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波斯式织毯的艺术特色

2022-03-30艾祉攸

西部皮革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波斯纹样

艾祉攸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1 波斯式织毯的起源

“波斯努斯卡”(图1),也就是波斯式织毯(“努斯卡”在维吾尔语中是“地毯、织毯”的意思),为波斯地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新疆地区产生的织毯样式之一。中国织毯的发展史中新疆织毯作为一大板块,为中国织毯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新疆织毯被作为贡品与高档工艺品,以贸易的形式逐步传入了中原地区,古籍之中对于新疆织毯的记载颇多。在唐朝时期,在当时的首都长安,设有专营西域织毯的贸易商铺,在我国南宋时期,曾在古高昌国(今吐鲁番市),设有商贸驿站与北方地区进行织毯交易。古代丝绸之路就如同一条贯通贸易枢纽的纽带,连接了沿途的文化艺术以及贸易的发展。东方与西方的商品经由这条纽带交易往返,将来自中国与印度等国的丝绸、香料、茶叶、陶瓷销往欧洲,也将波斯、土耳其等地的手工艺品与制作工艺随之逐渐带入中国。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在新疆和田、新疆喀什、乌兹别克等地,盛产玉石、宝石以及其他贵重金属。因此成为了当时丝绸之路中贸易的中心地区。当时,手织地毯已经开始作为高级手工艺品进行交易。在当时频繁的贸易流通与文化交流的环境下,古丝绸之路逐渐发展成为东方手织地毯贸易与生产的枢纽区域。与此同时,古波斯(今伊朗地区)织毯流入中国新疆,为我国的织毯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当时的织毯多以羊毛为主,手工真丝织毯还没有流入市场。当织毯的编织技术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的内陆以后,聪明的游牧民族与劳动人民利用天然的资源优势,编织出了精美的手工真丝织毯。随之手工真丝织毯沿着丝绸之路流入中亚,中东地区以后,制作精良的手工真丝织毯沿着丝绸之路流入中亚,中东地区以后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将织毯产业带到新的高度,为织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优良的织毯因为制作精良原料稀有珍贵,色彩极具异域风情,因此被进贡到了宫廷,成为了宫廷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波斯式织毯的特点

波斯式织毯为外来引进的式样,毯面样式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毯面风格受到波斯古国(今伊朗)织毯的影响,波斯古国(今伊朗)地处西亚与欧洲相邻,因此受到了古代巴比伦、拜占庭艺术与巴洛克艺术的影响。古代波斯织毯图案多以动物,植物自然为主要纹样题材,也有以伊斯兰寺庙与建筑为题材,还有以表现人物与具体事件为题材的毯面。新疆波斯式织毯纹样由波斯织毯发展衍生,逐渐形成了纹样精细、构图严谨、色彩丰富,毯面纹样密集、复杂、精致、细密、繁琐,毯面整体上呈现出了洛可可风格。

波斯式织毯面多以植物纹样为主体,卷须纹与花卉植物纹样相互衬托,毯面的骨骼与格律以密集有序或无序的图案纹样为载体。这样的装饰手法创造性强,图案多呈现生长式,毯面纹样密集精致几乎不露出底色,细密的花卉与植物线条十分的流畅,逐层富于变化并逐层延展。波斯式织毯毯面布局相对饱满,图案密集,虽然复杂繁琐但毯面结构清晰紧凑,色彩协调,毯面纹样的整体风格以扁平化的图案表现为主,丰富多变(图2)。波斯式织毯的花纹与图案不会因为毯面变大而放大纹样,纹样的排布会根据毯面的扩展而延伸,呈放射状,脉络缜密,多层相套,呈现轴对称式布局。波斯式织毯虽然不是新疆本土织毯式样,但整体风格明确,毯面华丽、丰富,毯面的式样与图案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地方风情。由于新疆地区广布游牧民族,手工织毯毯在新疆地区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织毯是游牧民族手工织造的用来抵御风雪与严寒的越冬必需品,经过长期的改良,牧民们的编织技艺越发娴熟,再加上牧区的羊毛质优,用来织毯的原料上乘,因此织毯的质地绵密。编织技法的精湛熟练使得毯面细密、紧实、密集,毯面图案瑰丽,纹样以自然主题为主,花纹图案舒卷得当。将织毯的用途分类,有装饰毯与实用毯两大类,具体有挂毯、拜垫毯,坐毯、地毯、垫毯、褥毯等。挂毯为装饰毯,其余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毯。波斯式织毯的纹样富有规律,往往是根据毯面的用途与毯面的花纹与寓意来进行分类命名,极具新疆特色。

