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栏策划对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实践研究 *
——以《中国学校卫生》为例

2022-03-30王苗苗

出版与印刷 2022年1期
关键词:约稿编委选题

王苗苗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际科技话语权重要阵地,是展示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传播科学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1-2]当前科技期刊的竞争核心是获取优质稿源,内容为王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很多优秀期刊通过策划专刊和专栏、向专家约稿等方式吸引优质稿源,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中国学校卫生》创刊于1979 年,创刊初期,因学科定位不明确,加上经费不足等因素,期刊发展不突出。2017 年下半年,期刊借助内外部环境优势,积极寻求资助,开展选题策划,吸纳优质稿源,针对“述评”“专栏文章”进行大范围约稿组稿。通过以上措施,期刊发展效果显著。2020 年,期刊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遴选的“第5 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在中国知网公布的2020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中国学校卫生》位于Q1 区,在21 种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类期刊中位列第9;同年,在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评选活动中,“述评”被评选为学术类“优秀栏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的“2020 年度委管出版物优秀主题宣传活动”中,荣获“主题宣传优秀报刊”和“主题宣传优秀新媒体宣传案例”两项殊荣。期刊学术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工作也进入常态化、持续化发展阶段。文章的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可显示读者对期刊的关注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影响力。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中国学校卫生》专栏文章的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及其对提升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总结选题策划、组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为同行期刊提供经验。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通过《中国学校卫生》官网获取2017-2020 年刊登的专栏名称,及每期专栏的文章篇数、作者单位、通信作者与期刊的关系、基金项目等信息。若一篇文章有多个基金项目,统计时以最高级别的基金项目为准。以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统计数据源,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文献来源设为“中国学校卫生”,以“精确”模式检索,发表时间设为“2018-01-01”至“2018-12-31”,按发表时间先后统计2018 年专栏文章及同期自由来稿的被引和下载情况。统计时间为2021 年9月20-30 日。

二、结果

1. 2017-2020 年刊发专栏文章情况

2017-2020 年,《中国学校卫生》共出版专栏27 期,总计159 篇文章。所有专栏文章均由编委会成员担任组织负责人和通信作者,供稿单位以各地高校为主,参与3 期及以上的单位有安徽医科大学(8 期)、北京大学(7 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 期)、中山大学(3 期)。每期专栏文章都有基金项目支撑,其中18 期专栏文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多的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共有9 项,北京大学有5 项,中山大学有2 项。(见表1)

表1 2017—2020 年专栏文章基本情况

2. 2018 年专栏文章与同期自由来稿的被引和下载频次对比

通常情况下,文章发表2~3 年后,其被引和下载会达到一个高峰,故本文选取《中国学校卫生》2018 年的专栏文章与同期自由来稿文章,统计其被引和下载情况。2018 年有5 期刊发了专栏文章,共计29 篇,同期刊发自由来稿196 篇。5 期文章总的被引频次1622 次,其中专栏文章340 次,占总的被引频次的20.96%;专栏文章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1.72 次、篇均下载频次为401.66 次,分别是自由来稿的1.79 和1.29 倍。(见表2)

表2 2018 年专栏文章与同期自由来稿的被引和下载情况

三、专栏的选题策划与组稿

选题策划是编辑基于期刊定位和宗旨,根据行业动态和读者需求,围绕特定选题开展信息采集、构思、论证和优化等,最终形成系列优秀稿件的活动。[3]选题策划是科技期刊谋求创新发展和提升学术质量的重要举措。[4]组稿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是专栏文章出版工作的核心之一,是组稿的基础。若策划的主题是学科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并兼具新颖性和独特性,体现学科的重大发展,突出领域内的重大理论问题、前沿性问题以及技术性难题等,则文章出版后,也会凭借“热点”优势为期刊带来“流量”,提高期刊的学术关注度和影响力。《中国学校卫生》编辑部通过文献检索、关注重大科研项目、与编委/专家座谈、问卷调研、关注学术会议、借鉴同行经验等方式捕捉研究热点,开展专栏选题策划、组稿工作。

