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漫步

2022-03-31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食家小宇情感

孤独围墙:我需要一些关怀

那个男生枯坐在心理室外走廊的椅子上已经接近半小时了。我暗暗观察着他,希望他能鼓起勇气走进心理室来。又过去了十分钟,正当我决定去询问他需不需要帮忙时,他已经到了心理室门口正要往里走。突然打了个照面,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对我说:“老师,能不能跟您聊聊?”

这个男生叫小柏,留着简单的短发,校服里面穿着一件灰色卫衣,看起来有些疲惫和为难。小柏今年高二,这学期刚开始他就遇到了一些麻烦:本来跟寝室的人关系挺好的,一起打球,一起吃饭,放假组队上网玩游戏,相处得挺融洽。寝室的社交中心是那个年纪最长、人缘很好的同学,往常小柏跟他关系最好,很少发生矛盾,即便有些不愉快,也很快就能和解。但假期时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两人关系渐渐疏远,到现在他们几乎不说话了。

虽然远离了社交中心人物,但室友并没有刻意孤立他,周末甚至还拉他一起玩游戏,但小柏拒绝了。看见他们笑得那么开心,小柏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慢慢地,主动邀请小柏的朋友越来越少……

原来的小柏很开朗,有很多朋友,到了周末也可以约着朋友们一起玩。而现在的他,独来独往,最喜欢的体育课也变成了最不喜欢的课,因为没有人跟自己一起运动。小柏从此进入了漫长的emo期,情绪低落,总觉得被“孤独”包裹,冷冰冰的……

听完小柏与孤独相处两个月的细节,我意识到,小柏显然还没学会如何与它共处,那个“小坏蛋”正一点点让小柏失去活力。

其实孤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体验。心理学上,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或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比如,在体育课上,小柏期待跟其他同学一起运动,但现实却是他感觉没有人愿意跟自己结伴,这样的落差就是孤独感的来源。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情感需求,比如被爱、被关注、被包容接纳,可以在健康的社交中得到满足,那时的我们会觉得很愉快;而当情感需求不能被满足时,伴随孤独来到我们身边的就是失望、遗憾、害怕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孤独并非全然无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需要。

新朋友,你好呀:孤独没有想象中可怕

小宇是个安静、努力的女孩子。初中时,她专注于读书学习,朋友不算多,但是大家心思都挺简单,即使没有花太多技巧去维系关系也还算要好。但到了高中,她一个人独自到市里上学,不知道该如何与新同学建立关系。似乎有一个漩涡拉扯着小宇,偶尔想主动一点去认识、了解新同学,这个漩涡都让她张不开嘴、迈不开腿。于是,小宇的高中生活充斥着孤独和无助。

这天轮到小宇值日,要负责讲桌、电子屏幕、黑板等区域的卫生清洁,小宇很怕出错,所以早早就到了教室。她先擦拭讲桌,用尽量整齐的字把课表抄到黑板上,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擦拭电子屏幕时,一向好好的屏幕突然开始闪屏。小宇有点慌张:“不会是我把它擦坏了吧?”“可是抹布拧得很干净,应该不会的啊”“老师会不会责怪我?这个屏幕安装的时候就说很贵呢!”“怎么办,有没有人可以帮帮我?”……小宇寄希望于晚点能有同学帮帮忙。可是,班上的同学陆续进入教室后,都只是看了看屏幕便自顾自地回座位早读。那一刻,小宇内心的委屈感爆棚,虽然非常不想哭,但眼泪还是不受控制地往外涌。小宇甚至开始讨厌这个被孤独裹挟的自己。

后来班长到了,发现只是机器故障,便对小宇说:“没事,它之前就有过好几次闪屏,报学校维修就行。不是你的问题,放心!”班长的话驱散了小宇的孤独和委屈,小宇甚至感觉班长身上带着好看的玫瑰色光芒。

小宇该如何把自己从孤独中拯救出来呢?她的经历又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1.“自卑,立正站好!”

小宇来自城镇,初中时没有花心思学习如何与人自在地交往,因此当到了新环境,面对新的人和事物时,就很容易不适应。阿德勒在《走出孤独》一书中提到,自卑是一切负面情绪的源泉,我们内心潜在的自卑感是孤独的来源之一。不过,自卑与其他消极情绪一样,也有其积极意义,我们如果能保有一份健全的自卑感,便可以在遇到困难时坦然向他人求助,与他人建立联系。

2.打开感官,感知世界,走入人群

小宇其实是愿意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只是孤独的漩涡拉扯着她。可以将节奏放慢一点,比如先从周围的同学入手:主动听听他们在聊什么;课后跟同学分享水果和零食;向同学分享趣闻,如“我今天看见了一朵很可爱的云”……

3.为他人做点什么

面对设备的故障,小宇一直在等待他人开口,自己处在被动位置。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为他人带来好的影响。可以主动为他人做点什么,即使是讲解一道题、顺手接一杯热水,都可以成为建立联系的开端。

4.享受大自然

有时感到孤独是因为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过于单一和薄弱,我们只看见了人,却忽视了“背景板”——我们所存在的世界。走出教室,去感受阳光、空气和植物,踩一踩柔软又坚实的土壤,能在很大程度上驱散孤独。

打开孤独的大门,学会享受独处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体会过孤独,当它来到我们身边时,不必过度恐慌,因为它来这里,其实是想提醒我们:现在的你或许很疲惫,很需要倾听,需要陪伴。

1.寂寞和孤独,不是一回事

孤独、寂寞两个词时常被混用,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二者有很大区别。当你独自一人,觉得很寂寞时,可能会更倾向于向外“捕获”一些人、事、物、信息(比如手机),让其待在身边,以驱赶寂寞,所以寂寞的朝向是向外的。而当你独自一人,对自己的目标、价值、过往的经验等进行思考时,你可能会感到孤独,甚至焦虑。可以看出,孤独的朝向是向内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2.即使孤独,也要警惕不健康的关系

孤独不是客观状态,而是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很害怕自己一个人,做什么事都希望能有人一起,所以总是为了“一起”而迁就他人。但矛盾的是,此时我们虽然身处人群之中,却常觉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每多说一句话,都觉得自己是在“耗电”。客观来看,我们并非独自一人,但主观情绪却体验到了孤独。其实像这样为了驱散孤独寻找归属(这是一种情感需求),不得不把自己放得很低,反而会让自己置身于不健康的关系中。

3.像孤独的美食家一样,享受独处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由漫画改编的日剧《孤独的美食家》里,主人公井之头五郎是一间小杂货店的老板,每次接单完后他都会独自在街头巷尾寻找美食,并认真地品尝每一口食物。井之头五郎隔离了外界干扰,即使身处闹市也能集中思想在自身的体验上,他的行为正是在享受独处。而享受完独处,他的内心会体验到持續的满足感,因此孤独便成了一种养分。此时的他不是孤独的美食家,而是幸福的美食家!

当我们与世界产生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个人、某一种东西身上时,我们就会更容易享受独处。

猜你喜欢

美食家小宇情感
江南忆,最忆是此味
猜猜我是谁⑨
情感
猜猜我是谁⑤
济公与飞来峰
猜猜我是谁
台上
大美食家
我长大了要当美食家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