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困惑话童真

2022-03-31鲁庆红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儿童画天真童真

鲁庆红

有些喜欢画漫画的朋友常常与我探讨 “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困惑”,说真的,不知道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怎么走了?不教技法,不讲绘画知识,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该如何提高呢?可教技法又被专家指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泯灭了孩子的天性。的确,有过美术教学经历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就是任凭孩子自己自由地画孩子想画出的东西,真的童趣十足,天真可爱,但你一旦教了他所谓正确的观察方法,教了他配色的知识,孩子的画一下就变得老气了,就变得虚假了,就不那么真切感人了,于是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天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似乎成了一个很前卫很时尚的儿童美术教育观念,因此美术课就沦落成了玩的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观念呢?笔者通过本文就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在不流失儿童画的天真童趣前提下,给他们装上想象的翅膀

如何化解儿童美术教育这样的一种两难境地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儿童画的天真童趣和想象力创造力并不是一回事,且不可笼统的放在一起看儿童画的天真童趣,并不是儿童想象力的结果,它是人之初观察和感受世界的方式,我们的民族在审美取向上对真诚朴素原初,有着最高程度的认同感,所以宁巧毋拙,返朴归真,自然天成,都是我们身在骨子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儿童画带着人之初的纯净、真诚、自然,理所当然的成了成熟艺术工作者的心灵向往,所以每每看到一些未经正规培训的儿童画皆击案称绝,大呼其美。比如六年级的一位同学在纸上画了一幅巨大的地球,在地球上面不仅画了不同肤色的地球人,围着地球密密麻麻的站了一个圆圈,在人物后面画上了高低起伏的各式各样的漂亮建筑,且充满的异国情调的风景,人物也没有按照老师所教的比例去画,而是画的高矮落差很大,面部表情充满喜感,让观者一看就想笑,这位同学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很不理想,很是嫌弃自己的作品,而老师却不这么认为,老师评价这幅画很有创意,而且视觉冲击感很强,在全班表扬该同学。

当然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都是成年艺术家的认识,就如同毕加索对儿童画的推崇一样,可孩子本人却不这么看,他甚至很奇怪,为什么自己觉得画的很烂的画艺术家们却非常看好。这里我们成年人犯了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孩子的错误,孩子自己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追求,那么孩子的追求是什么呢?是成长是成熟,我们成年人在历尽沧桑之后很羡慕孩子的天真无邪,可孩子却无不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能像哥哥姐姐爸爸媽妈一样,那么强大,那么自由,想干啥干啥……

二、从天真童趣的儿童绘画因势利导到绘画知识及绘画技法要有一个过渡区

在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如果你不给他成长的知识技能,他并不会快乐,我们别把满足孩子安于现状的玩儿,看成就是给了他童年的快乐,孩子天然的快乐并不是散养和善意的鼓励,而是要你帮他快点长大成熟而成长则是必然,要以失去天真为代价的,况且我们也不希望孩子永远天真,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去接受社会的磨砺,所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放下天真努力成长。例如六年级学生画一片树林,他们很可能把树一颗颗的摆在画面上,不知如何把树画成树林,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教会他们用几种形式的画法来表现,1.前后遮挡法,用这种方法可以画出重重叠叠的树林,在画面上显得树木茂盛,2.近大远小的一点透视画法,教师讲解一点透视的绘画原理,近处的树高一些粗一些,远处的树矮一些细一些,可以在树与树之间画一条近宽远窄小路,教师不要刻意地讲太多透视理论,孩子们接受不了,只需给他们说近处的树大一些,高一些,远处的树矮一些,细一些,学生很快就会领会,学起来也很快,这样不仅保留了孩子们的童真画味而且还学到了浅显的绘画技法岂不乐乎……

在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给他成长、给他知识、给他技法,让他老成一点没关系,这只是一个成长的阶段,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儿童美术教育与大学教育一样,最需要的首先是解决孩子的生存问题,是如何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融入同学这个大集体中去的问题,学会成熟的去和他人打交道,学会一切与他人交往所需的共性原则,其实所谓成熟就是懂得规则,能够融入集体,而天真则是生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个人世界里,画画也是一样,学会知识、学会技术,这些公共的审判原则,那就是进步就是成熟,所以儿童美术教育中教知识教技法没有错误,但这其中有一个微妙的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症结,那就是要把孩子的这份天真在导向成熟的过程中要保有天真的童心,在这人之初的天真阶段走一段,让孩子有意识的从天真中找到没有压力,自由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有天真的能力,有同孩子一样的感受力和表现手段,教师只有先走进孩子天真的世界里,才能有能力把孩子领出天真的世界,这样能深刻的让孩子对这一段的审美经历有一个记忆,有一个印象就如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了一颗种子,以其带孩子将来长大以后成长了、成熟了,体味到了成长的艰辛时,还能及时的回望,仍能找到回家的路,而这时的回家,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天真,而是“返璞归真”才是审美教育的更高境界。

其时我们努力想一想,“童真”真的那么让人留恋吗?现实是我们都渴望早一些告别童真,而对童真的留恋,只会出现在童话和艺术作品里,其实人们不是真的在欣赏童真。茫茫人海中经历一种大无奈的人生审美体验,正如纳兰性德这首词所呈现的人生初见是一种短暂稚嫩的美好,但“若”人生只如初见这句词,则在借回望人生初见,呈现了一种“逝者如斯”般的亘古慨叹 ,这是一种洪荒大美,所以我们发现守护童真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审美需求,而非现实需求,它不该是我们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核心是帮助“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画天真童真
天真真好
天真组诗
华丽追梦者
天真给你最美的梦
儿童画作品展
萌趣圣诞
回归童真季
童心童乐童真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