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西方古典派艺术的历史研究与当代设计反思
——以服装设计为例

2022-03-30丁佳男张初阳邹俊茂何咏诗刘洋

西部皮革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古希腊古典

丁佳男,张初阳,邹俊茂,何咏诗,刘洋

(泉州师范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1 形成背景

古典派艺术的形成要追寻古典主义思潮萌芽时期,一个派别是由许多有共同认知理念的一群人组成,他们有着相似的思想与行为,是为了某种一致目标而形成的团体,与其说共同的目标,不如说是共同的人生追求与审美喜好,因此对于古典派艺术思潮的追寻,不仅仅要思考思潮本身的萌芽阶段,对拥有古典理念的人的探讨也是尤为重要的,古典主义应不以时间、空间为界限,拥有古典主义理念的人都可在广义上划归为古典派,因此从古代、近代以及现代三方面对古典派进行分析总结。

1.1 古代

古典派艺术的源头与西方文明的起源保持着相似的脚步,在爱琴文明与希腊文明两个时代之中得以发展。古代东方文明大多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如: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等,而古希腊文明特征则是海洋给予的,身处在地中海气候的人们因为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雨水较少而有更多机会从事户外运动,作为当今体育比赛项目的摔跤、标枪、拳击、铁饼等都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亚热带适宜的气候与海洋的广阔养成了古希腊人浪漫与自由、现实却不失理想的独特性格,虽然希腊服饰文化在外敌的入侵下几经波折,在僵硬与自由中切换,但是最终达到柔和,形成均衡、得体、复杂垂褶的古典主义风格服装,从广义上来说,这是古典派最早的起源,只不过那个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古典派艺术的最早代表。

1.2 近代

近代,古典派思潮的兴起源于1748 年意大利庞贝古城的发掘,在逐渐地发掘过程中,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都完成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加之大量文字古籍的发现,古典文明逐渐向人们展示了它的面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罗马是古典的艺术的发源地,而18、19世纪的考古发现和学者研究表明,古典艺术的真正源头是古希腊文明,甚至是托斯坎尼文明,而罗马文明仅是继承了古希腊文明并随着亚历山大罗马征服战争而影响西方世界。

另一个主要的背景是由于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表现自己政治立场,在政体上使用民主代议制度,这一制度也是古希腊政权的复古,为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新兴资产阶级的古希腊就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推崇的对象,他们希望强调这一思想,推翻资产阶级后建立一个如同古希腊文明一样自由、民主、博爱的国度,因此大力推崇古典建筑、家具、服装等,因此,18 世纪下半叶和19 世纪上半叶,欧洲主要几个国家相继出现建筑和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现象,随后在这种复古思潮逐渐影响音乐、美术、建筑、服装、家具等[1],这种思潮在后来被称之为新古典主义思潮。在服装上,新古典主义思潮反对巴洛克、洛可可装饰繁复的服装,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的“庄重与宁静感”。

1.3 现代

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古典派艺术俨然成为一种艺术风格留存于世,被称为古典主义风格,女装注重外形的柔和与优美,以舒缓、合理曲线展现女性体形曲线,展现一种田园般的宁静。可概括为,单纯、简洁、传统、保守,没有冲撞和对比,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细节和复杂配饰,注重穿着功能性、服饰内涵与气质。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新古典主义服饰都遵循古典艺术的审美法则和审美情趣,比例关系在古典主义风格服饰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运用比例原理使上下、内外以及服装各部位保持优美比例关系。在具体款式设计中讲究对称均匀,没有冲撞感,古典主义风格服装偏向于庄重素雅和明度高、纯度低的色彩,如米色、灰色、白色、棕色和黑色等,相互之间的配色注重协调和悦目避免强烈和跳跃的对比,配饰造型样式较简洁大方,所起作用只是稍加点缀,不过分强调,主要有腰带、围巾、手套和披肩,以及各类金饰品。

2 艺术特色

古典艺术来源于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追寻与探索,从地理上看,古希腊文明圈依临海洋,岛屿众多,最大克里特岛上,古希腊文明萌发于此,称之为古希腊文明1.0时代,克里克时代结束后,迈锡尼文明继承并发展了克里特文明,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由于希腊半岛被西北部的品读斯山和东北部的奥林匹斯山、中部的巴那撒斯山、南部的太极特斯山分割成三大块以及多小块地区,因此没有较大的冲积平原,造成耕地面积少,因此不得不走向海洋,同时爱琴海的平静又为生活在此地人们心境的平稳与安详提供了有利条件,开放的海洋环境加上民主共和政体,使希腊政治文化富有洒脱、诗意而浪漫的气质,推崇自然和谐之美,造就了古希服装自由随意、无阶级性的审美特点[2]。

