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探析
——以《江苏农业学报》为例

2022-03-30王妮蒋婷婷陈海霞徐艳张震林蒋永忠

出版与印刷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江苏学报

王妮 蒋婷婷 陈海霞 徐艳 张震林 蒋永忠

科技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展示平台,对科研工作者学术影响力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中国科技期刊数量较多,但是发展水平、学术质量及学科地位等的差异较大,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较少,与我国科技实力相比,仍有一定距离[2]。

2019 年8 月,中国科协等4 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3]。目前,由于英语仍然是不同国家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语言,因此我国创办的部分优秀英文期刊打响了争创世界一流期刊的第一枪。李自乐等[4]认为,作者成果、职业编辑、编委会、审稿人、出版平台和出版量这6 个方面是成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必要条件。张莹等[5]以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光:科学与应用》)为例,从期刊的国际化建设、管理模式、办刊模式、媒体融合出版等方面总结办刊经验,为其他期刊提供参考。有学者指出,应该通过积极对期刊进行宣传和推广、组织策划专刊、扩大出版规模等手段探寻打造世界一流期刊的策略[6-7]。高福院士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19 年学术年会上,作了关于建设中英文兼顾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的报告,明确指出中文期刊长远发展的重要性。[8]在当前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大背景下,各个期刊应该认真分析刊物的现状,根据自身条件,设定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大部分短期内不具备争创国际一流期刊实力的中文期刊更不可以懈怠,需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争取先被本国科研人员认可,再谈面向国际,建设世界一流期刊。

本文以《江苏农业学报》为例,对期刊近几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从办刊理念、办刊模式、学术质量、学科资源配置、特色栏目、人才建设等方面制定全方位、高质量的期刊发展策略,以期实现现阶段立足国内、争创一流期刊的发展目标,助力繁荣农业科学研究和振兴乡村战略实施。

一、改变办刊理念,建立协同办刊模式

《江苏农业学报》隶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下属企业江苏农科传媒有限公司,企业化改制后,期刊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把企业制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第一,坚持开放性。近几年,期刊的投稿论文逐渐打破地域限制,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农业大省的来稿量明显增加,开放的稿源体系基本建成。第二,不忘初心,严守质量关,秉持稿件质量是唯一录用标准的原则,关注研究论文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第三,牢记使命,服务于科研体系。于期刊而言,作者与读者是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关系,要想实现期刊的螺旋升级式发展,便不能单纯地把作者或读者作为服务对象,必须要树立服务于整个科研体系的正确理念。第四,建立“学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协同办刊模式,加强与农业各学科学会、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的合作。落实“走出去”的办刊政策,提升期刊活跃度,提高学术会议的参与度,扩大期刊影响范围。

二、吸引优质稿件,提高学术质量

学术期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优秀稿源的竞争。[9]稿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期刊学术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就必须争取优质稿件的首发权,提高科研人员对期刊的关注度。国内科技期刊在与国外同学科期刊竞争稿源方面长期处于劣势,稿源流失势必会导致期刊发展滞后,并形成恶性循环。[10]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吸引优秀稿件,不能简单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向作者约稿,而要打造期刊与作者、读者合作共赢的环境,培养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增强期刊对作者的吸引力。

1. 完善期刊的平台建设,做好出版服务工作

《江苏农业学报》妥善协调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来稿中的优质稿件,并且每篇文章都设定责任编辑,负责与作者实时沟通。《江苏农业学报》的投稿系统优化完成后,界面更加清晰,功能模块实现分区,操作起来更加便捷,为作者投稿、查询稿件状态等节省了大量时间。期刊来稿量持续增加,2017 年为1658 篇,2018年为2048 篇,2019 年为2213 篇,2020 年和2021 年的来稿量也稳定在2000 篇左右。同时,实现了录用定稿在中国知网上网络首发,为优质稿件的快速发表创造了条件,使作者的成果能够快速呈现和传播。

2. 建立一流的审稿专家和作者队伍

审稿意见的专业水平和审稿周期的长短是影响作者投稿的关键因素。审稿是对文章学术质量进行把关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同行评议送审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较大的挑战,普遍存在审稿周期长、回复率低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江苏农业学报》对审稿专家的信息进行了整理,从713 名审稿专家中,选出审稿快、审稿意见专业程度高的专家,建立精选专家库,采用积分制管理,实施激励措施,并为年度积分排名靠前的专家颁发荣誉证书。政策实施后,期刊的平均外审周期由30 天缩短至15 天,且审稿质量明显提升。

自1985 年创刊以来,《江苏农业学报》的作者队伍持续壮大,其中不乏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我们以已有作者群体为切入点,建立作者数据库,及时了解作者当前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单独约稿。

3. 搭建作者与作者、作者与编辑、编辑与编委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

《江苏农业学报》通过为优秀学者举办报告会的形式传播科研成果,为相同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创造交流的机会,同时提供作者和编辑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研究热点问题,帮助编辑把握组稿方向。