1. 依托编委会获取优质稿源

(1)发动编委积极参与选题策划

编委会是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期刊办刊方向的掌舵人和学术出版质量的“守门人”,还是行业期刊发展初期获得优质稿件的重要途径[5]。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都设有编委会,主要采用的是“编辑部+编委会”的运行模式。编辑部可借用编委的专业知识、技术专长、行业经验、人脉优势等作为外脑智力资源,寻求咨询、论证和决策建议,如召开编委会,征询编委对学术报道和选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咨询和论证的选题策划一般更具有针对性,也容易得到同行专家的支持。《中国学校卫生》于1979年成立编委会,约5 年召开一次编委会换届会议。第八届编委会(2016-2020 年)有137 名编委,包括总编辑(1 名)、执行总编辑(1 名)、副总编辑(8 名)、常务编委和编委(84 名)、通信编委(43 名)。期刊每年年中举办一次编委工作会议,并邀请编委参加每年年底召开的选题策划会,商讨第二年的选题,从中确定专栏。在选题策划会前2~3 个月,编辑部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期刊官网征集选题,并通过邮件、短信、微信及电话向编委征集意见。在召开选题策划会前,编辑部将收集的选题进行整理。会议期间,编委可根据当前的学科发展态势及研究热点给予补充,提供建议,以确定来年的选题和专栏,并针对各个选题推荐合适的撰稿作者或计划开展组稿工作。

(2)调动编委积极性,开展组稿工作

《中国学校卫生》编辑部动员编委积极参与组稿工作。如在第八届编委任职期间,期刊共刊发文章2951 篇,其中编委会成员来稿872 篇,占总发稿数的29.55%。编委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述评文章57 篇,专题笔谈18 篇,创刊40 周年专文7 篇,专家推荐2 篇。其中,单篇被引频次最高(76 次)的文章为2016 年11 期发表的述评《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策略思考》,来自期刊编委张建新教授。

编委参与专栏组稿工作,可以从源头保证文章的学术质量。例如,根据2014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达到83.28%。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注意。编辑部以此为契机,与各位编委联系,得知副总编辑、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欣教授及其团队于2016 年9-12 月对天津市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查,于是邀请其策划“学生视力不良防控”专栏,从读写习惯、家庭环境、教室照明及电子产品使用等方面分析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因素,并提出对应的干预措施。截至2017 年12 月29 日,5 篇(4 篇论著,1 篇述评)文章全部提交给编辑部。编辑部开设特别通道加快审稿和编辑校对工作,将其发表于2018 年第1 期。这期专栏出版后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截至2021 年9 月30 日,这5 篇文章的被引频次均进入2018 年文章排名前10。其中述评被引频次达48 次,下载频次达994 次;4 篇论著文章篇均被引频次达19.75 次,篇均下载频次为442.50 次,分别是同期自由来稿的2.85 倍和1.73 倍。可见,此次组稿是比较成功的。

(3)充分发挥通信编委作用

研究表明,36~45 岁是科研人才创新能力与科研意愿最强的年龄阶段,也是科研成果产出的高峰时期。[6]《中国学校卫生》为此特别组建了通信编委团队,聘请45 周岁以内、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学科专家担任通信编委。通信编委在期刊中担任的角色既是作者,又是优质审稿人。[7]据统计,在扩大编委会成员前,《中国学校卫生》90%以上的来稿是自由投稿,稿件质量参差不齐。2016 年,期刊扩大编委会成员,成立通信编委会。原来的编委大多为学科领域内的专家教授,身兼数职,工作繁忙,编辑部向其发出组稿约稿请求后,往往是被婉拒或等候许久才有回音。而通信编委则不一样,他们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活跃在科研一线,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对担任编委工作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收到编辑部的约稿信后能积极主动地组织策划撰稿。2016-2020 年,通信编委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身份发文344 篇,占编委总发文量的39.45%。通信编委独立策划组织8 期专栏,与其他编委合作策划组织4 期专栏。例如,2020 年第6 期刊发的“青春期发育”专栏由通信编委、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莹教授组织策划,其中6 篇论著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 所高校的相关学院。编辑部在发出约稿信后,孙莹教授很快回复并说明将联合多家单位供稿。在组稿过程中,孙莹教授全权负责与作者沟通、协调撰写进度、审核稿件质量,并根据6 篇论著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了1 篇述评文章。因此,虽然这期专栏文章较多,且供稿单位分散,但整个约稿过程却相对较顺利。

