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听说课“三阶梯”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2-03-31姚丹
姚丹
摘 要:“听”和“说”是语言学习的两项重要能力。创设主题语境、构建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和话题、探寻听说策略,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从聚焦主题、凸显情境、优化评价等角度,探究基于主题语境的听说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提升听说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实现听说价值,真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语境;初中英语;听说课 ;“三阶梯”式教学
“听说”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是构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在宁波、嘉兴和温州三地人机对话测试实施成功的背景下,听说测试对于杭州来说已是呼之欲出。
一、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学生缺乏英语言环境的浸润式学习,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唯有更好地利用课堂。然而,在一线的听说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设计——流于浅表
翻看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听说课教案,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设计流于浅表,教学过程仅是点到为止的走流程。不仅缺乏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更是未能指向提升学生英语听说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止于训练
在日常的听说课中,很多教师采取“导入-听材料-做练习-对话操练”这一简单机械的教学方式,未能很好地渗透听说策略和技巧,忽视了对于听说策略的教学,不能实现功能意义性输出。
(三)评价——限于知识
由于教学目标不清,教学过程呆板,评价标准只落实到基础知识,听说教学的策略评价近乎缺失,学生不会听不懂说,无法提升有主题意义的听说表达能力,未能指向核心素养。
二、 基于主題语境的“三阶梯”式听说教学设计探究
听说教学的价值在于学生通过听说的体验,能将所学的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达成语用功能。笔者尝试基于主题语境的“三阶梯”式听说课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英语听说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
(一)一探究“境”——基于主题语境,优化听说设计
在三大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创设主题语境,构建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和话题是激发学生听说兴趣、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有效手段。
1. 分析主题语境,旧知激活新题
从已有的知识中,挖掘和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旧知进行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基于该主题的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单元学习的内容。
2. 创设语言环境,知识联系生活
要让学生真正感知话题意义,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用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文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3. 拓展话题情境,技术开发资源
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主题,光靠教材上几张图片内容太少,应从多角度拓展一定的主题背景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模态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打开学生的话题。
(二)二谈听说——借于有效任务,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在听说课堂上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学会分析听力文本,掌握听说策略。
1. 二听——解读听力语料,提升听力技巧
理解听力材料的过程是一种猜测、推断、想象等技能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平时的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擅于借助主题语境,有技巧地进行听力微技能的训练。
(1)听前:导学预测,促进听说驱动
导学:听前利用导学单引导学生对听力内容的主题语境进行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进入情境并精准地获得信息。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寻找解决方法。
预测:听前预测可以分为读图预测和读题预测。教材上的听力通常附有相关图片,因此读图是第一步。接着再读题,结合之前的导学内容,学生可以猜测推断听力的大致主题。
(2)听中:解读材料,促发思维探究
听力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注重对听力文本进行多层次、循序渐进的深入分析,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听力技巧。
首听:记笔记,抓细节,解码表层信息
第一遍听首先是对听前预测的验证,同时获取简单的细节信息,发展信息获取能力。教师可设计听录音排序、配对连线、选择填空、补全文字等方式,引导学生区分关键和非关键信息,用快速笔记这种简便的方式来抓取信息。
再听:用图表,助梳理,理解中层内涵
再听目的找出对话者之间的关系,或者独白语篇的主题意义,通常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对话语篇材料的交际过程表现出来,帮助梳理概括听力文本大意。
两次听力分别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由浅入深的螺旋上升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听的低阶思维水平走向高阶。
2. 二说——设计输出任务,丰富语言形式
“听”和“说”是语言学习的两项重要能力,“听”为“说”打下扎实的输入基础,“说”是“听”的输出目标,将以理解为目的的“听”和以表达为目的的“说”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说”前:合情的活动,创设“说”的情境,促“想说”
