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真正的宋代汝瓷

2022-03-31韩琴任一昊

理财·收藏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汝瓷釉色瓷器

韩琴 任一昊

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专场拍卖会上,一款有着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笔洗(图1、图2),以 2.0786 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你可能会感叹:凭什么一件汝窑秘器,竟能拍出如此天价?背后的缘由,还得从宋徽宗时期烧制天青釉汝瓷的艰难历程说起。

汝瓷生来的皇室血统决定烧制的不易

相传,汝瓷的釉色源于艺术天才皇帝宋徽宗(图3)的一场梦:梦到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处,有一抹神秘的天青色,格外令人着迷。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遂命汝州工匠烧制这般天青色瓷。但“雨过天青”的颜色,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冯先铭先生曾挥笔提到“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耀、钧等窑难度大得多,明清两代景德镇虽仿过,但都没有成功”。烧制汝官瓷天青釉为何那么难?(图4)

历史记载:“ 柴烧是古代唯一的烧瓷方式。”在对柴窑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像今天有温度控制器可以观测温度变化情况(图5)。古代窑工全凭经验来观察窑内窑火颜色的变化以判断温差,如果要判断釉色的呈色变化,工匠只能使用传统的“火照插饼法”(图6)。“火照插饼”也就是试片(图7)。烧窑时把火照放在靠近观火孔的位置,估摸差不多了就钩着圆孔拉出来验看一下,要知道,在窑内温度1200℃左右的情况下,来观测上下几十度温度的临界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更难的则是,柴烧升温全靠人为控制,需达到1200℃以上才会有天然釉色,因此烧制期间,需3—4人在场不眠不休轮班投柴,且5—10分钟添一次柴,以确保温度平衡(图8)。据记载:“为了烧出官瓷天青釉色,工匠们不惜工本,选玛瑙石入釉,才使汝瓷呈现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莹润纯净、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图9)在古代,专供皇室使用的都是官窑瓷,为皇室生产器物是极其特殊、隐秘的事情,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都要悉数砸碎、毁掉、埋掉,能到皇帝手中的都是藏品级稀瓷。而汝瓷本身更有“十窑九不成”之說,成器很少。再加上总共就为皇室烧了20年,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越往后越发珍贵。所以不难看出,文章开头所说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笔洗,能拍出2.0786 亿港元的高价也不足为奇。但遗憾的是,随着汝瓷烧制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市场普遍的气窑和电窑早已成为烧窑人的首选,而柴烧却几乎成了边缘工艺门类,市场上关于藏品级的柴烧汝瓷实物可谓是凤毛麟角。对于汝瓷爱好者来说,能够收藏到一件柴烧作品,便成了一种奢侈。

柴烧精品因稀缺而身价不菲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复仿柴烧技艺依然还是困难重重,好的柴烧作品需要手艺人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且对于个人的技术能力要求都是极高的。陶瓷行业里有一句话叫“非大师,不柴烧”(图10),既表达匠人对柴烧技艺的敬畏,也从侧面反映出柴烧作品的难度与珍贵。

中国汝瓷文化传播者——韩琴大师一直钟情于柴烧的珍贵,为了更好地保护柴烧非遗文化的传承,不只是追求汝瓷天青的外表,也希望作品更能接近宋代汝瓷内在的韵味和意境,她花了30余年潜心专研釉料配方,遵循宋代柴烧技艺,独创九元配方,把整个宋代的传统烧制方法延续下来(图11)。

2015年,韩琴大师成功复仿宋代柴烧技艺,烧制出的汝瓷作品《玉壶春》使她成为柴烧开拓者。在耗资3000多万元研发成本投入,经历烧制80多窑总结经验后,终于在2019年5月26日,一窑天价天青釉色(图12),标志着柴窑技艺稳定成熟。从此奠定了韩琴汝瓷古法柴烧技艺在世界汝瓷业非遗地位的水准。

下面是2019年韩琴汝瓷复烧柴窑全过程,用镜头记录观察整个烧瓷流程:

第一阶段:原料准备(至少 30 天)

装窑之前要经过采石、拣石、洗石、粉碎、过滤、陈腐、炼泥、手工拉坯(模具灌浆成型坯)、晾坯、修坯、雕刻、素烧(600℃—800℃)、上釉(玛瑙釉)、精修阴干、装匣钵等72道生产工序。至少花费30天,每一步无不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图13)。