2. 通过学术会议组稿约稿

《中国学校卫生》通过积极关注或参加国内外学会主办、协办的各类大型专题学术会议,掌握学科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主动联系会议主办方、讲座专家并进行交流,以确定选题方向,策划会议型选题,约请专家撰写述评、专题笔谈等文章。

同时,期刊还通过主办学术会议、培训,或与重要学术会议主办方合作,邀请国内外的学科大咖进行学术授课,收集整理授课专家的课件内容,从中寻找合适的选题。这种方式比单纯参会更有利于期刊获得优质的稿件资源,同时也能提升期刊在行业的影响力。例如,为促进我国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中国学校卫生》每年7-8 月举办一期“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论坛全国学校卫生工作业务知识培训班”,参与人员主要有编委、通信编委,各高等医药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儿童少年卫生、学校卫生教研人员、在校研究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各高校卫生保健机构(校医院)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各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医、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及《中国学校卫生》的作者和读者。2019 年7 月,培训班邀请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相关领导做学术报告,并邀请了多位编委进行授课,同时针对通信编委特意设置了多个学术沙龙分会场。会后,编辑部对编委及通信编委的报告内容进行整理分类,挑选合适的选题向报告者发出约稿请求。培训结束后,编辑部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宋然然教授的报告《汉语阅读障碍的流行病学及机制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娜博士后的报告《饮水和排尿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亚军教授的报告《20 米往返跑测量及其体质健康评价意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李红娟教授的报告《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与体力活动促进》、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万宇辉副教授的报告《青少年校园欺凌评价技术与防控》,分别组织了“儿童阅读障碍”“学生饮水”“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等5 期专栏。

3. 追踪国家重点资助项目组稿约稿

编辑部与项目课题组合作进行批量组稿是科技期刊常见的组稿形式。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在立项时,其创新性、先进性已经过众多评审专家的审查和验证,由这些项目产生的科研成果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创新价值,课题组所撰写的论文,质量一般较高。《中国学校卫生》2017-2020 年设立的专栏文章共有27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大课题项目、1 项联合国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在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编辑部密切关注编委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情况。在得知期刊总编辑、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陶芳标院长申报的项目“基于初级卫生保健系统的围生期抑郁的筛查与管理”获得2017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后,立即与其取得联系,并跟进项目的进度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策划选题,于2018 年第2 期推出“青少年伤害防控”专栏,后续根据实验的不同阶段研究成果进行了追踪报道,并于2020 年4 月推出了“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专栏。

4. 围绕学科发展重点组稿约稿

《中国学校卫生》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学术性为主的原则,努力为儿童少年卫生学科和学校卫生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服务。教育部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及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同时,教育部经常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学校卫生相关的政策与规定。故教育部的领导撰写的文章不仅能反映当前学科发展重点,也能反映国家对该学科未来发展的指向。领导一般工作繁忙,且不从事基础的实验研究,想约到专栏文章不切实际,但可以向其组约“述评”或“专题笔谈”类文章。这类文章站位较高,很有可能还能从中寻找到新的选题。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后,编辑部向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樊泽民处长约稿,请其根据如何认真执行贯彻该纲要撰文。两位领导从全面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坚定履行促进学生健康、立德树人的职责,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度体系建设撰写了“专题笔谈”《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与路径》与《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5. 围绕学科发展重大政策或规定组稿约稿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应坚持紧跟国家战略要求、走在科学前沿,充分发挥其学科引领作用,对学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要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策划选题,积极组稿约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8年8 月30 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 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 年中国6 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方案正式发布前,《中国学校卫生》邀请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樊泽民处长就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下一步该如何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撰写述评《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方案正式发布后,樊泽民处长又对其出台背景、政策亮点和重要部署,以及教育部等8 部门、各省市和地方教育系统的贯彻落实情况,后续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将采取的措施及策略,以及教育部一年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取得的阶段性重要进展,分别撰文《扎实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进展综述》。为配合这一重大政策的发布,编辑部还特别策划了专栏 “视力不良防控”,刊登于2020 年第9 期。