“说”不是简单的句型的机械操练,它需要主题、情境,是有意义的综合性的语言的输出。“说”是建立在充分“听”的基础上的迁移和创新。教师可以创设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鼓励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感受、体验式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利用来源于学生的活动成果创设情境。比如人教版七下第十单元,为拓宽学生对于不同餐馆的认识,鼓励学生设计a restaurant that you like, 并且附上菜单。学生合作设计海报,恰好为“说”提供了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迁移创新。
(2)“说”中:合适的任务,丰富“说”的形式,使“会说”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说”的五级目标,创设合适的“说”的任务,用灵活多样的“说”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Retell(复述):听后复述不仅需要把听力文本的内容说清楚,而且通常需要从第三人称的视角来进行讲述,是一个提高学生逻辑理解力的好方法。
Pairwork (对话):在情境对话中,pairwork是人物最少的。在听力语篇之后设计可以聚焦两个人物的对话活动,让学生用目标语言进行语言运用。
Groupwork(小组合作对话):小组合作的说的活动通常可以设计采访、调查等形式。比如设计小组合作在餐馆就餐的对话场景。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多人环境下进行合理的交流。
(三)三维评价——依于评价标准,构建立体评价
评价是思维外化的一个过程,它渗透在听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科学的评价是优化听说课堂的关键。
1. 听后三表——创建评价量表,关联听说策略
有效的听说课堂,教师会引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不同体裁的语篇进行总结、提炼并创建有效的评价量表,关注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多维度的表现。
(1)评价内容,促进理解
以七下第十单元为例,该单元以食物为话题,讨论在生活中如何点餐。学生在完成了听中的任务后,教师引领其对听力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理解、推断,归纳两位对话者的谈话内容。如表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每个话轮之间的联系。通过问题链,以问激思,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形式和意义。
(2)评价语言,辅助迁移
听力中关注人物角色所用的具有各自特色的语言,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恰当句型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建立角色语言专属评价表格如表2,让学生清晰相互间的回应方式时所用语言,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迁移能力。
(3) 评价思维,提升能力
在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内容、语言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引导学生关注分析对话中说话者的情感态度、话轮间的逻辑和意义,引领学生一起创建思维评价量表如表3。为“听”创建评价量表,实际上是为“说”建立输出模型。
2. 说后三评——关注评价受众,指向综合素养
评价是“说”后不可缺少的环节。说后的评价更重要地在于根据听后的评价量表,从多元评价受众的角度进行有效评价,提升学生反思、改进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输出的意义和策略的理解和提升。
(1)自评促学,激发内驱
根据听后创建的评价量表,鼓励学生自己对照量表进行听说训练,审视和反思自己的问题,找出差距进行纠正是学习中重要的反思过程。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可视化的技术分析工具如speech analyzer,对语音中的重读、节奏、意群、语调等进行直观的图形分析。利用技术支持的评价,激发学生自我改进。
(2) 合作互评,量表辅助
在“听”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探索不同听说项目的多维评价标准,以真实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对“说”的项目细化考评。如表4的对话“合作互评量表”,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如何评价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明晰长短,以评促学,同时还能有助于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师评指导,综合指向
学生语言输出的活动和展示在经过自评和互评后,最后需要教师的总结性评价。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说”的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动态评价,更是提升学生语言关键能力的指导。
三、总结与反思
根据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课堂仍是提高学生听说水平的主阵地。基于主题语境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值得每位一线教师研究。
(一)创设合理情境是落实听说的前提
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的话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听”前导入话题,在“说”前创设情境,为听说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创建合适活动是促进听说的保障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合理的、有层次梯度的听说活动,并依托活动和任务,分步落实听说的各项微技能,可以为达成听说课堂的教学目标起到保障。
(三)创新评价模式是优化听说的关键
基于不同主题,在语言输入即“听”的阶段,解读听力文本创建不同的评价量表,在“说”的过程中依照“听”的量表进行操练和再评价。学生从听什么、如何听,到说什么,怎么说,如何说得更好,真正实现听说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 葛炳芳. 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 张莉.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11): 54-60.
[5] 邱美春.基于语篇分析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J].英語教师.2019. (01):109-115.
[6] 肖庆华.多模态视域下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课堂设计 [J].中学外语教与学(10):32-34.2014.
[7] 黄正翠.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设计改进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0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