“汝瓷一片值千金”“汝瓷贵比黄金”的说法毫不夸张。在拍卖场上,只要有汝瓷,成交价基本都过亿,汝瓷天价之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烧制方法和原矿料的精选及前期繁杂的工艺打磨准备(图14—图18)。除此之外,烧之前,必须准备燃料值高的栗木(图19),一窑下来,将烧掉3—5吨栗木(相当于一辆轻型卡车的重量 )。

第二阶段:装窑(花费至少 5 个小时 )

装窑,是柴窑烧制技艺中很关键的环节。每一个窑炉的位置不同就会有不同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烧窑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烧制和总结,分析窑炉每个区域的特性和差别。不同泥料的坯子、不同形状大小的坯子,在不同窑位烧成效果不同(图20)。在装入匣钵之前,要预先在钵底撒一层铝粉(图21),为的是防止器物与匣钵熔结粘连。这些圆柱体状的东西叫作“匣钵”(图22),钵属于易耗品,由耐火材料制作。传统柴烧技艺古法制瓷匣钵是用来保护陶瓷作品的容器(图23、图24)。

匣钵在古法制瓷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1.柴窑烧制过程中避免陶瓷釉烧制品与火焰直接接触,以防柴窑木柴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使产品釉色发乌和釉面落渣,造成火刺(釉面呈粗糙的黄褐色)、灰渣等现象。

2.匣钵是一种耐火材料,使用匣钵烧制瓷器,不仅可提高装烧量、制品不致黏结、提高成品率,而且匣钵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可保证陶瓷质量。

第三阶段:点火添柴(3—4个烧窑师傅轮班投柴)

对于烧窑师傅来说,准备入窑的瓷胎上倾注了烧窑师傅的全部心思,通常在正式烧窑前会进行简短而又神圣的点火仪式并祭拜窑神,表示对瓷器艺术的虔诚和敬畏(图25)。祭拜完成后,接著就是点火添柴(图26、图27)升温环节,当窑内温度达到1000℃时 ,橘红色的火苗填满整个窑洞,窑内空气被大量排压,窑内大量未被充分燃烧的一氧化碳,与汝瓷泥料中的铁类矿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宋徽宗梦中的雨过天青之色。因为烧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加柴,温度忽高忽低,栗木的灰会进入窑内和器具的釉面发生反应,出来的颜色和气窑的有很大的区别(图28)。其釉面含蓄,层次更丰富,油感更明显,更有深邃感,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结果。木材在燃烧的时候,火焰在烟囱的抽力作用下向上升腾,从下燃烧室进入上燃烧室,又回到下燃烧室再进入窑床室。如此循环,使得下燃烧室里的燃料能够经历两次燃烧,燃烧更充分,实现窑炉温度达到400℃以上即无烟排放,环保又节能(图29、图30)。观看火候变化情况时刻准备添柴,但有时候温度升 1 ℃都很难。在决定关闭窑火前,由于预先取出放在窑内的火照与匣钵内瓷器的温度是有差别的,只有经验丰富的烧窑师傅才能判断(图31、图32)。可见,一件柴窑烧制的汝瓷作品问世,通常都意味着一次艰难探索的成功和千百件残次品的淘汰。

柴烧过程中,看火照是关键:温度最佳的监控点就是那么几分钟,决定关闭闭窑还是继续烧,就那么几十分钟的一瞬间,错过临界点,瓷器会爆破、开裂,如温度没有到控制点,瓷器则会出现夹生,成色大打折扣(图33、图34)。

第四阶段:开窑

开窑时,当出窑温度降到200℃时,就会发生龟裂,产生堆叠的层次变化,美不胜收(图35—图37)。大自然创造的艺术品是有神韵、有灵魂的……每一件柴烧汝瓷都是举世无双的孤品,都是天人合一的恩赐。现已是全民投资时代,资产配置越来越受重视。如果说全世界硬通货,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想到黄金、美元甚至房产等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瓷器的升值速度和幅度令人咋舌,无疑是收藏投资领域的“硬通货”(图38、图39)。就像产业互联网投资人李双燕所说:“虽然现在是文化投资的低谷,但未来可期。” 如果现在投资,意义就如同十年前你投资房子概念一样,未来也都已经翻倍增值了。

猜你喜欢

汝瓷釉色瓷器
心系汝瓷,痴心不改
中国的名牌瓷器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寻找汝瓷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高傲的瓷器
汝瓷大师为博览会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