一流的编委会对期刊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11],《江苏农业学报》的编委大多为学科带头人,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显著,但是编辑平时与编委的交流机会较少,要想更好地将编委力量融入期刊建设中,必须加强编辑与编委的沟通联系,邀请编委走进编辑部,以报告会、分享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增强编委在期刊发展中的作用和参与感。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江苏农业学报》的来稿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影响因子稳步提高。据2017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期刊2017 年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305,并被评为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19 年影响因子达到1.406。目前,《江苏农业学报》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2021-2022)、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20 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1 年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20),2020 年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评定为核心期刊中的A 档,入选中国科协《2019 年度农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3 级以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据2021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江苏农业学报》2021年影响因子达到1.560,再创新高。

三、优化学科资源配置,突出特色栏目

1. 梳理现有特色栏目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期刊要想生存就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12]。《江苏农业学报》设有“综述”“耕作栽培·资源环境”“畜牧兽医·水产养殖”“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园艺”“加工贮藏·质量安全”“农业经济·农业信息”等多个栏目。为了减少出版资源的浪费,进一步优化期刊的学科资源配置,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笔者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江苏农业学报》2016-2019 年高被引论文(被引量不低于10 次)进行特征分析。截至2022 年1 月21 日,对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初步分析,明确其所属栏目,以梳理出特色栏目。(见表1)

表1 《江苏农业学报》2016—2019 年高被引论文及其占比

考虑到不同栏目发文量的差异,计算出各个栏目的高被引论文量及其在该栏目发文量中的占比。其中“综述”和“农业经济·农业信息”不作为特色栏目加以分析。2016 年共发表高被引论文69 篇,其中“耕作栽培·资源环境”“园艺”和“植物保护”3 个栏目的高被引论文占比较高,且在当年高被引论文中的占比也较高,分别为37.7%、15.9%和13.0%;2017 年共发表高被引论文45 篇,其中“耕作栽培·资源环境”“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和“园艺”3 个栏目的高被引论文占比较高,且在当年高被引论文中的占比也较高,分别为24.4%、24.4%和17.8%;2018 年共发表高被引论文51 篇,其中“耕作栽培·资源环境”“植物保护”和“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的高被引论文占比较高,且分别占当年高被引论文总量的25.5%、9.8% 和13.7%;2019年共发表高被引论文29 篇,其中“耕作栽培·资源环境”和“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的高被引论文占比较高,且在当年高被引论文中的占比达到41.4%和20.7%。通过上述分析发现,“耕作栽培·资源环境”栏目历年的高被引论文较多。

通过对期刊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各个栏目的高被引论文占比存在差异。有的栏目发文量较多,但是高被引论文占比较低;有的栏目发文量较少,但是高被引论文占比较高。各栏目对期刊影响力提升的贡献度不同。综合考虑,应该重点打造“耕作栽培·资源环境”“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等特色栏目,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可以适当地将出版资源向其倾斜,通过突出特色栏目来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 关注热点,开发新栏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大形势下,有关信息农业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必将成为热点,所以打造信息农业特色栏目是必要的举措。鉴于此,《江苏农业学报》为该研究领域开设了专门的投稿通道,设立专业编辑,及时关注来稿状况。初步计划开设“信息农业工程”栏目,重点在农情信息监测诊断、农业生产系统模拟、农业精确管理决策3 个研究方向向相关领域优秀学者开展组稿约稿。“信息农业工程”特色栏目的开创,将为期刊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四、打造素质全面的编辑团队

编辑作为期刊日常运行的实际操作运营人,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办刊质量。打造素质全面的编辑团队是确保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1. 提升编校水平

编校质量对科技期刊出版质量有直接影响[13],提高编校质量是保证期刊良性发展、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基础。《江苏农业学报》编辑部针对《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校对手册》《期刊常用标准及规范汇编》等专业书籍开展统一培训;建立期刊编辑的知识库,引进科研交流模式,定期开展编校错误案例分析会等研讨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科技论文编校过程中的规范性错误。

2. 培养学者型编辑

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熟练掌握编校规范,还要具备良好的学术背景,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这样才能在稿件审稿和编辑过程中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令作者信服。《江苏农业学报》编辑部分学科重点培养具有良好学术修养的青年学者型编辑,安排其进入相应学科的重点科研团队进行学习,定期完成相应领域研究论文的学习任务。学者型编辑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才能站在学科专业角度与作者进行深入交流,更好地完善文章中讨论及结果部分的内容,提升文章亮点。

3. 提升媒介素养

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工作不再局限于编校稿件,编辑需要提升媒介素养以满足新媒体环境对于编辑工作的新要求。一方面,可开设新媒体使用工具培训课程,强化编辑的新媒体意识,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为提升媒介素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重点培养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的信息检索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其基于大数据平台对期刊的引证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把握前沿问题和组稿约稿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科技期刊的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应该认真分析刊物现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阶段性目标和发展策略,分步骤提高期刊的出版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有效引领新兴领域科技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实质性贡献。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江苏学报
科技期刊的分类
数读江苏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江苏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