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传下去

2022-03-30陆彦蓉

炎黄地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保护藏品

陆彦蓉

纪念馆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记录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在展陈中对革命文物的利用率要不断地提高。革命文物的保护及利用要有合理的方式,要有相应的规范,这样才能体现馆藏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现实意义。

从2021年起,广西革命纪念館针对革命文物的历史意义以及弘扬革命文化进行了剖析。革命文物是见证中国文明的载体,需要逐步完善建设,增强爱国热情,这是民族精神升华的基础。从众多革命文物中见证了中国崛起,见证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革命文物具有一定的价值内涵,要继续传扬。

革命文物是一种“活”文化,需要对其加以保护利用。在博物馆、纪念馆中,陈列展览可以使革命文物得到展示与传承,但文物保护的方式要适当,其关键问题就是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如果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展开思考以及探究。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意义

文物的本质,其实就是活在现实生活之中,与生活充分融合,呈现出水乳交融的活文化,也可以叫做文化生活图像。对于文物而言,想要对其加以保护,主要使其恢复原来的本色,这样才能真正的“活”起来,要促使文物在世界“活”得有声有色,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力。从2011年开始,中国就已经颁布了文物法,对于国内的文物要进行有效的保护,目前已经掀起一番浪潮。

国内的文物,正在持续加大力度进行保护利用,形势逐渐看好,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有些较落后的地区会将非物质遗产放在档案馆中、博物馆中,所以不会对外开放,这种保护形式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发展没有任何益处。当然,这些文物被放在博物馆中后,进行展览时,很多项目还存在着老套思维,这对于传统文化来讲,就是在进行破坏。应该意识到文物是一种活文化,可以对其加以保护,然而保护的方式要适当改善。其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开展文物保护,对于文物保护来讲,可以让文物继续活下去。在当今社会中,可以继续获得传承,持续发展。

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博物馆、纪念馆需发挥自身的职能,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并进行有效保护、研究和利用。为了使革命文物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广西革命纪念馆建成了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主要展出该馆2020年征集的革命文物。此实践运用库房式陈列,使革命文物在保护、利用、研究和教育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价值,实现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相统一。

展陈中馆藏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体现

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的产物,对于文物文化的传承以及不断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环境给予支持,陈列展览、文创开发、宣传文化等是博物馆、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利用的主要形式。

展陈中相关革命文物作为展品展示:革命文物是传承革命文化的有效载体,文物本身就是活的代表,能够体现出代代相传,体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式,要保证革命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革命文物的保护,需要动态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具备生活化以及开放的保护形式,这是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从文物的保护以及价值来看,每一件文物都非常珍贵,可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同时也代表着社会文化,尤其是革命文化。中国在经过剥削和压迫之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而那些革命文物、史料以及经历者都是历史最好的证明。

广西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光辉的历程》,主要展出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革命斗争历程和著名英烈事迹,以及相关的革命文物。展陈中的革命文物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如大革命时期农军攻城时用的木炮(图1)。1923年,广西著名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带领农军三次攻入东兰县城,在第三次战斗中攻占了东兰县城,取得胜利,拉开了广西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如今这个木炮静静地躺在广西革命纪念馆里,向众人述说着当年韦拔群率领农民攻城的斗争历史。

展陈革命文物衍生文创产品:国内外的博物馆、纪念馆大都研发了以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等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发的“胜利系列红色文创产品”“骆越风韵·瑶民起义口号系列产品”(图2)等,并在线上线下进行销售,使文物文化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弘扬。纪念馆需要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同时也要宣传有关每件藏品的历史事件,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纪念馆中,藏品就是真品,但纪念馆可以通过媒介来进行宣传,同时要对每一件藏品加以保护,真正起到纪念馆保护文物的作用,这也对纪念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针对在近几年文物的保护相关文献中,所阐述的内容展开来分析,对文物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其实文物也是中国的一种文化,同时也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遗产。

在针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中,发现一些大型城市对于文物非常的重视,已经采取较灵活的手段对其加以保护,但是对于一些落后的地区来讲,并没有重视文物。所以落后地区应该去借鉴大型城市文物保护的方式,使其具备灵活以及动态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也会促进发展。适当构建民间生态场,可以为文物开辟全新的场景。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其实相关地区还会受到很多的约束,所以对文物的保护并不是很完善。如果想让文物受到活态保护,需要科学性的指导,同时也需要理论的支持。

展陈革命文物、宣传红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首先要建立合理的传播形式,逐步将宣传引入课堂,要让青少年在和平年代从生动感人的故事、震撼的历史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洗礼。如广西革命纪念馆将“2020年征集革命文物展”中的部分革命文物制作成电子版展览,送到南宁市各学校进行宣讲,此宣传形式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同时,积极搭建相关平台为群众亲近党史、学习党史创造条件,让革命文物教育功能不断得以强化。此外,可以利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直播、动漫、游戏等形式讲述革命文物、了解革命历史等,引起更加深刻的共鸣与思考。

