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圆智慧,经典永传
——论《传炉》紫砂壶的艺术特征

2022-03-30张建英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壶嘴器型壶盖

张建英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五百余年来,中国紫砂壶艺术凭借独特的材质、精湛的做工、多样化的艺术表现与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世界陶瓷艺术世界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五百余年的时光中,紫砂壶工艺薪火相传,代代制壶工匠继往开来,使紫砂壶艺术逐渐壮大起来,尤其创造了一批具有美学典型性和对于展现紫砂壶工艺、气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器型,这其中就包括《传炉》。本文对此件《传炉》的分析实际上也是对这一经典器型艺术特征的说明,并最终揭示了紫砂壶经典器型的重要价值和其中承载的文化意义。

一、《传炉》器型的特征与价值

《传炉》造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期的典型产物,其中以鼎最具代表性,《传炉》所参考的便是这鼎的造型。鼎是肃穆的、庄严的、宏伟的,客观上说与紫砂壶的气质恰好是两个极端,《传炉》在造型上有紫砂壶的娇小玲珑,也有鼎之庄重、沉稳,尤其体现出鼎的四足特征;在气质上,《传炉》典雅、高贵,又具淳朴之感。总的来说,《传炉》完美综合并体现了紫砂壶与鼎的特征,显示出紫砂壶对于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充分借鉴与融合能力。

民国时期,紫砂壶名家俞国良老师曾以《传炉》参加了1927年的巴拿马国际赛会和1932年的芝加哥博览会,并与程寿珍的《掇球壶》同时获奖,这是中国紫砂壶陶器首次在国际赛会上摘得奖项,不仅标志着紫砂壶艺术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也充分证明了《传炉》这一器型的艺术价值。

二、《传炉》的泥料特征

为了凸显《传炉》的经典性,创作者选择了用紫砂壶艺术中的标志性泥料来制作此壶,以此烘托鼎、紫砂壶艺术及《传炉》器型的历史感。作品为醇厚的红棕色,色彩饱满、均匀,高贵且典雅,极具中国古典韵味。壶表面光洁无瑕,通过视觉便能让人充分感受到如丝绸般顺滑,如美玉般温和,凸显出紫砂泥的独特性质和创作者对作品品质的精益求精。

红色的泥料不仅能体现出独特的中国美学气质,且包含丰富的铁元素,在实用性方面也是无可挑剔的,尤其在经过长期泡养后光泽愈发鲜亮,更彰显紫砂泥与紫砂壶魅力的“永恒性”。

三、《传炉》的造型特征

《传炉》属于紫砂壶光器的范畴,不仅在泥料方面追求完美,在造型方面更追求精练,展现了何为“浓缩的就是精华”。《传炉》造型的第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方中寓圆,因此这一器型的制作难度相当高,可以说是紫砂壶制作中最具挑战性的几个器型。壶身先采用镶身筒技法制成,可见明显的四方之型,之后创作者要运用泥拍子将壶身拍圆,这是创作中最难的一步,要控制好力量,才能体现出方与圆的不同效果。壶身的肩部与棱的部分带有明显的弧度,上部较为宽大,下部内收,形成小巧的底部。壶身造型均衡、沉稳,平整的顶面与筒身弧面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方与圆的不同气质。壶底部四角连接着小巧精致的壶足,与壶身的造型形成了“反差”,使作品体现出鼎的造型,保证了作品的平衡,也具紫砂壶特有的精致感。

壶嘴的制作也极有难度,三弯流的线条处理本就较为复杂,且还要与壶身独特的方圆气质配合起来,创作者必须兼顾整体与局部,整体要和谐,局部结构要清晰,才能保证作品的气韵。壶嘴还承担着重要的实用功能,必须能保证出水的流畅和收水的流利,这样才是完美的壶嘴。耳状环形端把镶嵌在壶嘴对面,与壶嘴是一对“好搭档”,其大小和弧度与壶身、壶嘴都要能配合起来,才能使作品的造型端正,发挥使用效果。

壶盖也是方中见圆的形态,边缘线条有方正效果,与壶颈部衔接严丝合缝。壶盖的顶面是凸起的,微微向北部聚拢,四角圆润。壶盖中央镶嵌的壶钮更多地体现了圆的特征,更符合其娇小的体积。壶钮、壶盖与壶身可以说是各有特色,虽然都是方圆结合的方式,但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这就更能体现出紫砂壶造型的多样性和《传炉》的独特性,展现了紫砂壶经典器型的魅力和价值。

结语:《传炉》这一器型是立足于紫砂壶艺术的特征对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参考和继承,展示了紫砂泥及紫砂壶工艺的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此件作品说明了《传炉》这一器型的特征,此款紫砂壶所代表的不仅是紫砂壶的形态,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紫砂壶艺术的传承。经典款式在紫砂壶艺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代代制壶匠人所继承的不只是工艺和造型,更是紫砂壶艺术的精神。

猜你喜欢

壶嘴器型壶盖
伪造的情书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
历 练
制怒
壶嘴的曲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