出法院,她说:“我尊重法院判决,我要去告诉江歌这个结果,妈妈做到了。”此前,她曾说过,将在宣判后去江歌墓前宣读判决书。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心疼这位失去女儿,还在孤身争取公平的江妈妈。官司似乎是结束了,但江妈妈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在没有女儿陪伴的余生里,只能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
法律可以制裁刘鑫,但谁来制裁人性?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伸张正义,把恶人送上道德的审判台。
(摘自微信公众号“燕梳楼”)
【适用话题】母爱 正义 人性
评论链接
@光明网:江歌案宣判,法律道德力量的具象化
江歌的母亲很不容易,她曾经独自面临不少恶意。除了和刘暖曦的冲突之外,她还遭遇过人格侮辱。2018年2月25日,谭斌通过其新浪微博账号发布他人创作的系列漫画,公然丑化江秋莲形象,侮辱江秋莲人格,经公证,该系列漫画浏览数为24600余次,随后江歌母亲发起刑事自诉。2020年10月27日,该案二审宣判,谭斌被判决犯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犯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不难想象,这数年时间江歌母亲需要怎样的心理承受力,又需要何等的坚强。刘暖曦也好,抑或是侮辱江歌母亲的网民也好,都让公众看到了道德底线之下的人性幽暗。大千世界人心复杂,社会不可能完全避免这些令人叹息的场面。但是,法律有义务朝那些幽暗处照一束光,稳固住基础的道德认知,安慰世道人心。
江歌案宣判后,我想告诉孩子:不要滥用你的善良
□教材帮
2022年1月10日,是江歌遇害的第1894天。一位失独单亲母亲为肃清真相战斗了五年后,终为女儿正名。
曾有留言称:“如果官司赢了,就教育孩子不要做刘鑫;如果官司输了,就教育孩子不要做江歌。”江歌案后,我想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滥用”你的善良。
江歌被害后,绝望的江歌母亲“像疯了一样”踏上了为女儿讨公道的长路;而刘鑫则改名“刘暖曦”继续着她“上流社会”的生活,企图用“被污蔑、被抹黑、被欺负”的人设洗白,利用暴力和诅咒要挟江母放过自己,为自私和冷漠自圆其说。讽刺的是,真有不少粉丝站在她的身后,对江歌妈妈展开无休止的谩骂。在刘鑫的世界观里,打败了江妈妈便能“一切如新”,可是非对错,从来不是谁的“一言堂”。
法律还原了江歌遇害的原因,司法为她的善行注脚;这是审判,也是对道德的宣扬。扶危济困的人,应当被感谢;诚信友善的人,不应被辜负;伤害别人的人,终会付出代价。而江秋莲则在判决后公开表示,会将胜诉获得的款项全部捐给失学女童。经济赔偿,对江歌母亲来说微不足道。
闺蜜谈恋爱遇到偏执狂,分手后被纠缠,遂到闺蜜家留宿寻求安慰和帮助。江歌案的起因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为此不寒而栗,一是因为事件背后人性的“恶”;二是因为这样的“小事”在你我的身边随时可能发生。我们教会孩子独立和勇敢,却忘了告诉他们防备与机智。
善良永恒正确,但一定不要以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作为交换。江歌真的是个顶顶善良的女孩儿,但若再给妈妈一次机会,无论以何种家教和礼仪作为约束,她都一定会告诉自己的女儿:对自己的事情有担当,对别人的事情有分寸;既要相信世界的好,也要洞悉社会的恶。生活不是童话,每一种善良都要有牙齿,这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被你保护的人。
对江妈妈来说,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判决:胜诉的人永远失去了女儿,败诉的人依然逍遙自在地活着。
刘鑫的父母曾口不择言,说江歌的离世是因为“命短”。那我们便祝愿,愿这世上所有善良的人,都能长命百岁。
(摘自微信公众号“教材帮”)
【适用话题】如何做善良的人 人性之恶 机智与防备
N o . 0 3 江歌案给我们的教育启迪
江歌案宣判:教育的可能性与不可能
□蔡朝阳
江歌案一审宣判,我基本上抱持一种肯定的态度。
但作为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我想讨论的问题,并不在于案件本身,而是在于,这个事件中,每个个体在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尤其是陈世峰和刘鑫,显然是有很多社交障碍的。我想讨论的是,什么样的过去,才使得他们变成这样的呢?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做教育的,需要知道边界:哪些是教育的力量可以抵达的地方,而哪些需要更为专业的领域才能触达。这不是教育者的妄自菲薄,而是自知之明。但教育本身确实也是可以有力量的。因为教育是一种对人的重新塑造。好的教育和不好的教育,产生的后果也不相同。
我去看了陈世峰的档案,可能陈世峰童年乃至青少年时代受到的教育并不那么美好。或者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其人生遭遇并不美妙,以至于他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敌意。江歌母亲的助理,说陈世峰是一个“影子”一般的存在。
陈世峰是宁夏吴忠人,家境并不富裕,大学念的是华侨大学,也不算一所特别好的高校。陈世峰最大的痛点便在于,他是一个“屌丝”。他自我的内在,有一种深深的自卑。过去的经历给他的烙印,实在太深了,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判断。
关于教育,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谈论,一个是观念的层面,一个则是实际操作的层面。
从观念的角度,我想陈世峰可能受到的功利性教育比较多。他一心想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出人头地。当然这很成功学。但我们很难在这个层面上苛责陈世峰,从他的出身经历而言,教育是唯一可以让他改变命运的机会。其实,对陈世峰的人生而言,留学日本,已经接近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了。但这个命运又被他自己亲手撕碎。这是教育的可能性,也是教育的不可能。
多年来,很多教育界人士一直都在提倡通识教育,一直在提倡人文教育。那正是因为他们看到这方面的缺失很大。非但是陈世峰这个骇然的案件,我们看到其他发生在国内校园之中的案件,也是所在多有。我们说这是行凶者心理的障碍,但何尝不是人文教育缺失的苦果?