3 波斯式织毯的布局形式

环形主体对称式(图3):典型的环形主体对称式织毯一般以中间第一层为中心主图,第二层为环形框架,有四个角豫或无角隅,有四至五层边框,呈轴对称式布局。

菱形主图对称式(图4):其主要特征是中间为中心主图,典型性菱形主体对称式有一至三层菱形框架,有四个角豫或无角隅,四至五层边框,呈轴对称式布局。

平行并列式(图5):平行并列式织毯没有主图,一般也没有角隅。多为三层边框,布局为轴对称式。

4 波斯式织毯的艺术价值

人类最初使用织毯看重的是其御寒的功能性,这完全是出于日常生活的需要。随着织毯的发展,极具艺术特色的织毯获得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青睐,逐渐由实用的生活用品转变为彰显身份与地位的艺术藏品。波斯式织毯以复杂多变的纹样与绮丽的色彩,深受大众的喜爱。波斯式织毯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成了新疆织毯中独具一格的品类。

波斯式织毯复杂繁密,多以花草自然为元素,毯面百花齐放,密不透风。手工织造的波斯式织毯工艺复杂且工作量大,需要经验丰富的编织工匠进行织造。波斯式织毯的织造工艺为单节制作,毯面紧密,费时费力。仅是手工打结这一工序就要耗费织毯工匠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完成一张波斯式织毯需要的不仅是织毯工匠的技艺,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力与恒心。由于人工织造与波斯式织毯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因此“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波斯织毯”的说法在织毯工匠的口中代代相传。由于手工织造的波斯式织毯具有独一性,且制作工艺繁琐复杂,不具备二次复制的条件,所以波斯式织毯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许多新疆本土的织毯厂与织毯销售店会将波斯式织毯悬挂于显眼处,用以彰显织毯厂制作工艺的高超。波斯式织毯极具收藏性与艺术价值,因此被称之为脚下的软黄金。

5 波斯式织毯的归纳

新疆地区作为在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不但获得了多元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并在自己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民族艺术与文化在此基础上开出了绚丽之花,文化与历史底变迁将波斯式织毯孕育成了外来装饰艺术与民族特色相融的艺术品。波斯式织毯文化传承了维吾尔族多彩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演化史,新疆地区对外来织毯与文化包容的态度,取其装饰艺术的精华糅合于自生的传统织毯文化中。新疆地区传统织在长期的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环境中,没有因外来文化而趋同,而是在汲取外来文化的养分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衍生。因此,才能让今天新疆传统织毯的典型性式样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织毯艺术展现了新疆地区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波斯式织毯不仅融合了华夏文明的精髓,也展现了西域艺术的良性发展与精湛的编织艺术。一点一滴无不体现着新疆地区各民族同胞的团结、包容、创新与民族的坚韧。

6 对波斯式织毯的展望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创新,手工波斯式织毯由于漫长的工期与稀少的产量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当代市场对波斯式织毯的需求。着眼于当下,波斯式织毯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手工古法织造的工艺中止步不前。现需要攻破波斯式手工织毯工期慢且产量少这一难题,结合波斯式织毯的装饰逻辑与格律布局,适当地将部分波斯式织毯纹样元素进行提取与再设计,加强民众于企业的合作,发展机械化、现代化生产,解决波斯式织毯工期长、产量稀少、传播范围小这些局限性。通过产量的提升与宣传途径的增加,让波斯式织毯有机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让波斯式织毯不再是稀有的孤品,使波斯式织毯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市场,让波斯式织毯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将民族文化与民族装饰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波斯纹样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新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探讨
新疆地区高中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