古典派艺术家怀着对这种古希腊古罗马精神的追求,不断在诗歌、建筑、家具、绘画、装饰等领域耕耘,在当代也就形成了其复古、庄重、典雅又自由奔放、不拘一格、大气磅礴的特征,追求理智也是古典派的特征之一,而在服装上的表现则更为明显,希腊服装是以肩部为支点,采取披挂、缠绕的方式将服装固定在身上,形成的褶皱造成了各不相同的光影效果,与海洋民族自由洒脱的性格相契合。

3 艺术价值

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深层次的追寻、探究与总结,新古典主义复兴运动价值在于继承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精髓,建立了一种典雅、优美、单纯的审美特征,并且将这种审美标准发扬光大,值得一说的是,古希腊人发明的黄金分割比例成为古典主义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德国美学家Winckelmann 用“静谧的伟大和高贵的单纯”这句话评价古典的艺术价值与审美特征。

相比较近几十年流行的极简主义,古典主义有其特有的韵味,是有别于极简那种表面看似简单实则有其趣味的审美,古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繁复,繁复的美感、令人感到充实的美感,那美感一定是蕴含着历史积淀的韵味。21 世纪的主流声音是科技、未来、环保……但与现代相对的一定是传统,当今极简主义盛行的几十年中,物质更加富足,人们逐渐对这种“简单感”感到不满足,复古潮流的“繁”与“别样”必然会重新填充人们的精神世界,恰巧,古典主义的繁并不是毫无美感的堆砌,而是有着独特美感与比例的充实感,因此可以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

新千年的开始,服装创作者们极力展开对未来的憧憬,新一代的成长也逐渐改变了以往的审美趋向,人们更加的追求那种典雅、自由、博爱的精神世界,而与之能契合的便是古典主义,新生代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历史的追求改变他们喜好,古典为新生代提供了追寻历史与古典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家园。

4 古典派服饰

4.1 古典服饰解析——古希腊服饰

古希腊服装结构极为单纯、朴素,仅为一块长方形布料,不需要任何裁剪,只需要在肩部固定,通过缠绕、披挂的方式完成着装,最具代表性的是希顿的希玛纯。Chitony 是古希腊语,意思是麻布的贴身衣,希顿是男女同服的服装,区别在于长度,男子希顿长度至膝部,女子希顿长度至脚踝,希顿分为两种:多利安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

多利安式希顿,衣料是一整块四方白色毛织物,宽度为伸长手臂后左肘到右肘距离的两倍,长度为肩部至脚踝加上肩部到腰部的距离,穿着时将长方形衣料对折,人体包裹在对折的布中,肩部使用别针固定,对折的一边,另一边敞开,多余的布料自然垂坠在身上,形成优雅的褶皱。肩部到腰部的对折部分被称作“阿波太革玛”,可以从后边折返过来,包住头部,阿波太革玛除了长及腰部外,也可以长至大腿,形成好像上下两部分的套装形态[3]。希腊人有在多利安式希顿腰部上系腰带做法,一般在腰部提起希顿,盖住腰带,斯巴达女子有在腰部系两个腰带的做法,一高腰一低腰,形成多层次的腰部褶皱(如图1)。多利安式希顿的特征是无袖,造型简洁但褶皱效果强烈且飘逸,垂坠感好。

爱奥尼亚式希顿是一种长至膝盖、侧边缝合的短袖束腰外衣。衣料和多利安式希顿希顿相差无几,其区别在于穿着时,两侧缝合,留出手臂位置,肩部到手臂位置用别针缝合,约用8~12 根别针,为了方便行动,需系腰带,提起部分,遮住腰带部分,在腰部形成科尔波斯,人们通常在袖口部系上细绳方便劳作(如图2)。

希玛申是指希顿外边的裹缠型外衣,一般为方形毛织物,长度一般在3~5.5 m,四个角常缀有铅锤。希玛纯的披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披法是将衣料披在左肩,从后背绕过右边腋下,然后再通过左肩悬垂在身后(如图3)。希玛纯的颜色一般为羊毛色,即白色、茶色和黑色,也有染色,如:绯红、深红色和紫色。