2021年6月底,“红旗漫卷壮乡——中国共产党在广西革命历程文物图片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此展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承办。展览共展出革命文物105件(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奋斗历程。同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珍贵革命文物,该馆开发了盲盒拆解H5线上小游戏(图3),游戏结合当下十分流行的盲盒拆解形式进行创意设计,网友可通过抽取盲盒,了解盲盒中随机展现的革命文物故事。

馆藏革命文物在保护利用中的注意事项

构建良好的展陈条件:博物馆、纪念馆的每一件藏品,都要有合理的环境以及条件才可以保存,例如温度以及湿度、污染、光照等都会对其安全性以及寿命带来影响。通常情况下,馆内的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20℃左右,相对温度控制在60%以下。在文物库房内会有不同的藏品,针对不同种类的藏品可以设定不同的环境以及温度、湿度,同时也要有不同的维护管理形式。

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保管革命文物时,管理人员需要承担起保护、维护的责任,工作中不违规,认真执行任务,掌握相应的规范,才可以避免藏品受到损坏。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保护意识和专业技术,同时要注意加强专业学习,与同行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探讨,从而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加大对展厅的巡查力度:展陈中革命文物陈列要有严格的记录,展陈期间要根据计划和实际以及环境等对展厅的文物、辅助展品、展览设施等进行巡查工作,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认真填写《展厅巡查记录表》。如果文物出現变化,应及时找到异常状况的原因,另外需要有检查、监督工作,要避免文物丢失。尤其是陈列展览科的工作人员,在巡查中一定要特别注意,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确保在展革命文物的安全。

注重文物藏品搬运时的保护:文物藏品在搬运过程中必须要加以保护,如文物藏品从展厅撤回文物库房或是从文物库房搬运到展厅展柜的过程当中,需要提前做好搬运措施,准备好人力、物力及搬运工具等,因为在搬运中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以及特殊情况,所以应进行合理安排,同时要妥善准备,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保证文物藏品在搬运过程中的安全。

认真履行文物交接手续:每一件文物藏品都非常珍贵,不仅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无价之宝。所以对文物藏品的保管以及交接要非常重视。因此,文物藏品在出入库展览、研究等交接时,要与对接人员详细核对,其内容包含文物目录、件数以及出入库时间、地点等。交接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将记录整理完善。同时还要将交接的革命文物逐一进行核对,必须保证准确无误。

馆藏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策略

革命文物是我国近现代血泪史的展现,所以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革命文物,让更多的子孙后代了解到中国革命的历史,了解到先烈们用血和肉换来的和平盛世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笔者就做好博物馆、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几点策略。

完善革命文物保护财政制度:革命文物保护要利用空间布局,探索完善文物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工作中需要有政策支持。抓好用好国家新时代对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争取中央免费开放资金,用于展览提升的补助经费、革命文物征集保护经费等。

加强革命文物史料征集保护工作:近年,广西革命纪念馆开展了“老兵口述历史”采编工作,抢救性完成400多位广西各个历史时期的参战老英雄的口述史访谈,整理成珍贵的馆藏史料,征集到老兵捐赠的革命文物(实物)40多件(图4),同时征集到上百条革命文物线索,为下一步征集革命文物打下基础。文物就是传承文化,需要代代相传,需要口口相传,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传播,使其继续延续。对文物进行保护,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也需要传承人参与到其中。传承人的参与,对于文物的保护更加有力。根据自觉意识,可以对文物进行传承,获得更高的追求。对于文物来讲,应该先做的是继承,再去谈发展,师承对于文物文化来讲也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继承与发展。

创新革命文物利用方式:积极建立革命文物创新以及利用方式。着力策划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陈列展览,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如广西革命纪念馆的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通过“保护+展示”的保存式陈列方式,打破“图片+文字+实物”的传统展示模式,简化陈展形式,同时也发挥了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剖析革命文物所具备的内涵。通过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精神价值,转化成展览、宣讲活动、党史学习课程、党史故事、文化创意产品等,让文物“活”起来。构建数字化平台。互联网时代,在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中,也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采用先进方式,构建“革命文物云教育”平台,借鉴《如果国宝会说话》电视纪录片,拍摄短片、微电影,对革命文物进行宣传,让大众了解其背后的革命文化历史,从而积极参与到历史发展的洪流中,而不是做一名旁观者。

博物馆、纪念馆展陈中的革命文物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应注意避免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几点策略。博物馆、纪念馆利用展陈中馆藏文物的历史知识、红色故事,不断地继承、发扬前人的优秀品德,促进革命传统教育,提高爱国热情。我们应该继承红色基因,爱国家、尊重历史。在国内博物馆事业中囊括着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这里保存着历史事件的遗迹以及对文物的记载等,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活”文化,不断地继承以及发扬先烈、先驱的优秀品德,让群众充分了解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革命传统教育,了解革命历史,继承发扬中国的优秀品质。

作者单位:广西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保护藏品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