6. 围绕纪念活动组稿约稿

纪念性选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期刊的周年庆为选题,邀请相关学者撰文纪念;另一种是以学科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为选题,如学科成立周年庆等,邀请学科领域的专家,撰写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或者学科成立以来取得的科研进展等,以此形成纪念专文[8]。

2019 年是《中国学校卫生》创刊40 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以此为契机,编辑部精心策划出版了“创刊40 周年专文”(6 期)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 年巡礼-创刊40 周年专文”(4 期)。

“创刊40 周年专文”邀请了一些长期奋斗在儿童少年卫生事业发展前线的工作者撰文,他们不仅见证了期刊的创办与成长,同时对期刊的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帮助与贡献。6位老学者通过回顾从1979 年创刊、1980 年正式出刊、1988 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到1990 年更名为《中国学校卫生》的期刊发展历程,阐述了期刊创办各个时期与各地高校及疾控中心的合作与发展、期刊编委会的壮大、期刊与时俱进的发展建设、期刊质量的提升,纪念对儿童少年卫生学科建设有突出贡献学者的重要工作事迹。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 年巡礼-创刊40周年专文”邀请了4 位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编委回顾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国家为保障学校卫生工作的快速发展,颁布的与学校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法规性文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儿童少年卫生学科与《中国学校卫生》的发展纪实等。这些纪念性选题文章的刊出,使从事学校卫生的青年工作者对儿童少年卫生学科的起源与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充分认识到国家对儿童少年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

7. 围绕全国卫生宣传日组稿约稿

为引起人们对卫生、健康的关注,强调健康对于劳动创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我国卫生部门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世界卫生日”设立了48 个“全国卫生日”,如“爱牙日”“爱眼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无烟日”“学生营养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中国学校卫生》根据“全国卫生日”组织策划了“学生营养改善”“学生视力不良防控”“中学生控烟”等专栏,向从事这些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稿,或从自由来稿中挑选出质量较高的相关研究文章组配成专栏发表。

四、做好专栏的编辑出版和宣传工作

1. 专人负责,开通特别“通道”确保专栏出版

专栏选题确定后,编辑部将指定责任编辑与组稿负责人联系,请其填写《重点号组稿计划书》,明确组稿设想、撰稿人和预计完成时间。其间,责任编辑要及时与组稿负责人沟通组稿进度与完成情况,如果没有按照预计时间交稿,责任编辑需要了解延迟交稿的原因,约定新的交稿时间。

专栏文章需经组稿负责人初审通过,并附上《重点号组稿人初审意见书》方可投稿。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会开通特别“通道”优先审稿、编辑加工和校对,确保稿件高质量、快速发表。

2. 加大专栏的宣传与推广工作

全球每年发表大量论文,必须加大宣传与推广,才能提高论文的显示度与关注度,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专栏出版后,《中国学校卫生》利用新媒体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宣传与推广:专栏文章一经定版即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同时通过期刊官网、微信公众号、编委和作者微信群及QQ 群、微博等方式全文推送;将专栏内容做成宣传单或PPT,请编委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或学术论坛时进行展示; 在“全国卫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宣传相关专栏文章;将专栏做成封面文章进行宣传;根据作者或编委的研究、专业方向,对其精准推送专栏文章;与大众媒体合作,发布专栏相关信息。

本文统计了2017-2020 年《中国学校卫生》专栏出版情况。阐述了可通过编委会、学术会议、国家重点资助项目、学科发展重点、学科重大政策或规定、纪念活动等方式确定专栏选题,开展组稿约稿,并借助数字出版、新媒体,通过举办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对专栏进行宣传推广,以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猜你喜欢

约稿编委选题
编委简介
约稿启事
编委简介
约稿启事
编委简介
约稿启事
本刊编委简介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