4.2 当代古典风服饰解析

20 世纪30 年代,以Gres(图4、5)为代表的西方服装设计师以古希腊服装作为演绎原型,以便寻求设计灵感,重新追求能体现女性特征的典雅、舒展、优美、线条的服装风格[4]。宽松但是合体的服装上布满自由、流动的褶皱,纯色的面料加上穿着者走动时的衣服的流动,古希腊的神韵被体现得淋漓尽致。21 世纪,由于环境的恶化、温室气体的排放、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事件,人们更加注重环保,怎样和自然和谐相处成了当代人们思考的问题,而古希腊服饰所传达的自然、美好、和谐的象征已经成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许多设计师纷纷以古希腊服饰作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进而推出许多精美的作品,Alberta Ferretti、Sophia Kokosalaki、三宅一生等相继推出古希腊风格服装。主要体现在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美感的历史般的永恒追求,古希腊雕塑在服装上的体现、黄金比例的古典风格设计以及唯美的古典情调的追寻。

5 古典风格服饰创新研究

20 世纪20 年代,古典主义风格曾一度复活,法国设计师Paul Poi ret 早期曾以“NouveIIeVogue”为名设计了一系列带帝政风格的裙装,与之前不同的是,没有紧身胸衣的加入,所以线条流畅。20 世纪30 年代,Vionnet 夫人主导了古典主义风格的流行.她结合当时的流行,运用绉绸设计了低腰结构裙装。20 世纪50 年代,Dior 的“新风貌”设计遵循了合理、秩序、简洁的古典主义美学,呈现庄重典雅的艺术效果。20 世纪80年代初,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从面料角度出发.以古希腊雕塑中悬垂服饰为灵感,尝试带有古希腊风格的“一生褶”,这种褶料具有雕塑般的立体感。21 世纪前后,意大利设计师Alberta Ferretti 的作品持续带有明显的古希腊痕迹和古典主义审美倾向,她擅长轻柔、妩媚、浪漫风格的设计.她的设计往往呈高腰结构,将女性曲线完美勾勒。

当今,古典派的风格艺术在服装上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服装整体外观上,古典主义的代表古希腊服饰中的希顿、希玛纯都是以披挂、缠绕的方式附着人体,进而形成飘逸、自然、简练、优雅高贵的着装特征(如图6),设计师们应当抓住这种特有的性质,进行领、袖、下摆、以及衣身的不同设计,古希腊服装的经典在于用一块布就能创造别样美感,人们对这种简单却又蕴藏着灵动之美的服装赞不绝口,当代设计师也在不断追求这种简单极致的美[5]。

其中缠裹是重要的设计手段[6]。缠裹是指利用布料在人体上进行围裹,从而达到面料形成褶皱肌理效果,因人体是立体的、转折的,因此在缠裹过程中会形成自然流动的褶皱,无数流畅柔美的线条有条理、有规律地反复呈现,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使服装总体呈现出自由、优雅、庄重的效果和强烈的节奏韵律美感。

同样,披挂是另一设计手段。披挂是指利用人体作为一个支点,将面料固定在人体某一支点,比如:肩部、腰部等,面料在重力的影响下会呈现很好的悬垂感,自然形成规则的、流动的自然之褶,在跟随人体的自然走动中保持着流动的美感,与人体呼应,以此传达古典服饰的飘逸、灵动之美。

最后,古典风格服饰美还体现在对比例与人体的追求,希腊人创造了黄金分割这个概念(如图7),追求服装比例的完美协调,通过胸部线条、腿部裸露、肩部的分割,使观赏者视觉的停留,除此之外,当代服装设计还应注重服装本身空间感的营造,古典服饰多利安式希顿的侧边保持的敞开以及被哲学穿的缠裹型希玛纯,无不体现希腊人对健美身材的追求,在行走中,健美的肉体时隐时现,十分潇洒,并且古典雕塑对当代设计师的影响十分巨大,许多设计师运用褶皱这一复杂的工艺元素,呈现出清新简洁的外观,许多设计师不同的抽褶方式,层层堆积打褶或点状抽褶,组成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体块,将服装像雕塑一样的精细雕刻并且营造其空间感是设计师应该追求的。

6 结论

在多元化并存与融合的当下,充分研究与吸收古代艺术的服装风格,进行复古或根据当下审美偏好进行服装设计创新,更新人们的审美与穿衣喜好是当代设计师应该做的,同样也是未来服装设计值得考量探索的重要途径,无论什么时代,现代与复古这一对孪生兄弟总是存在,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人们始终带有怀旧的情怀,古典主义的灯火永远不会熄灭,探索古典艺术奥秘是当代设计师永恒的追求。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古希腊古典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怎样读古典诗词?
向古典主义致敬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