而就技术层面的实操而言,其实,教育仍可以做很多。年轻人去日本留学,人生地不熟,面对的压力是难免的,陈世峰尤其如此。去留学之前,完全可以做一些心理建设;青春期如何跟他人相处,这也是需要学习的。要是有多一点的知识,何至于酿成这种悲剧呢?
所以我说,要多读书,多看电影,因为这种阅读和欣赏本身就构成了你的生活经验。也因为,这是会增加你的人性的丰厚程度的。往低里说,增加自我的抗压能力;往高里说,增加你的爱的能量,也能提供给他人以温暖和光亮。因为,我们的人生,并不仅仅是物质的获得,更有高于此的价值追求。一旦被某种光芒照耀,便不会再自甘污泥中的幽暗了。
令人惋惜和悲伤的是江歌,一个善良的人。我们之所以惋惜在于,她是不是该有更多一些的处事实际能力或者说经验……教育,其根本价值,不就在于让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吗?学会生存,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我总是认为,教育是一种祝福。这种祝福,是祝福每个人都有一个为自己负责的人生,你为自己负责的同时,就是为他人和为社会负责,不需要有多少道德高标,但至少有一个自利而有边界的低配就好了。
(摘自微信公众号“噪音”)
【适用话题】教育的作用 个人与社会 为自己负责
N o . 0 4 江歌案引发的留学思考
江歌案给留学带来哪些启示
□熊 建
江歌母亲诉刘鑫一案判了。但这件案子对广大海外学子来说,有两点启示不容忽视,若能举一反三,或能提升留学安全系数。
首先,一定要尊重、遵守所在国法律,这是留学生自我保护的有效途径。江歌案有个细节,凶案发生前九个小时,陈世峰来找事儿,江歌提议报警,刘鑫不让报警,因为她俩合住公寓违反当地法律,她不想把事情闹大。
换言之,如果当时报了警,警方的出现,会对陈世峰产生震慑,让他有所收敛。虽然代价是她俩可能也会受罚,但说不定就能避免后来的悲剧。再设想一下,如果真的守规矩,两人就不会住在一起,“引入侵害危险、维持危险状态”的情形也就釜底抽薪了。
留学生遵纪守法,不能说说就过去,而是要看到,远在异国他乡,能有效保护自己的,其实就是当地的法律和执法机构。抱着侥幸心理钻法律的空子,逃避法律规定,其实是不知不觉中给自己挖了一个或大或小的坑。
其次,对留学生活,需要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和应对。留学生在海外要独立面对很多事情,繁重的学习、人际的交往、社群的融入等,还有情感纠纷的处理。同时他们所处的是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不像在国内,有了苦恼,遇上麻烦,发生问题,有大量资源可以凭借——家人、亲友、同学,还有各种公共服务机构,可以方便地获得外界的帮助。
到一个陌生环境留学,万一遇上类似情感纠纷的纠结之事,无人可以倾诉,无处可以排解,好像处在真空中一样,跟家里联系也是报喜不报忧的多。此时一旦钻了牛角尖,难以求助外界力量,极端行为可能就会发生。
因此,留学期间,不光要把精力放在学业上,还要同时注意涵养健全的人格,多与外界发生联系,不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圈子里。视野那么狭窄,心胸也难以开阔。之前有人批评说,有的留学生生活很封闭,就是跟自己人玩儿,甚至有人留学几年连外语都说不利索,心理发生问题的也大有人在。闭塞的环境容易滋生不健康的因素,拥抱阳光,才能防止发霉。
(摘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适用话题】留学生安全 自我保护 健全人格
(本专题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视角和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